字词 | 单纯疱疹病毒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系含有RNA的疱疹类的病毒。直径约100nm,由162个壳粒组成20面体衣壳,外有囊膜,对脂溶剂敏感。本病毒常存活于人体内,但不发病。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则可发病。 单纯疱疹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是有囊膜的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的区别
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自然宿主。但病毒可在常用的实验动物,如兔、豚鼠、小白鼠体内增殖。在鸡胚中亦可复制。组织培养细胞对单纯疱疹病毒易感,在原代、传代细胞中病变发展迅速。细胞肿胀,变圆,出现典型的核内包涵体;有的可引起细胞融合。 单纯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多发生在5岁前的儿童,且多为不显性感染。潜伏期为6~7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齿龈口腔炎,先为成群疱疹,而后成为溃疡。可伴有体温升高。预后较好。患婴儿湿疹的婴儿感染本病毒后可成为疱疹性湿疹,病情严重。任何年龄组中的原发感染均可偶发伴有脑膜炎、脑炎的严重并发症。另一常见的感染是疱疹性角膜结膜炎,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复发感染的典型表现为热疱疹,发病多在习惯性患病部位(如鼻、唇部粘膜皮肤交界处)呈现。多因发热、激素变化、过敏反应等诱发因素刺激所致。由于病毒能长期潜伏机体,所以常可反复发作。 婴儿期原发感染后,常终生携带病毒,可受诱发因素刺激而复发。单纯疱疹隐性感染和复发的可能机理如下:在口腔粘膜原发感染后,病毒向上潜入感觉神经,沿神经髓鞘蔓延,达神经节时感染某些神经节细胞。在这些细胞内建立一种非杀细胞性的隐性感染,在全身或局部受到合适刺激后,病毒可能沿神经纤维向下扩散到神经末梢,病毒由此扩散到表皮细胞增殖而产生疱疹。在隐性期,病毒是处于低水平感染或是基因整合于细胞基因组中尚不清楚。 6个月以下婴儿多自母体获得抗体,因而对原发感染有免疫力。成人体内多有高滴度的抗体存在,但仍易出现复发性疱疹。其原因是抗体不能进入细胞去清除细胞内潜伏的病毒,而单纯疱疹病毒是从细胞到细胞感染的。也有人认为易复发者是细胞免疫能力不足所致。 实验诊断,可从病变部位(口角、眼、外生殖器)采取标本,也可以从水泡液、唾液、脑脊液或尸体脑、肝中分离病毒。原代和传代细胞均可用于病毒分离,在细胞上,病变发展快,24~48小时可初步诊断。 从病变处刮取细胞进行染色,利用免疫荧光技术找抗原更快。有条件用电子显微镜找水泡中病毒颗粒,运用免疫电镜方法,常可在1小时内作出快速诊断。 血清学诊断常用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等。高度敏感的无标记抗体免疫酶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值得采用。 由于疱疹病毒容易通过垂直传播感染胎儿,所以应加强对父母的卫生宣传,减少婴儿感染的来源。对湿疹患儿要密切注意,对患有明显外阴道炎母亲生育的婴儿,可给丙种球蛋白预防。 对疱疹性角膜结膜炎,可采用DNA合成抑制剂治疗,如疱疹净等。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防病情变化。对于复发性疱疹,也有局部应用聚核苷酸干扰素诱生剂治疗的。 ☚ 疱疹病毒科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