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协定关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协定关税xié dìng guān shuìдоговóрная тамóженная пóшлина协定关税一国或几国根据协议实行的关税。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一国与其他国家经过谈判,以贸易条约或协定等方式所确定的关税。由于协定关税是缔约国双方通过相互减让关税基础达成的税率,因此,协定关税的税率低于自主关税;在条约有效期内,缔约双方都不得自行更改或废止已商定的关税税率。同时,根据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规定,协定关税也自动适用于与该国订有最惠国待遇条约的国家和地区。 ☚ 有形贸易 亚洲美元 ☛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协定关税是一国与他国协议订立关税税则制度,分对等的和片面的两类。中国在鸦片战争以后直至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关税税则属于后一类。1842年8月 29日(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英江宁条约》 (即 《南京条约》)。其中有一条规定: 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税,“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即中国海关增减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必须双方共同议定。这就是协定关税的开端。从此中国便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条约中还规定: “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这就是说外货运入内地不能任意增加内地税,这样,外国货便享受了比中国货还要优越的条件。《江宁条约》 对关税税率未作详细规定,所以到1843年7月和10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和 《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这两个 “附约” 规定关税率在5%-6%左右。此外内地通过税 “照旧输纳,不得加增”。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说过,这是世界上最低的税率。从此,中国海关既不能自由调整海关税率,又不能增加内地税,因此就失去了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的作用,而成为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向中国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工具。1844年3月清政府在美国侵略者的恫吓下,签订了 《中美望厦条约》。这一不平等条约更进一步明确了协定关税原则,并创立洋货转口免税制度。条约第二款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更变,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根据这一款,中国海关税率就由 《江宁条约》 所规定的 “秉公议定” 的原则,变为“须与合众国领事等官议允”。这样,中国的关税自主就完全落到 “合众国领事等官” 掌握之中,中国的关税主权完全丧失了。根据上述不平等条约,中国被取消了关税自主权后,关税税率中国无权自主制定,税率被固定在值百抽五的水平。而实际上,由于大部分进口商品都是实行从量征收,而自1858年修订税价后又长期不变,所以海关征收的税款合税率,实际上已大大低于值百抽五的水平。1902年又修订过一次税价,结果折合税率仅值百抽二点五。这种不合理的关税,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就要求改变,但都未能实现。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腐败无能的清王朝,但政权很快又落到北洋军阀手中。中国仍然继续在帝国主义压迫控制之下,无法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关税制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大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彼此厮杀,给了中国提高关税税率一个良好时机。1917年,北洋政府以提高关税税率为条件参加协约国,并宣布对德作战。各协约国也声明,同意中国 “修订进口税则,以期将税率提高到切实值百抽五的水平”。1918年,中外双方在上海组织成立修改税则委员会,“调查货价,酌定标准”,以1912年、1916年上海物价平均数为标准制订新税则。这个税则于1919年8月1日实行。每年 “可约增税款800万元”。但由于税率仍为值百抽三点五,并没有提高到切实值百抽五的水平。1917年北洋政府又一次试图实行关税自主,决定对交战国和无条约国提高关税。12月25日公布 《国定关税条例》,规定,与中国无条约国家,一律按下列税率缴纳进口税: ☚ 租界 中国近代买办 ☛ 协定关税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协定所规定的关税税率。有多边协定关税、双边协定关税和片面协定关税三种。三个以上国家间协议相互减让的关税税率,称为多边协定关税; 两个国家之间达成协议相互减让的税率,称为双边协定关税,帝国主义列强强迫半殖民地国家片面减让的税率,称为片面协定关税。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所规定的税率,即属于这种片面协定关税。这一税制开始于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从此,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不经外国同意,中国不得修改海关税则。此后所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将进出口税率一再降低,确定值百抽五的原则,中国关税失去了保护民族经济的作用,大大便利了外国列强在中国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使中国国民经济日益成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经济附庸。中国人民为收回关税自主权进行过长期的斗争,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实现了这一愿望。 协定关税国家间通过协商议定,相互给予对方以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制度。一般的说,这种关税是双方自愿协议,彼此互惠的,但有时是一方遭受另一方的胁迫,非自愿的给另一方以优惠待遇,此种虽也称为协定关税,但却不是平等互惠的,是不平等条约的产物,如我国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1858年的中英《天津条约》其中确定的关税原则便属于这一种。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ConventionalTariff按照两国缔结关税贸易协定制定的关税税率所征收的关税。它一般低于自主关税,适用于签订关税贸易协定的国家。如果一国与其他国家相互给予关税最惠国待遇,即使没有签订关税和贸易协定,也同样适用协定税率。协定关税表面上非经协定双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可单独变更。事实上,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往往借口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国内工业受到威胁等,临时征收各种附加税。 ☚ 自主关税 选择关税 ☛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亦称协定税则。国定关税的对称。是指依据双边或多边的国际条约或贸易协定中两国或多国共同商定的税率制定的关税制度。协定关税一般是订立协定的国家为了发展相互间的贸易,而依照互惠原则制定的。但也有强国强迫弱国签订其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约,依这种片面条约而征的关税就是片面协定关税,并不互惠,而只对强国有利。其他的依据双方或多方自主签订的贸易协定而开征的关税则为互惠的协定关税。协定关税一般较国定关税优惠,因而较低。各国普遍的做法是,对与其签订有贸易协定的国家适用协定关税,反之,则适用国定关税,这样一种复式关税体制称为国定协定关税制。协定关税依据所签协定内容的不同而有多种,如最惠国待遇关税、特惠关税等。协定关税由于是缔结协定的双方或多方共同协定的结果,不能随意变更,由于其具有约束力,税率又被称为受约束的税率。协定关税又分为自主协定关税和不自主协定关税两种。前者是协定双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协商制定的,其税率一般较低; 后者则是强国以强凌弱的产物。自主协定税则一般是双边或多边的,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关税谈判后,相互减让关税。不自主协定税则一般是单边的,即通过关税谈判后,缔约国一方单方面向对方提供关税减让,而没有得到对方相应的关税减让。 ☚ 违约 协定贸易 ☛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鸦片战争前,关税是清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定有《开海征税则例》。实行“划一关税”制度。1842年《南京条约》第十款规定:英国商民“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实际上就是按照英国的利益来确定税率,没有英国的同意,税率不得更改。中国关税成为“协定关税”。第一次协定税则是1843年签订的,规定的进口税率大体上在5%到6%上下,比清政府原征税率进口减低58%~79%,出口减低13%~65%。第二次协定税则是在1858年订定的,它规定值百抽五的原则,主要进口货物税率比1843年又降低了13%~65%,而且许多货物还不到5%的水平。由于条约上既然没有承认外国船有权进行沿海贸易,因此认为只要由外国船装运的货物,便已构成对外贸易。凡适用于来自外国的进口货物和运往外国的出口货的纳税条件,也同样适用于土货的沿海贸易,都可享受“协定税则”的特权。因此凡托外国船装运的沿海贸易货物,都可以负担比由中国船装运货物轻的税率。这对我国航业是沉重打击。 ☚ 民生实业公司 自开口岸港口 ☛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参见“关税”。 ☚ 保护关税 过境税 ☛ 协定关税 协定关税亦称“协定税则”。“固定关税”的对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之间,通过缔结关税贸易协定而制定的关税税则。协定关税有性质截然不同的两种类型: 一种是自主协定关税,即通过协议,在自愿对等的基础上相互给予对方以某种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 另一种是片面协定关税,即一国在另一国胁迫下签订协议,片面给予优惠待遇的关税税率。如旧中国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后,即丧失了关税自主权,帝国主义列强片面规定“值百抽五” (即5%的税率) 的低税率,并且未经外国同意不得自行修改。新中国成立后,这种不平等的协定关税制度,始告废止。 ☚ 过境税 国定关税 ☛ 协定关税conventional duty 协定关税conventional tariff;agreement tariff 协定关税又称协定税率,关税税则制度的一种。它是一国根据与他国缔结的条约或贸易协定,对进出口商品所规定的税率。有双边、多边和片面协定关税数种。前两者一般是平等互利的;而片面协定关税则是帝国主义强加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缔结国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平等。一方有权利而无义务,另一方却有义务而无权利。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所订的《中英南京条约》,是接受协定税则的开端。二十三年中英商订的《海关税则》和二十四年中美签订的《望厦条约》,又规定将绝大部分进出口货物的税率定为值百抽五。这种税率就成为以后八十年协定税则的基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