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华山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华山畿

华山畿

乐府歌曲名。《吴声歌》之一。据《乐府诗集》引《古今乐录》:南朝宋时有一士人,从华山畿往云阳,因恋一客舍中少女,无缘接近,忧郁而死。后柩车经女家门前,女感其至诚,奔出对棺而歌,棺木应声而开,女遂纵身入内而死,乃将两人合葬,名“神女冢”。现存歌词二十五首,其第一首传说即该女所唱之歌,余皆为情歌,但与此传说无关。

☚ 懊侬歌   读曲歌 ☛
华山畿

华山畿

南朝乐府民歌篇名。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见《乐府诗集》卷四六。《古今乐录》曰:“《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心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且待须臾。’妆点沐浴。既而出,歌曰:‘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遂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说明歌名的由来是根据华山附近一对男女情死的故事。《乐府诗集》收歌词二十五首,其中第一首相传即为此女所唱。其余二十四首,内容大多写男女间的相思之情和爱情不能如愿的苦痛心情,但与《古今乐录》所述传说已无关。这二十五首歌词中五言四句者仅一首,其余三五五句式者凡十首,五言三句者凡十三首,另一首为三五五五五之句式。句式的变化,说明表情达意的灵活性,且已有后世词之小令之意味。如:“夜相思。投壶不停箭,忆欢作娇时。”“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据1992年春镇江民间文艺资料库和镇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的联合采风调查组进行的民间文化采风调查,丹徒县石桥乡华山村应是民歌《华山畿》的真正发生地。

☚ 懊侬歌   读曲歌 ☛
华山畿

华山畿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爱情的力量当能起死回生,这个想法很富于理想浪漫色彩,很有人民性。梁祝化蝶的故事传说,与此扎根于同一土壤。

☚ 焦仲卿妻   子夜歌 ☛

华山畿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关于这首诗,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南朝的刘宋少帝时期,南徐有个读书人从华山畿前往云阳,途中见客舍有一少女,年轻美貌,顿生爱慕之心。可是他无由达到愿望,便相思而疾,吞物而死。气欲绝时,乞告老母: “葬车要经华山而过。”母从其意,葬时车过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少女便妆点打扮,出来后便唱了这首歌。棺应声而开,女即跳入,棺木再也无法打开。于是,这对情侣就这样同棺合葬了。
 故事中少女所唱的歌,正是所录的这首,此歌表现了以身殉情的女性对于爱情的珍重。少女得知这个读书人是思念自己而死,心里很为感激: “独生为谁施?”我单独一个人活下去又是为了谁呢?因此,她祷告死者: 你若怜惜我的话,棺木就要为我打开。此歌一唱,棺木便开,二人合葬。故事神怪离奇固不可信,但是女主人公的这一行为,却表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诚,为“知己”而死的决心。这首诗和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在社会上流传下来,也正是由于人们对这种纯洁爱情的喜爱和赞赏。
 《华山畿》 这组歌诗,大都是写爱情生活的,然而多是写爱的痛苦的。如其第二十: “奈何许! 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天下这么多人,可我却感到如此空虚,只是为了你一个人啊! 爱情表现得深沉、动人。但是,《华山畿》在写爱情的痛苦时,感情强烈,设想新奇。如下面用“泪”作比喻的几首: 啼著曙,泪落枕将浮,身沉被流去。

——第七首

 隔津叹,牵牛话织女,离泪溢河汉。

——第十一首

 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

——第十二首

 相送芬芬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

——第十九首


 在这些眼泪中,有胶漆般的热恋,有极痛苦的思念,有相忆之虑,有离别之情。歌诗中以各种流水形容别泪之多,进行了极度的夸张,但使人并不感到荒谬,反而获得了艺术的满足。后来,南唐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常为人们所叹赏,但并不如 《华山畿》 歌诗的亲切自然。

《华山畿》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华山畿》



其一



华山畿,

君既为侬死,

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

棺木为侬开。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华山畿》也是《吴声歌曲》之一。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据《乐府诗集》所引《古今乐录》记载:“《华山畿》者,宋少帝时《懊恼》一曲,亦变曲也。少帝时,南徐一士子,从华山畿往云阳,见客舍有女子年十八、九,悦之无因,遂感之疾。母问其故,具以启母。母为至华山寻访,见女具说闻感之因。脱蔽膝令母密置其席下卧之,当已。少日果差。忽举席见蔽膝而抱持,遂吞食而死。气欲绝,谓母曰: ‘葬时车载,从华山度。’母从其意。比至女门,牛不肯前,打拍不动。女曰: ‘且待须臾。’妆点沐浴,即而出。歌曰: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活为谁施?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棺应声开,女透入棺,家人叩打,无如之何,乃合葬,呼曰‘神女冢’。”《乐府诗集》收《华山畿》共二十五首,除这里选的第一首与这传说相关外,其他二十四首都独立成篇,大多写失恋后的痛苦,与《懊侬歌》(亦作《懊恼歌》)的内容相似,《古今乐录》认为《华山畿》是《懊恼歌》变曲的说法是有道理的。

联系前述的传说,可见这首《华山畿》是追求生死不渝爱情的恋歌,主人公是个女性。 “华山畿”,这开头写的是地名。 “华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和丹阳县之间。 “畿”,附近。起首用三字句直呼发生爱情悲剧的地名,短促有力,起嗟叹作用,增强了诗歌的悲剧色彩。接着写女主人公对钟爱自己的男子为情而死的反应:“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施,施行,实施。男子对女方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这使同样爱着对方的女主人公大为感动,所以发出深情的呼喊:你既然为爱我而死,我独自一个人活下去又是为了谁呢?斩截的语言,抑扬的韵律,表现出殉情的决绝态度。这样,下面两句就是其合乎逻辑的发展:“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你如果爱我的话,那么就为我打开棺木,让我与你同赴黄泉。这写的是“棺木为侬开”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表现的是确实存在的感情,反映了女主人公生难同衾,死要同穴的强烈愿望,是执着爱情的升华。

诗从本质上说是感情的,民间情歌更以真率浓烈的感情为特点。这首《华山畿》在表达至死不变的爱意时,就充满着强烈炽热的感情,袒露着纯洁透明的赤诚之心,正是这种至情赤心,感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读者,使它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独具光采。该民歌还以奇特的想象见长。诗中“棺木为侬开”的殉情表示设想已经十分新奇,传说中“棺应声开,女透入棺”的说法,更给这首情歌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的神奇色彩,可与大致同时流传的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相互辉映。诗中靠如此强烈的感情,奇特的想象,谱写了一曲“生生死死为情多”的颂歌,动人地表现了爱情这一人生永恒的主题。

其二



啼著曙,

泪落枕将浮,

身沉被流去。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华山畿》在表现失恋的痛苦时,许多首民歌都写到泪,如“将懊恼,石阙昼夜题,碑泪常不燥。”“隔津叹,牵牛语织女,离泪溢河汉。”“啼相忆,泪如漏刻水,昼夜流不息”等都是。这里选的是其中写得较好的一首。

“啼著曙”。 “著”,到。 “曙”,天亮。女主人公由于失去爱情而伤心,躺在床上,从夜间一直哭到天明。这三个字极言啼哭时间之长,痛苦程度之深,做到了言简而意切。接着两句,具体描写痛哭的泪水之多:“泪落枕将浮,身沉被流去。”女子泪流成河,把枕头浮起来,使身子沉下去,被子则被冲走。这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的,但在艺术上是真实的。是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女子失恋后的极度痛苦,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在叙写上,虽然语言极其精炼,只用了两句话十个字,但仍进行了渲染,写了枕头后,还写身子和被子,一而再,再而三地突出泪水很多所造成的后果,因而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描写泪水之多的客观效果时,层次井然而又富有变化:先写枕浮,次写身沉,最后写被流走,由浅而入深,正好反映了泪水逐渐增多的情况;因为“枕”和“被”较轻,所以用“浮”和“流去”形容, “身”较重,故以“沉”状之,用字贴切而多变。这些夸张和渲染描写,并不是故意雕琢,而是来源于现实的生活感受,因而在表现爱情悲剧对女主人公的沉重打击上,显得既真切形象又朴实自然.

我国古代文人创作的诗歌,也不乏以泪作为题材的,如宋代西昆派代表人物杨亿的《泪》就是很典型的一首: “锦字梭停掩夜机,白头吟苦怨新知。谁闻垅水回肠后,更听巴猿拭袂时。汉殿微凉金屋闭,魏宫清晓玉壶欹。多情不待悲秋气,只是伤春鬓已丝。”这只是把有关泪的几个典故堆砌在一起,虽然词藻华丽,声律谐和,但缺乏真情实感,是文人诗歌中形式主义倾向较为严重的作品。与这类诗歌相比,此处所选的《华山畿》,尽管篇幅短小,抒情还不够充分,形式也不够精致,可是自有一种民间歌谣的纯真之情和天然之趣。

其三



相送劳劳渚。

长江不应满,

是侬泪成许!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吴声歌曲》



这也是一首写眼泪的民歌,但和前首有所不同。从内容上说,前首抒写失恋的痛苦,此首主要抒发离别的悲伤。从艺术上讲,前首进行了大胆夸张,这首除了夸张外,还运用联想和比拟,又是另具一格的。

“相送劳劳渚”,首句点出送别的行为与送别的地点,可见这首《华山畿》是写别情的。劳劳渚,可能是现在南京市附近长江边上的一个地名。有人认为:“劳劳渚,即劳劳亭所在地。故址在今南京市南,古代为著名送别之所。”(王汝弼《乐府散论》第133页)渚:小洲。女主人公在这个地方送别情人的时候十分伤心,接下来两句就着力从痛哭流泪的角度,抒写自己的别愁: “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长江是不应该满的,而现在居然满了,这是我的眼泪使它成了这样。前首民歌是以客观效果,描写泪流成河的情景,夸张地形容眼泪之多,这里则写离人的眼泪使原本不满的长江涨满了,可说是泪流成江,其运用夸张手法渲染悲伤显得更为突出,其表现出的浪漫主义气息,也显得更为浓烈。这两句还进行了联想和比拟,在劳劳渚的前面,就是辽阔浩渺,终年流淌的长江水,江水与泪水之间容易产生联想,所以民歌作者就把泪水比拟为江水,并运用想象,写出了“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这样夸张的句子。由于是就眼前景取比,再加以想象和夸张,因而表现女主人公与情人离别时的痛哭流泪、悲哀伤心,不仅十分强烈,而且自然贴切、富于生活气息,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后来文人诗词中亦有把泪水与江水联系起来进行描写的,如辛弃疾的《菩萨蛮》词:“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就是个例子。它们都就眼前景物进行比拟、夸张,也都取得了形象地描写生离死别痛苦的审美效应。不同的是辛作要含蓄深沉一些,而这首《华山畿》则较为大胆泼辣。这也是文人诗词和民歌的重要区别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4: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