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华容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华容县 华容县属岳阳市。在湖南省北部,洞庭湖之滨。面积17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63千公顷。1995年,工业总产值27.8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75亿元,财政收入6564万元、支出9547万元。人口78.25万。辖城关、三封寺、注北、注兹口、北景港、宋家嘴、梅田湖、鲇鱼须、万诏庾、塔市驿、洪山头、层山、良心堡、银杯等15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三国吴大帝(孙权)黄龙元年(229)分孱陵地置南安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改南安为华容县。唐垂拱二年(686) 改称容城县。唐中宗神龙二年(706)改容城为华容县。沿用至今。1986年后属岳阳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6.6℃,降水量1173毫米。山丘、湖区造林面积广、种有柳、檫、椿、杉等树。工业以轻纺、食品、化工、建材为主; 农作物以水稻、棉花、苎麻为主。盛产鱼、蚕茧、莲子。矿藏多花岗岩、独居石、石英。水陆交通方便。有车轱山、七星墩等古迹。 ☚ 岳阳县 湘阴县 ☛ 华容县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东南临东洞庭湖。北与湖北省石首市、监利县相邻。三国吴黄龙元年 (229) 分孱陵县地置南安县,治赵家湖华章台,即今县治。南朝宋改名安南县。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为华容县。唐垂拱二年 (686)更名容城县。神龙元年 (705) 复名华容县,次年徙县治于潭子湾。北宋至和元年 (1054) 迁回今城关镇。以后县名县治均无变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50年12月将湖北省石首县的岳军乡、东南垸划归华容县; 同时将县的北面上津湖以南、杨家岭、五谷庙以北划归石首县。1962年10月从常德专区划入新设立的益阳专区。1964年9月划入新设立的岳阳专区。1966年1月勘定华容县东山公社与湖北省石首县桃花山公社的行政区域界线。现属岳阳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面积1610平方公里。华容地处洞庭湖平原北部,北靠长江,东南临东洞庭湖。地势北高南低,中部丘岗隆起。东北部山丘绵延,间有溪谷平原。雷打岩海拔380米,为境内最高点。中南部禹山突起,东西两翼低平开阔。县域河渠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主要河流有长江、华容河、藕池河、华洪运河。湖泊除东洞庭湖外,还有东湖、西湖、大荆湖、塌西湖等较大湖泊29个。年平均气温16.6℃,1月平均气温4.4℃,7月平均气温28.8℃。年平均降水量1173毫米间。矿藏有独居石、绿柱石、长石、石英、云母等。华容是全国商品粮、棉花生产基地和全国棉花产量百强县。农产品主要有稻谷、棉花、油料、麻类、桑蚕、莲子、生猪等。林产有杉、柳、竹等。水产养殖和捕捞业发达。当地农林土特产有板栗、南竹、柚子等。工业产品有化肥、纸张、棉纱、水泥、花岗石板材等。公路有306、203、204、202省道,汽车可通往各乡镇。水运便利,有长江、华容河、华洪运河等通航。名胜古迹有刘大夏墓、华容烈士陵园、桃花山森林公园、禹山、集成垸等。 ☚ 岳阳县 湘阴县 ☛ 华容烈士陵园/禹山/黎淳墓/刘大夏墓/桃花山森林公园/述古桥/集成垸 ☚ 凌云塔 华容烈士陵园 ☛ 华容县 华容县位于湖南省北部,北滨长江,与湖北省监利县相望,东南临洞庭湖。三国置南安县,南朝更名安南县,隋改华容县到今。面积1640平方公里,人口77万人,县城城关镇,隶属岳阳市。长江在境内58公里,支流华容河、藕池河流贯,原有河口与长江相通,现已建闸。境内河湖密布、沟渠纵横。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粮、棉、油、鱼、茧产品为湖南省十强县之一,粮、油、水产、农业产值进入全国百强县。矿藏多为非金属矿,如花岗岩、石英石、绿柱石、长石、瓷泥、云母等。工业主要有轻纺、食品、化工、建材等。土地革命时期为湘鄂西根据地组成部分。境内有车轱山新石器时代遗址,明兵部尚书刘大夏墓等。 ☚ 平江县 澧县 ☛ 华容县西汉置,治所在今湖北监利县北。东汉改为华容侯国。后复改为华容县。西晋太康初废,后复置。南朝梁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