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五教止观
中国佛教典籍。又称《华严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止观》等。一卷,唐杜顺撰。杜顺(557—640),俗姓杜,原名法顺。雍州万年(今陕西临潼西北)人,华严宗初祖。十八岁出家,随因圣寺僧人道珍修习禅法。后在终南山开讲《华严经》。他曾被唐太宗宣召入宫,赐号“帝心”,其知名弟子有智俨等。著作除此书外,尚有《华严法界观门》等。
《华严五教止观》详叙华严五教观门之趣入次第。五教观门即:一、法有我无门,为小乘教之止观。二、生即无生门,乃大乘始教之止观。三、事理圆通门,为大乘终教之止观。四、语观双绝门,为大乘顿教之止观。五、华严三昧门,为一乘圆教之止观。全书在小、始、终、顿、圆五教名称之下,阐明了各止观之修相,虽未判教相,但却广引诸经,说观门之浅深差别,最后归依于华严一乘圆教之事事无碍观,为后来法藏等建立五教判说奠定了理论基础。由于书中有使用玄奘所传之用语(玄奘在杜顺圆寂后五年才回国),并出现杜顺时代并未用过的寺名,后人疑此书非杜顺作,而是法藏所撰《华严游心法界记》的草稿本,假托杜顺之名流传的。
收录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