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藥草。《禮記·月令》: “半夏生,木堇等。” 鄭玄注: “半夏,藥草。” 陸德明《經典釋文》: “夏,户嫁反。” 《易通卦驗》:“大暑兩濕,半夏生。” 鄭玄注: “半夏,草名。” (《漢學堂叢書》)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全草 > 半夏 半夏 bànxià 亦稱“地文”、“水玉”、“守田”、“禾姑”、“羊眼半夏”。生於五月半,恰值半夏,故稱。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乾燥塊莖。主治嘔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脹滿,頭暈不眠。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下經·半夏》:“一名地文,一名水玉。”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别録·下品·半夏》:“一名守田,一名禾姑。”唐·蘇敬等《新修本草·草部·半夏》:“生澤中者,名羊眼半夏。” 

半夏 半夏【同义】总目录 水玉半夏地文守田和姑痰宫劈历半夏rhizoma pinelliae化痰降气药。出《神农本草经》。见《安骥集药方》。又名麻芋果、三步跳、老鸹头、地慈姑。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ternata (Thunb.) Breit.的块茎。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拣去杂质,法制、姜制或清制用。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辛,温;有毒。入脾、胃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主治:❶湿痰壅滞,与陈皮、茯苓、炙甘草配伍,如二陈汤。 ❷马肺寒吐沫,与升麻、防风、枯矾等配伍,如半夏散。 ❸湿邪所致反胃呕吐,与生姜等配伍。 ❹胃热呕吐,与黄连、竹茹等配伍。 ❺肚腹胀满,与黄芩、黄连、干姜等配伍。牛、马15~45克;猪、羊3~9克。生半夏有毒,内服须经炮制。不宜与乌头类药物同用。块茎含左旋麻黄碱及胆碱。还含挥发油、β和α-氨基丁酸、3,4-二羟基苯甲醛、尿黑酸、β-谷甾醇及葡萄糖甙等。煎剂对猫实验性咳嗽有止咳作用。煎剂对狗有止吐作用。 半夏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老鸹头、地茨菇、麻芋果、三步跳。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块茎。主产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河南等地。辛,温,有毒,入脾、胃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❶治痰饮,咳喘,痰厥头痛,眩晕不眠,恶心呕吐,反胃,胸脘痞闷,腹胀。煎服: 4.5~9g。 ❷治痈肿未溃、鸡眼,研末调敷;子宫颈糜烂、外伤出血,研末撒患部;乳腺炎早期,和葱白同捣,塞鼻,每日二次,每次半小时;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研末,白酒浸24小时,取上清液滴耳;蛇咬伤,鲜品捣敷。内服用制半夏,外治用生半夏。反川乌、草乌、附子。仙半夏:功同制半夏而性较平和,适用于体质虚弱的患者,但近已很少生产和应用。本品含左旋麻黄碱及胆碱,还含挥发油、β-和α-氨基丁酸、3,4-二羟基苯甲醛、尿黑酸、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煎剂对猫实验性咳嗽有止咳作用。醇提取液对大鼠实验性矽肺有一定治疗作用。煎剂对狗有止吐作用,但生半夏有催吐作用,催吐成分可能是3,4-二羟基苯甲醛及尿黑酸;如加温破坏后,止吐作用仍在。有效成分可能是氨基酸、葡萄糖苷或左旋麻黄碱。煎剂还能降低眼内压。所含的γ-氨基丁酸有短暂的降压作用,临床用以降低血氨有效。 半夏ternate pinellia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中国除西藏、青海、新疆外,各地均有分布。常见于草坡、荒地、田边或疏林下。块茎圆球形。叶2~5枚,有时1枚,基生,幼苗为单叶全缘,老株叶3全裂;叶柄长,基部鞘状,鞘部或叶基部有珠芽。肉穗花序由二三年生块茎抽出,佛焰苞绿白色;花单性,无花被;花序下部一侧为雌花,子房1室,上部为雄花,有2枚雄蕊;雌、雄花之间相隔约7 mm,顶部为附属器。浆果卵圆形,黄绿色。块茎药用,有毒,蒸制后能燥湿化痰,利胃健脾,降逆止吐,止咳,消肿散结;鲜用外敷治肿痛。 半夏 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主治下列病证: ❶痰多咳嗽,风痰眩晕。本品辛温而燥,燥湿化痰,为湿痰咳嗽之要药,常与陈皮、茯苓、甘草同用;对痰浊上扰清窍,出现风痰眩晕者,常配天麻、白术、茯苓、陈皮等;若咳痰粘稠,色黄难咳,热痰阻肺者;常与瓜蒌、黄芩、胆南星、桑白皮等相配。 ❷呕吐反胃。本品降逆止呕作用颇强,对各种呕吐都有可靠的疗效。胃寒呕吐,可配生姜;胃热呕吐,可配黄连、竹茹;胃虚,运化无力,朝食暮吐者,可与人参、白蜜;妊娠呕吐,可酌情配黄芩、白术、竹茹、砂仁、芦根等。 ❸胸膈满闷、痈疽瘰疬、梅核气。与黄芩、黄连、干姜、党参等相配,治寒热互结,心下痞满;与瓜蒌、黄连相配,治痰热互结,心下硬,按之痛,舌苔黄腻的结胸症;与厚朴、茯苓、苏叶相配,治痰气郁结于喉,出现咽中如有梗物,咯之不出,吞之不下的梅核气;与昆布、海藻、贝母相配,治痰核瘰疬之证。以上所治、痰多咳喘、梅核气证、以老年人居多。此外,半夏与硫黄相配,又可治老年虚冷便秘。半夏因炮制方法不同而功用有异。法半夏(经白矾、石灰、甘草、生姜炮制)长于燥湿消痞;清半夏(经白矾炮制)长于燥湿化痰;姜半夏(经生姜、白矾炮制)长于降逆止呕;生半夏,有毒,多外用,长于消肿散结。半夏反乌头、附子,不可与其同用。 ☚ 乳香 天南星 ☛ 半夏bàn xià《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半夏(398)。药名。 【基原】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 【别名】地文、水玉(《本经》),守田、示姑(《别录》),羊眼半夏(《唐本草》),和姑(《本草纲目》),蝎子草(《植物名实图考》),地珠半夏(《昆明药植调查报告》),麻芋果(《贵州民间方药集》),三步跳、泛石子(《湖南野生植物》),地鹧鸪、地茨菇(《广西中兽医药植》),老黄嘴、老和尚头、野芋头、老鸽头(《江苏植药志》),捉嘴豆子、地巴豆(《河北药材》),无心菜根、天落星、老鸽眼、麻芋子(《山东中药》),地雷公、老瓜蒜、狗芋头(《中药志》),珠半夏(《广西中药志》),裂刀菜(《辽宁经济植物志》),麻草子(安徽《土农药介绍》)。 【性味】辛,温,有毒。 ❶《本经》:“辛,平。” ❷《别录》:“生微寒,熟温,有毒。” ❸《药性论》:“有大毒。” ❹《日华子本草》:“味辛。” ❺《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性温,味辛苦。” 【归经】入脾、胃经。 ❶《汤液本草》:“入足阳明、太阴、少阳经。” ❷《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三经。” ❸《本草经疏》:“入足太阴、阳明、少阳,手少阴经。” ❹《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少阴三经。” ❺《本草再新》:“入肝、脾、肺三经。” 【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❶《本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 ❷《别录》:“消心腹胸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堕胎,疗痿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 ❸《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 ❹《日华子本草》:“治吐食反胃,霍乱转筋,肠腹冷,痰疟。” ❺《本草图经》:“主胃冷,呕哕。” ❻《医学启源》:“治寒痰及形寒饮冷伤肺而咳,大和胃气,除胃寒,进饮食。治太阳痰厥头痛,非此不能除。《主治秘要》云,燥胃湿,化痰,益脾胃气,消肿散结,除胸中痰涎。” ❼朱震亨:“治眉棱骨痛。” ❽《本草纲目》:“治腹胀,目不得瞑,白浊,梦遗,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一钱半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 ❶《本草经集注》:“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❷《药性论》:“忌羊血、海藻、饴糖。柴胡为之使。” ❸张元素:“诸血证及口渴者禁用。孕妇忌之,用生姜则无害。” ❹《医学入门》:“凡诸血证及自汗,渴者禁用。” 【成分】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β-氨基丁酸等氨基酸、β-谷甾醇、胆碱、β-谷甾醇-β-D-葡萄糖苷、3,4-二羟基苯甲醛,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Coniine)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刺激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Homogentisic acid)及其苷。 【药理】 ❶镇咳、祛痰:口服煎剂0.6 g/kg对1%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药效能维持5小时以上,静脉注射0.5~1 g/kg亦有明显止咳作用。狗口服1 g/kg,未见呼吸道黏液分泌增加。 ❷对矽肺的防治效果:给大鼠矽肺模型,每天或隔天腹腔注射姜半夏1.5‰盐酸提取的混悬液或60%乙醇提取液一个月,对矽肺的进展有抑制作用,病理改变较轻。对矽肺组织二氧化矽含量没有明显的作用。临床用姜半夏制剂治疗矽肺,主观症状有改善,但X线摄片无明显变化。 ❸止吐: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丸、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半夏煎剂3 g/kg,每日2~3次,连服2日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对于阿朴吗啡或硫酸铜所致狗的呕吐,煎剂灌胃也有一定的止吐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❹解毒: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❺抗早孕和致畸作用:半夏蛋白30 mg/kg对小鼠有明显抗早孕作用,抗早孕率达100%。生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的水煎液10 g(生药)/kg,从小鼠受孕第7日起腹腔注射,连续10日,其致畸百分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与阳性对照组丝裂毒素C(1 mg/kg)相近。因此认为,种半夏均有致畸作用,尤以生半夏为严重,临床用于治疗孕妇呕吐应持慎重态度。 ❻其他:用20%乙醇制成的浸膏,静脉注射可使麻醉犬血压短暂下降,重复应用有急速耐受现象,肌肉注射则无影响。对体外蛙心及兔心均现抑制。 ❼毒性: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142 g/kg。家兔灌服0.5克/只/日,连服40日,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多数兔有腹泻,半数兔于20日内死亡。小鼠口服各种制剂的混悬液,以死亡为指标,则生半夏毒性最大,次为漂半夏,再次为生姜浸半夏和蒸半夏,白矾半夏最小。 半夏 半夏中药材名称。别名三叶半夏、三步跳、麻芋子、半月莲、地八豆、守田、水玉、羊眼等,属天南星科,为多年生小草本植物。块茎近似球形,植株高15~30厘米,浆果卵状椭圆形,绿色。花期5~7月,果期8~9月。繁殖力强,能耐寒,不耐干旱,忌烈日暴晒,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生长在沙质壤土,在房前屋后、山野溪边、林下都可见到,前茬以豆科和玉米为宜,忌黏重土壤。半夏属有毒植物,生食0.1~1.8克即可引起中毒。性温,味辛,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天水市半夏主要以清水县牛头河川塬区的永清、红堡、白沙三乡镇为主,种植面积0.5万亩,另外在秦州区的秦岭、小天水、牡丹,麦积区的党川、利桥、东岔也有零星分布。全市种植面积0.81万亩。 
中药材——半夏 ☚ 黄芪 柴胡 ☛ 半夏bànxià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unata( Thunb. ) Breit. 的干燥块茎。主产于四川、湖北、安徽、江苏、河南、浙江等地。辛、温, 有毒。入脾、胃、肺经。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痰饮、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眩晕不眠、恶心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煎服:3 ~9 克。捣敷消痈疽、疖肿、痰核; 同葱白捣烂塞鼻, 治急性乳腺炎。内服用制半夏,外用用生半夏。反川乌、草乌、附子。本品含挥发油、烟碱、胆碱等。煎剂对猫实验性咳嗽有止咳作用。醇提液对大鼠实验性矽肺有一定治疗作用。煎剂对狗有止吐作用, 但生半夏有催吐作用, 如加温破坏其催吐成分并不损害其镇吐作用。 
半夏 半夏 半夏半夏,又名三步跳、地茨菇、野芋头、麻芋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夏、秋两季均可采挖,秋季采者粉性充足,外皮薄。采得后洗净泥土,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或烘干,药材称“生半夏”。因生品有毒,用前多经炮制,药材称“制半夏”,有法半夏、姜半夏等。 生半夏呈类球形、扁球形或稍偏斜,纵剖者呈肾形,直径0.8~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的根痕; 下端钝圆,较光滑,质坚实,致密,断面白色,富粉性。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法半夏表面乳白色,味淡。姜半夏颗粒较小,灰黄白色,半透明,角质,味微辛。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省; 此外,湖南、江苏、浙江、江西、云南、山东等省亦产。 本品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经。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痰湿痰饮所致的咳喘痰多、呕吐、反胃、呃逆、胸膈胀满、痰厥头痛、眩晕不寐、瘿瘤痰核等证。外用可治痈疡肿毒。本品具温燥之性,燥可去湿,故为燥湿祛痰之要药,用于脾不化湿,痰涎壅滞的咳嗽气逆等证,常与橘红、茯苓等药配伍,方如二陈汤。若兼有寒象,痰多而清稀者,可配合温肺化饮之品,如干姜、细辛等; 若兼有热象,痰稠色黄者,则需与清热化痰药同用,如瓜蒌、黄芩等。本品用治胃气上逆而致的恶心、呕吐、反胃、呃逆每有良效。胃气以降为顺,半夏既能燥湿化痰,又能降逆和胃,可用于多种病证引起的胃气上逆。治水饮停于心下,呕吐不渴者,常与生姜同用,方如《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属胃反呕吐者,可配人参、白蜜,方如大半夏汤; 属胃热呕吐者,则宜配伍黄连、竹茹等品; 如为妊娠呕吐,每与苏梗、砂仁等理气和胃止呕之品配用。由于本品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功,所以又可治疗痰热互结所致的结胸证,常配伍瓜蒌、黄连等品,方如《伤寒论》小陷胸汤。其为气郁痰结,咽中如有物阻的梅核气证,无热象者,常与厚朴、苏叶、茯苓等药同用,方如半夏厚朴汤。治疗瘿瘤痰核,又需与昆布、海藻、浙贝等软坚散结之品同用。此外,本品能燥湿和胃,与秫米配伍,可用于胃不和而卧不安之证,方如《灵枢·邪客篇》半夏秫米汤。治痰厥头痛或痰湿眩晕者,常与天麻,白术等配伍,方如《脾胃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治老人虚寒大便秘结或寒湿久泻,又可与硫黄配伍,方如《和剂局方》半硫丸。半夏外治痈疽疮毒有散结、消肿、止痛的功效,如《肘后方》治痈疽、发背、乳疮,用半夏研末,鸡蛋清调敷患处。现代临床报道,用生半夏末与葱白同捣烂,揉成小团塞鼻,治急性乳腺炎,每次塞鼻半小时,每日2次,患左塞右鼻,患右塞左鼻,亦有效。半夏末水调涂敷跌打损伤,能散瘀消肿。煎服,3~9g。宜制过用,生者一般不作内服。一切内出血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反乌头。服半夏而有毒性反应时,可饮姜汤缓解。 半夏曲,为半夏末加面粉,生姜等制成的曲剂。味苦、辛,性平。功能化痰止咳,消食积,治泄泻。煎服,6~9g。 实验研究: 半夏含左旋麻黄碱、胆碱、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多种氨基酸和挥发油、脂肪油等。又含原儿茶醛和外源凝集素。 生半夏、姜半夏或明矾半夏给猫灌胃,有镇咳作用,给鸽或狗灌胃,有中枢性镇吐作用。镇吐的有效成分,有人认为是生物碱,也有人认为是氨基酸类或葡萄糖醛酸者。生半夏及漂、姜或蒸半夏喂饲豚鼠,均可使声音嘶哑以至失音,亦可引起鸽的呕吐,但矾浸半夏混悬剂及生半夏煎剂无上述反应。对小鼠口服后引起死亡作指标,则生半夏混悬剂毒性最大,漂、姜浸及蒸制者毒性依次降低,矾浸及煎剂毒性最低。因此,半夏的止吐、镇咳成分可溶于热水,而刺激咽喉失音及呕吐等毒性成分,难溶于水,不能因蒸、漂或姜浸而破坏,但可被矾浸解除其毒性。毒性成分不耐热,生半夏必须煎服,动物实验中还有降低眼内压及抗癌作用。长期口服,少数病人出现肝功能异常和血尿。 ☚ 白鹤藤 天南星 ☛
半夏 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间采挖,除去须根,晒干,用生姜、明矾等炮制后使用。 块茎呈类圆球形或扁圆球形,个子大小不一,通常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上面多圆平,中间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小麻点,系须根痕迹,下面钝圆,较光滑,白色。质坚尖,断面洁白。无臭,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少阴人药。功能为健脾胃,消脾痰,燥湿痰。用于脾虚寒引起的呕吐、结胸证。如《东医寿世保元》桂枝半夏生姜汤,用本品配生姜15g、桂枝10g、白芍、白术、陈皮、炙甘草各5g等,治虚寒呕吐、水结胸、干呕、恶心、胸痛证。临床常用清半夏,生半夏有毒一般外用。 ☚ 五灵脂 高良姜 ☛ 半夏ban xia【医学】the tuber of pinellia 半夏pinellia(tub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