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升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花卉類 > 草部 > 多年生 > 升麻
升麻  shēngmá

亦稱“周麻”、“周升麻”。其莖似麻,故稱。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二或三回三出式羽狀復葉,卵形或菱形,緣有缺刻,頂小葉三裂。秋季開花,花序圓錐狀。蓇葖果,可食。根狀莖入藥。產我國北部、中部。《三才圖會·草木·升麻》:“升麻生益州川谷,今蜀、漢、陝西、淮南州郡皆有之,以蜀川者為勝。”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升麻》:“〔釋名〕周麻。時珍曰……按張揖《廣雅》及《吳普本草》並云:升麻,一名周升麻,則周或指周地。”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上) > 草部 > 根 > 升麻
升麻  shēngmá

亦稱“周升麻”、“鬼臉升麻”。其葉似麻,其性上升,故名。毛莨科植物大三葉升麻、興安升麻和升麻的乾燥根莖。不規則的結節長塊狀,黑棕色,質硬而輕,不易折斷。主治風熱頭痛,麻疹透發不暢,胃熱齒痛,氣虚下陷之子宫脱垂。始載於秦漢典籍。《神農本草經·上經·升麻》:“主解百毒,殺百老物殃鬼,辟温疾,障邪,毒蠱,久服不夭,一名周升麻。”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二·升麻》:“根[修治]今人惟取裏白外黑而聚實者,謂之鬼臉升麻。”

升麻【同义】总目录


升麻周麻既济公

升麻rhizoma cimicifugae

辛凉解表药。出《神农本草经》。见《蕃牧纂验方》。又名绿升麻、周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兴安升麻C.dahurica Turcz.Maxim.或大三叶升麻C.heracleifolia Kom.的根茎(图1、2、3)。生用或蜜炙用。主产陕西、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等地。甘、辛、微苦,凉。入肺、脾、胃经。功能发散风热,解毒透疹,升阳举陷。主治:❶外感风热或风寒郁热,常与柴胡、薄荷、金银花、连翘等配伍。
❷痘疹初起或发而不透,配葛根、芍药、甘草,如升麻葛根汤(《钱乙》)。
❸中气下陷所致久泻不止、脱肛、子宫脱,多与补中、升阳的黄芪、当归、党参、白术、陈皮、柴胡等配伍,如补中益气汤,或与白术、陈皮、当归、川芎、白芷等同用,如升提散(《牛医金鉴》)。牛、马15~45克;猪、羊6~12克。为末或煎汤灌服。痰多喘咳及火旺者忌用。痘疹已现,宜慎用。根茎含升麻碱(cimicifugine)、阿魏酸、水杨酸、异阿魏酸等。兴安升麻根茎含升麻环氧醇(cimigenol)及其木糖甙(cimigenoside)、兴安升麻醇(dahurinol)、齿阿米素(visnagin)、齿阿米醇(visamminol)、异阿魏酸、阿魏酸等。大三叶升麻根茎含生物碱。升麻碱能使皮肤充血,内服则引起胃肠炎,水提取液有镇静作用,注射于动物有降压、抑制心肌、减慢心率的作用;还能抑制离体肠管及妊娠子宫,对膀胱及未孕子宫平滑肌呈兴奋作用。临证上有解热、发汗、止痛作用。体外对结核杆菌及常见的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图1 兴安升麻

图2 升麻

图3 大三叶升麻

升麻

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绿升麻、龙眼根。为毛莨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L.、兴安升麻C.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大三叶升麻C. heracleifolia Kom.的根茎。主产陕西、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甘、辛、微苦,凉。入肺、脾、胃经。散风热,透疹,升提,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麻疹透发不畅,热病身发癍疹,久泻,久痢,脱肛,胃下垂,子宫脱垂,胃火牙痛,齿龈腐臭,口舌生疮,痄腮,咽喉肿痛。煎服:3~9g。升麻根茎含升麻碱、阿魏酸、异阿魏酸等。兴安升麻根茎含升麻环氧醇(Cimigenol)及其木糖苷(Cimig-enoside)、兴安升麻醇(Dahurinol)、齿阿米素(Visnagin)、齿阿米醇(Visamminol)、异阿魏酸、阿魏酸等。大三叶升麻根茎含大三叶升麻醇等。升麻中含咖啡酸在体外能抗菌、抗病毒;阿魏酸能抗血小板聚集;齿阿米醇具解痉作用;齿阿米素也具解痉作用,水提取物能抑制离体肠管及妊娠子宫;异阿魏酸可使动物运动迟缓,趋于镇静;兴安升麻也有镇静、降压、抗惊厥作用。其主要解痉成分是呋喃色酮类。升麻碱有刺激性,内服可引起胃肠炎。

升麻fetid bugbane,skunk bugbane

Cimicifugafoetida L.,毛茛科,升麻属。多年生草本。生于山地林缘或草坡。分布于云南、四川、青海、甘肃、陕西、河南和山西南部等地;俄罗斯也有分布。根状茎粗壮,黑色,密被棕色短柔毛。茎下部叶为2~3回羽状复叶,有长柄,小叶常5~7枚;顶生小叶有长柄,常3裂;侧生小叶较小,有短柄,边缘有不规则锯齿。圆锥花序;花两性;萼片白色,5枚,花瓣状,早落;花瓣小,广椭圆形,1~8枚;雄蕊多数,心皮2~5枚,均离生。聚合蓇葖果。根状茎及根药用,能解热透疹,解毒净血。煎水含漱,治口内炎。又可制农药,用水煮汁喷洒,可杀伤马铃薯块茎蛾。

升麻shēng má

《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升麻(147)。药名。
【基原】为毛茛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又名:马尿杆、火简杆)、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Maxim.(又名:地龙芽(《盛京通志》),苦龙芽菜(《铁岭县志》),还呼尔升麻、苦菜秧、苦力芽、苦壮菜)和大三叶升麻 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的根状茎。
【别名】周升麻(《本经》),周麻(《别录》),鸡骨升麻(陶弘景),鬼脸升麻(《本草纲目》),绿升麻(《医学广笔记》)。
【性味】甘辛微苦,凉。
❶《本经》:“味甘辛。”
❷《别录》:“甘苦,平,微寒,无毒。”
❸《医学启源》:“《主治秘决》云,性温,味辛。”
❹《汤液本草》:“微苦,微寒。”
【归经】入肺、脾、胃经。
❶《医学启源》:“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足阳明。”
❷《汤液本草》:“手阳明经、太阴经。”
❸《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足阳明胃经。”
❹《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经。”
【功用主治】升阳,发表,透疹,解毒。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❶《本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❷《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❸《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𧏾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❹《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𧏾。”
❺《汤液本草》:“《主治秘决》,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❻《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蟹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五分至三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煎水含漱或淋洗。
【成分】升麻中的主要成分为三萜多氧化合物及色原酮、酚酸、多种色酮、齿阿米醇及齿阿米素等。其中已鉴定结构的有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3-乙酰氨基咖啡酸(3-Acetylc affeic acid),咖啡酸葡萄糖酯苷(Caffeic ester glucoside),升麻素(Cimifugin),升麻素葡萄糖苷(Cimifugin glucoside),6-异次黄嘌呤核苷(6-Isoinosine),北升麻瑞(Cimidahurine),北升麻宁(Cimidahurinie),D-葡萄糖(D-glucose),蔗糖(Sucrose)等。
【药理】
❶抗菌:升麻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对绿脓杆菌有轻度抗菌作用。绿升麻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小芽孢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真菌有抑制作用。
❷对艾滋病毒的抑制作用:升麻皂苷(Cd-s)可抑制荧光阳性细胞数,猴艾滋病病毒产量下降2~3个单位,细胞病变程度亦有所缓解。可明显抑制3H-TdR的转运。提示Cd-s是通过抑制细胞膜的核苷转运过程,导致艾滋病病毒在宿主细胞内自身DNA合成受限,艾滋病病毒产量下降。
❸抗炎:升麻能抑制大鼠角叉菜胶及右旋糖酐所致足肿胀和乳酸或醋酸引起肛门溃疡,对角叉菜胶空气囊炎症的肉芽组织重量和渗出液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对T3细胞增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❹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升麻和单穗升麻的提取物可使动物活动减少,对小鼠有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
❺对平滑肌的作用:升麻煎剂对正常体外家兔子宫有兴奋作用,对膀胱和未孕子宫呈兴奋作用,并抑制体外肠管和妊娠子宫。升麻中的齿阿米醇对豚鼠空肠有明显缓解作用,并对氯化乙酰胆碱、盐酸组胺或氯化钡所致肠痉挛有一定抑制作用。
❻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升麻有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的作用。升麻苷亦有降压作用。
❼护肝:升麻的甲醇提取物及升麻醇木糖苷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动物肝损伤有抑制作用,能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谷丙转氨酶的升高。
❽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给小鼠腹腔注射升麻葛根汤能增强PHA的促“淋转”作用,并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升麻醇木糖苷能抑制淋巴细胞活化,抑制抗体产生。升麻提取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
❾其他:升麻热水提取物体外实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JTC-26株有抑制作用。升麻生药或炒炭后均能缩短凝血时间。其水提物对凝血酶引起的人血纤维蛋白质凝聚时间有显著延长作用。
❿毒性:升麻毒性较小,但过量服用可引起乏力,眩晕,震颤,剧烈头痛,缓脉,虚脱。中毒量可致心脏抑制,血压下降,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升麻shēngmá

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绿升麻、龙眼根。为毛茛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 或兴安升麻C. dahurica (Turcz. ) Maxim. 、大三叶升麻C. heracleifolia Kom. 的根茎。主产于陕西、四川、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甘、辛、微苦, 凉。入肺、脾、胃经。透疹, 升提, 解毒。治麻疹透发不畅, 热病身发斑疹, 久泻, 久痢, 脱肛, 子宫脱垂, 胃火牙痛, 齿龈腐臭, 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煎服: 3 ~9 克。升麻根茎含升麻碱等。兴安升麻根茎含升麻环氧醇及其木糖苷、兴安升麻醇、齿阿米素、齿阿米醇、异阿魏酸等。大三叶升麻含生物碱。兴安升麻酊剂有镇静、降压和抗惊厥作用。升麻对未孕子宫有兴奋作用, 在体外能抑制结核杆菌生长。

升麻

升麻

升麻、又名周升麻、绿升麻、鸡骨升麻、鬼脸升麻。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为毛茛科植物升麻Cimicifugafoetida L.、兴安升麻C. dahurica (Turcz.) Maxim.或大三叶升麻C. heracleifolia Kom. 的根茎。春、秋两季采挖,除去泥砂,晒至须根干时,用火燎去须根,再晒干。
升麻(西升麻)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分枝较多,长3~13cm,直径0.7~3.5cm。表面灰棕色或暗棕色,有多数圆形空洞状的茎基痕,直径0.4~1cm,周围及下面须根较多。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灰黄色。气微弱,味微苦。主产陕西、四川、青海等省; 河南、山西、湖北、甘肃、宁夏、西藏、云南等省区亦产。
兴安升麻(北升麻)根茎横生呈不规则长条块状,略弯曲,多分枝成条形结节状,长6~15cm,直径1.5~2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上具数个圆洞状茎基,直径1~2.5cm,残基壁的断面有放射状沟纹,下有未去净的细根及根痕,外皮脱落处可见网状的维管束纹理。质坚硬而轻,断面黄白色,片状中空。气微,味微苦。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内蒙古等省区。
大三叶升麻(关升麻)与兴安升麻(北升麻)相似。分枝较少,长8~20cm,直径1.5~2.5cm,表面暗棕色或黑棕色。主产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
本品味辛、微甘,性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能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主治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透发不畅、温毒发斑、脱肛、子宫下垂等证。本品以解时令疫疠之毒和发阳明肌腠之邪见长。如《神农本草经》云: 升麻“主时气毒疠、头痛寒热。”《医学启源》云: 升麻“能解肌肉间热,此手足阳明伤风之药也。”故对风热外感,邪郁肌腠,时令疫毒之在表者,用之最宜。用于风热外感引起之阳明头痛,本品常与白芷、薄荷等药配用。用于胃火郁遏之风火牙痛,每合石膏、黄连同用; 若胃火炽盛而齿龈肿烂,则加配黄芩、生地黄、丹皮等清热凉血药同用,如《外科正宗》清胃散。用于风热上壅之咽喉肿痛,本品常与牛蒡子、桔梗、玄参等清热利咽药配用,如《证治准绳》牛蒡子汤。升麻具有透疹作用,最适宜于麻疹已发或未发,温毒之邪郁滞肌腠者,常配葛根、白芍、甘草等药同用,如《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汤。张仲景治阳毒病,面赤斑斑如锦纹、咽痛、唾脓之急性疫毒的升麻鳖甲汤,亦以本品为主药,是因升麻善解疫毒之故。近人有以升麻配伍其他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丹毒、伤寒等病证,均有疗效。本品之性主升,用于气虚下陷之久泻脱肛、妇女子宫下垂及虚证崩漏诸证,常配黄芪、甘草、白术、人参、柴胡等药同用,使脾胃健旺,中阳复振而诸虚证自愈,如《脾胃论》补中益气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之升陷汤,其中以黄芪补气为主,而配升麻、柴胡,则升阳举陷之功益著。此亦导源于李东垣“元气不足者,用此于阴中升阳”之说。但必须注意,如遇上盛下虚,阴虚火旺及麻疹已见点的患者忌服。解表、透疹宜生用,补益、升阳蜜炙用。煎服,3~10g。
实验研究: 兴安升麻根茎含有效成分异阿魏酸。还含具有解痉作用的齿阿米醇和齿阿米素以及去甲齿阿米素、阿魏酸、咖啡酸等。升麻根茎含升麻碱、水杨酸、阿魏酸、咖啡酸等。大三叶升麻根茎含生物碱。
兴安升麻提取物或其成分异阿魏酸对动物有降温、解热作用。升麻或兴安升麻有镇静作用,能降低血压,松弛小肠平滑肌。有报告能改善轻型高血压患者症状,还能增强支气管及消化道的腺体分泌。对子宫有收缩作用。异阿魏酸对大鼠有抗炎作用。兴安升麻对小鼠还有镇痛、抗惊厥作用。曾报告升麻在试管内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人应用大剂量后可出现头痛、震颤。升麻碱有刺激性,能使皮肤充血,内服可引起胃肠炎,严重时可发生呼吸困难、谵妄等。

☚ 柴胡   柽柳 ☛

升麻

升麻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或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Turcz) 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茎。秋季采挖,晒至须根干燥,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根茎呈不规则长形块状,多分歧而弯曲,大小粗细不等,长10~20cm,直径2~4cm。表面黑褐色粗糙不平,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下侧形似鲜姜,弯曲不平,有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发绿,中空,有纤维形。臭微弱,味微苦涩。
升麻为太阴人药。功能为发散风热、解毒、升阳。主要用于太阴人头面顶颊赤肿,增寒壮热及外感风热引起的风哑,也用于胎漏下血。如《东医四象新编》皂角大黄汤,治头面顶颊赤肿壮热者,用本品15g、葛根15g、大黄5g、皂角5g,以发散表邪,清热解毒。又如《东医四象新编》祛风解毒散,治太阴人风哑,用本品配白芷、麻黄、藁本、菊花各等分,蒸气熏鼻,以清热解毒,祛风解语。本品又具有升阳之功,常配葛根20g、山药、黄芩、藁本各10g、麦门冬、天门冬、五味子、桔梗、白芷、阿胶、酸枣仁、鹿角胶各7.5g,以清热止血、保胎,治疗胎漏下血,热多者,如《东医四象新编》文武保胎饮。常用量5~10g。

☚ 麻黄   桔梗 ☛
0002134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