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升堂拜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升堂拜母

古时,情谊深厚人相访时,常以进入后堂,拜候对方的母亲为礼节,称升堂拜母。后汉范式与汝南张劭为友。二人告归乡里时,式约劭二年来家拜会尊亲,见孺子,到期劭母 酒以待,式果到,升堂拜母,畅饮尽欢而别。见《太平御览》二○七引谢承《后汉书》。《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孙) 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拜认

拜认

拜认为师:拜师 投师 北面
年老了还拜师受业:白首北面
旧称拜有名望或有权势的人为师:拜门
认他人为义父母,以求长寿:寄名 附名
同姓不同宗而认成同族:认族
正式拜认干妈:升堂拜母 登堂拜母
(举行一定仪式认别人为义父、义母、师父等:拜认)

☚ 结拜   结盟 ☛

拜见

拜见

请 谒(拜谒;款谒;叩谒;展谒)觐接 瞻觌 朝拜 叩见 宾见 觌见
拜见长者:拜觐
拜谒孔圣:谒圣
拜见帝王:瞻云就日 瞻天望日 瞻云望日 就日瞻云 就日望云 望云就日 望日就云
到厅堂拜见母亲,向母亲问安、告别等:升堂拜母 登堂拜母
以礼拜见亲友的父母:拜亲
前往拜见:走谒 进朝
 趋走拜谒:趋拜
到府上拜谒:拜府
进见,拜见:进谒 造朝
途中拜见:道谒
迎接拜见:迎见 逆见 候拜
低头拜见:纳拜
虔诚地拜谒:谒款
(谒见尊长:拜见)

☚ 会见   召见 ☛

升堂拜母

东汉末年,董卓废少帝,立献帝,自为太师,专断朝政,引起朝野的不满和恐慌,各路军阀纷纷举兵讨逆,其中江东孙坚也积极招募义兵,准备北上讨伐董卓。眼看准备就绪,即将挥师出征,可是打仗无法顾及家眷,孙坚想不出两全的办法,为此忧心忡忡。
孙坚的长子孙策,那时才十五六岁,就已经有相当的社会活动能力,他结交了不少江东名士,经常往还应酬,很有些少年英伟的名声。舒城有个周瑜,年龄与孙策相仿,也是一个才能出众的少年,慕名从舒城来到江东拜访孙策,两人在一起谈论时事经纬,武艺韬略,十分投合,真是相见恨晚。
周瑜见孙坚满面愁云,就悄悄问孙策:“伯父为什么事发愁呢?”
孙策就把父亲因为出征在即,而家眷无法妥善安置的事告诉周瑜。
周瑜想了一会,有了一个主意,对孙策说:“我家正有一所宅院空关着,可以安置你们全家住下,伯母如果愿去,是很方便的。”
孙策觉得这是个好办法,就同父母商量。孙坚喜出望外,自然同意,夫人吴氏,也很赞成。这样,孙坚心中石头总算放下,后顾可以无忧了,就把搬家的事交给孙策去办。
孙策把母亲、弟妹以及家常需用器物搬迁到了舒城。周瑜早已吩咐把南院空闲的房屋收拾干净,将孙策一家安顿住下。周家本来人口不多,这一来就热闹得多了。
周瑜对孙母吴氏十分尊敬,把她当作母亲侍奉,每天一早,必与孙氏兄弟一同来到堂上,齐刷刷跪倒在孙母面前,一起向她叩拜请安,每到这时,吴氏总是喜不自禁,伸出双手先把周瑜搀起,把他当作儿子看待。
吴氏问起周瑜年龄,正好与孙策同年,小两个月,便嘱咐孙策,对待周瑜要如同胞弟一样。从此,孙、周两家相处十分融洽,互通有无,比一家人还要亲近。
“升堂拜母”,是说同到堂上向母亲叩拜请安,指两家人结为通家之好。

升堂拜母shēnɡ tánɡ bài mǔ

指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升堂拜母shēngtáng-bàimǔ

〔连动〕 原指拜访朋友的母亲,即结为世代之交。借指结为世交。语出《后汉书·范式传》:“范式约期访张劭,至日,式升堂拜母,尽欢而别。”《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有无通共。”
△ 用于交际方面。
【近义】同结金兰

升堂拜母shēng táng bài mǔ

升:登上。堂:正屋。古代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以入后堂拜见对方母亲为礼节。比喻结为通家之好。也作“登堂拜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