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虑一得;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 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亦用为发表意见时自谦之词。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 欲采千虑一得之说,以广聪明。(《宋史·许忻传》)程涓字巨源,明万历间人,《千一疏》其所著书名,取千虑一得之义。(清·俞樾《茶香室三钞·人通物语》) 千虑一失 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错误或疏漏的地方。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 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反而将《赛金花》和江青挂起钩来,我总有千虑一失之感。(《柯灵杂文集·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这局棋的特点是:双方布阵严谨,出奇制胜,力争主动……虽然其间不无瑕疵,但千虑一失,智者难免,这盘棋仍属对局中之上品。(屠景明《中国象棋词典·附录二》) - 上一篇:千家万户;一家一户
- 下一篇:千秋万代;三年五载;一朝一夕
千虑一得谓愚人的见解也有可取之处。《陈书·虞荔传》: “寄虽疾侵耄及,言无足采,千虑一得,请陈愚算。”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及言之公。公曰: ‘嘻! 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使吏致之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 晏子曰: ‘晏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 反: 同 “返” 。市租: 所收货物的税款。奉: 招待。书社: 古制以二十五家为一社,按社登记入册的户口及土地称书社。春秋齐相晏婴认为,管仲接受桓公的赐予,是智者疏失; 自己拒绝景公的赐予,是愚者偶有所得。 千虑一得qiānlǜ-yīdé指即使愚笨的人在许许多多的考虑中,也总会有一次是想得对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中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也有类似的话。 汉朝的时候,韩信带兵把赵国的军队全部歼灭后,就派人去请赵国谋士广武君李左车。他把自己打算北攻燕国东打齐国的计划告诉了广武君,并诚恳征求广武君的意见。广武君说:“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我愿意提出我的一点愚笨的看法,供您参考。”接着,广武君向韩信提出: 现在人民的生活非常困苦,士兵们也很劳累,不是出兵攻打的好时机。最好的办法是,一方面把赵国因战争而死亡的士兵和那些孤儿安顿好,宴请附近的士大夫,犒劳士兵;另一方面,以优势兵力北向燕国,并派人带着你写的书信,说明自己的优势,向燕王示威。这样,燕国不敢不听从。燕国一旦顺从,齐国也就会跟着降服,即使再贤能的人,也不能为齐国想出别的好办法。这就是兵书上说的“先虚后实”。后来,韩信根据广武君提供的意见,修改了自己原定的计划,终于征服了燕、齐。 后来,人们把“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简化成“千虑一得”这个成语,多用为自谦之语。 千虑一得(反)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千虑一失○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指平凡人的考虑中也会有可取的地方:~,我们的意见仅供参考|智者不可能万无一失,愚者则可能~|愚者的~之见,足以补智者的千虑一失| 以刍荛之议,冀~。 ●千虑一失qiān lǜ yī shī指聪明人的考虑中也会有疏漏的地方:这些不足之处,仅仅是编者~|再聪明也有~的时候|大功告成,不料竟~|方院长~,斩草竟然不知除根。 意见 意见议(提~;异~) 意下(~如何)讲法 说法 情见 所见 论调 意见和计策:议计 谦称自己的意见、言论正与人相合:谬会 一般人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千虑一得 百虑一得 众人意见一致:众啄同音 说法或意见一致:众口如一 大家的说法相同,意见一致:同声(一口同声;众口同声) 众口一辞 一口同音 众口同辞 众口同词 众口一词 众口同音 众喙一辞 同口一辞 百喙一词 百喙一声 百喙如一 万口一词 万口一谈 万口同辞 一口同音 异喙同辞 彼此意见不投合:别扭 撇扭 疙瘩 鳖拗 蹩扭 不再坚持原来的意见:松口 松嘴 (对事情的一定的看法或想法:意见)
另见:看法 想法 意图 主意 主张 主见 ☚ 意见 各种意见 ☛
谦称自己的意见 谦称自己的意见谦称自己的建议浅陋:献芹 谦称自己村野之夫般浅陋的意见和建议:刍荛之言 刍荛之论 刍荛之议 刍荛之词 刍荛之陈 谦称自己村野之夫般粗浅的建议:刍荛之见 谦称自己的意见有可取之处:千虑一得 百虑一得 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的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抛砖引玉 投砾引珠 引玉抛砖 ☚ 谦称自己的见解 谦称自己的书画 ☛
反复思考 反复思考多思(~多虑) 研思 翻思 曾思 万虑 九思 前思后想 思前想后 思前算后 巴前算后 瞻前思后 瞻前虑后 再度思考:再思 反复多次思考:千虑(~一得) 迁思回虑 再三思考:三思 反复地多方思考:想来想去 深入谋划,反复思考:沉谋重虑 费尽心机,反复思考:千思百虑 千思万虑 千思万想 千思百想 ☚ 深思 揣摩 ☛ 千虑一得 189.千虑一得(p410.3)两书证引作:《晏子春秋·杂下》:“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九二·淮阴侯传》: “广武君曰: ‘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按:引《史记》书证标点有误,所谓“臣闻”者,亦犹《晏子春秋》书证之“婴闻之”也,故其下必施冒号乃确。说详上千里马条。 ☚ 千金之子 半饷 ☛ 千虑一得愚笨人的意见也有可取的地方。《晏子春秋》: “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a stupid person may once in a while have a good idea; even a fool occasionally hits on a good idea (/the truth); anyone’s observation may contain a grain of truth ❍ 对于全国先进的文化工作者,我们的东西,只当作引玉之砖,千虑之一得,希望共同讨论,得出正确结论,来适应我们民族的需要。(《毛泽东选集》623) Our observation may contain a grain of truth for the nation’s advanced cultural workers and may serve as a modest spur to induce them to come forward with valuable contributions of their own,and we hope that they will join in the discussion to reach correct conclusions which will meet our national needs. 千虑一得one always gets sth by thinking constantly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Even a fool occasionally hits upon a good idea.(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得:收获。愚笨人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even fool may sometimes have a good idea, even a fool occasionally hits on a good idea, a fool may give a wise man counsel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解义】虑: 考虑。得: 得当,正确。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指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 【用法】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为发表自己见解时的自谦之语。 【例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听听那些~的好建议。 【反义】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愚笨者一千次的谋虑,也有一次可取。比喻愚笨人的意见,也有可取的地方。《史记·淮阴侯传》:“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宋史·赵必愿传》:“宜合众谋,各陈所见,择其可用之策,以授任事之臣,庶几千虑一得。” 千虑一得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有名的大臣,他生性耿直,做任何事都身体力行,而且生活很俭朴,在民众中取得了很高的声望。因此,在灵公、庄公、景公三朝中,他都担任相国之职。 有一天,晏婴正在吃饭的时候,齐景公派来一位使者。晏婴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块儿用餐。结果可想而知,两个人都没吃饱。 使者回去以后,把没吃饱的事告诉了齐景公。齐景公感到很惊奇,说: “相国家里竟然穷到如此地步吗?我怎么一直都不知道,这是我的过失啊。” 于是,景公派使者给晏婴送去黄金一千两,供晏婴接待客人。晏婴再三推却,当第三次使者到他家送金时,晏婴就说:“请你告诉皇上,我家并不贫穷。我所拿的俸禄,已足够我家的日常开销,还可以救济穷苦的百姓。皇上给我的待遇已经很优厚了,我不能再接受额外的赏赐。” 使者实在无可奈何,只好对晏婴说:“相国,我是奉君命而来,如果您不接受的话,我回去不好交代呀!” “那我和你一起去面谢君王吧。”晏婴说。 晏婴见到齐景公,抢先开口说:“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但是,一个忠臣是不应该拿君王的赏赐去施舍别人的。我能够吃饱穿暖就知足了,陛下不要再为难臣了吧!” 景公见晏婴如此谦逊、廉洁,不由大受感动。但他还不愿轻易收回成命,对晏婴说:“爱卿,想当初,管仲辅助齐桓公精心治国,使齐国成为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桓公为了表彰他,赏给了他12500户人家和土地,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看,对于应得的奖赏,连管仲也不拒绝,相国为何一定要推辞呢?” 晏婴还是不肯接受,他诚恳地对齐景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在受赏这件事上,可能管仲考虑不够周详,而我的看法却是对的。” 景公见晏婴这样说,只好作罢。 后来,人们就用“千虑一失”这个成语,来指陈述见解时表示自谦的话。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得:正确;得当。愚笨的人在多次反复思虑中,总会有些正确的东西。意谓一般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例】这些建议是我多年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得出来的,也是我的~吧。 〔反〕千虑一失 〔注〕多用作自谦之词。 千虑一得qiān lü? yī de?【释义】指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 虑:??. 得:??. ? ?? ???? ? ??? ????. ???? ????? ?? ??? ??? ??? ??.(??? ??? ??? ? ?) 【例句】我的意见虽然不成熟,但千虑一得,希望能对你们有点帮助。 ? ??? ?? ????? ??? ???? ????? ? ??????? ???. 【反义词】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得:可取之处。指愚笨之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常用作自谦之词。《清史稿·谢济世传》:“~,乞舍其瑕而取其瑜。”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近义〕一得之愚 一得之见 〔反义〕千虑一失 即使是愚笨的人,在多次思考中也总有可取之处千虑一得;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格式 会意式。 释义 虑:思考。得:得当,正确。常用作自谦语。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举例 我的这些建议,~,不知有没有参考价值。 反义 千虑一失、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千虑一得;千虑一失qiān lǜ yī dé;qiān lǜ yīshī千虑一得 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亦用为发表意见时自谦之词。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 欲采千虑一得之说,以广聪明。(《宋史·许忻传》)程涓字巨源,明万历间人,《千一疏》其所著书名,取千虑一得之义。(清·俞樾《茶香室三钞·人通物语》) 千虑一失 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错误或疏漏的地方。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常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例 至于粉碎“四人帮”以后,反而将《赛金花》和江青挂起钩来,我总有千虑一失之感。(《柯灵杂文集·从〈秋瑾传〉说到赛金花》)这局棋的特点是:双方布阵严谨,出奇制胜,力争主动……虽然其间不无瑕疵,但千虑一失,智者难免,这盘棋仍属对局中之上品。(屠景明《中国象棋词典·附录二》)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千虑一失 qian lu yi shi 【千虑一得】 意谓笨人也有正确的意见。常用为谦辞。源出《晏子春秋·杂下》:“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千虑一失】 意谓聪明人考虑问题,难免也有错误的地方。源出同“千虑一得”。 ﹝例﹞ 寄虽疾侵耄及,言无足采,千虑一得,请陈愚算。(《南史·虞寄传》) 我们应当有群众观点,自己再聪明,也是千虑一失,应该好好向群众学习请教。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指一般人的意见也总有可取之处。多用为自谦之词。 〔例〕这些建议是我多年来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出来的,也算是我的~吧。 【提示】“千虑一得”是“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的简缩。 千虑一得qiānlǜ-yīdé《晏子春秋·杂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有类似的话,“圣人”作“智者”。“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缩略为“千虑一得”,意义不变。指愚笨或平庸之人考虑多了也会有可取之处。参见“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解释 虑:思考,考虑。得:收获。指愚笨之人的细致考虑也会有可取之处。后常用为发表意见时的自谦之词。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即晏婴,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一天,他正在吃饭,齐景公派遣的使者来了。于是晏子就请他一起吃,分食了自己的饭菜,结果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把这事告诉了景公。景公说:“啊!晏子家穷得这样,我竟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派人送给晏子千金以及市场的税收,希望他用这些钱来奉养自己的宾客。晏子推辞不受。景公又派人送去,他又推辞,这样往返三次,最终拜谢说:“我家并不穷困,国君您的赏赐,恩泽已经覆及了我父母及妻子的家族,也延及到了朋友。假如用这些钱财赈济百姓,您的恩赐就更厚重了。我家并不贫穷,我听说,假如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然后把所得的东西用于百姓,就属于臣下代替君主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国君那里大量索取,但是不用于人民,就如同用筐子、箱子装起来一样,是有德行的人所不做的。前进时从君主那里索取,后退时得罪贤人,自己死后财物却归了别人,这就是所谓的只懂得收藏。粗衣疏食,只要自己内心满足就可以了。”景公说:“过去我们的先主齐桓公把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您为何要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难免会有失误;愚鲁的人考虑多了,一定会有可取之处。我想这大概是管仲的失误,我的所得吧?因此推辞而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反义 千虑一失 例句 评价一部作品,要把几十万字的小说读了又读,烂熟于心,然后才可能千虑一得,有所体悟,有所发现。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意指愚笨者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多用于自谦。参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解义】 虑:考虑。得:得当,正确。在千百次的考虑中,总会有正确的时候。指愚笨人的考虑也会有可取的地方。 【用法】 常用于书面语。多用为发表自己见解时的自谦之语。 【例句】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听听那些~的好建议。 【反义】 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qian lü yi de 虑:思考。得:指可取之处。指愚笨的人反复思考总有可取之处。多用作自谦语。 【也作】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近】一得之见 引玉之砖 【反】千虑一失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指平凡人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多用以表示谦虚的说法。虑:考虑。得:得当,正确。 千虑一得qiānlǜ-yīdé见“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千虑一得qiān lǜ yī dé《史记·淮阴侯列传》: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即愚笨的人再三考虑,也会有对的地方。多用作谦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