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驾斋养新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驾斋养新录

十驾斋养新录

笔记。清钱大昕作。二十卷。全书不分门目,编次先后大体以类相从。前三卷论经学;四、五卷论小学;六至九卷论史学;十卷论官制;十一卷论地理;十二卷论姓氏;十三、十四卷论典籍;十五卷论金石;十六卷论词章;十七卷论术数;十八卷论儒术;十九、二十卷为杂考证。每篇之首冠以标题。体例与顾炎武《日知录》略同。钱氏于经学造诣很深,兼擅史学、训诂、音韵等,故所论广博精审,多有可取。有《潜研堂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等。又有1957年商务印书馆本。近有1983年上海书店本。作者另有《养新余录》三卷。

☚ 陔余丛考   夜谈随录 ☛

《十驾斋养新录》

论学杂著。清氏大昕著。计23卷,其中《养心录》10卷,《余录》3卷。系钱氏平日随笔札记,涉及内容广泛,传注疏义、正史野史、天算、地理、六书音韵、金石、官制史实,无不涉猎。内容编排以类相从,其中卷一至卷五都是关于文字、音韵、训诂方面的研究,对汉语研究具参考意义。卷五的《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两文属古音学、训诂学的名篇,通过丰富的材料,有力的例证,揭示出上古音的两大规律,是研究古音学、训诂学必读的篇目。书前有钱庆曾的《钱辛楣先生年谱》和《竹汀居士年谱续编》。该书有嘉庆九年至十一年(1804—1806年)刊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

十驾斋养新录

十驾斋养新录

学术杂著。清钱大昕著。二十卷。另附《十驾斋养新余录》三卷。本书以札记形式记录了作者对经史、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天算、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按内容编排。本书关于训诂学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
❶解释词语。如卷二:“孺子。今人以孺子为童稚之通称,盖本于《孟子》。考诸经传,则天子以下嫡长为后者,乃得称孺子。”
❷说明转音现象。如卷一:“造。造次为双声,故可转为次音……是‘造’有‘次’义。”
❸辨明句读。如卷二:“衡流而方羊。《哀十七年》:‘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裔焉大国,灭之将亡。’杜氏以‘裔焉’连上为句,刘炫谓当以‘方羊’为句,其说当矣。”
❹说明旧注条例。如卷一:“以重言释一言。《诗》:‘亦汎其流。’传云:‘汎汎,流貌。’‘有洸有溃。’传云: ‘洸洸,武也; 溃溃,怒也。’”
❺说明通假。如卷四:“《说文》本字俗借为它用。《说文》本有之字,世俗借为它用者,如‘扮,握也,读若粉。’今人读布患切,以为打扮字……‘赈,富也。’今借为振给字。”
本书在文字、音韵等方面也有不少创见。如“古无轻唇音”“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说文》连上篆字为句”“译音无定字”等,对后人影响很大。

☚ 助字辨略   释大 ☛

十驾斋养新录

笔记。清钱大昕(1728—1804)撰。二十卷,余录三卷。大昕有《潜研堂文集》已著录。他平生读书,辄为札记,仿顾炎武《日知录》体例,增删釐定而成是书。以其祖斋“养新”名之。内容按卷序为经学、小学、史学、官制、地理、姓氏、典籍、金石、词章、术数、儒术、杂考。偏于经史学术考证。论证缜密,剖析源流常发前人所未发。是研究历史、文学、训诂、音韻的重要资料。有《国学基本丛书》本,商务印书馆一九五七年铅印本。

十驾斋养新录

十驾斋养新录

经史小学札记。二十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1728—1804),字晓徵,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江苏嘉定(今属上海)人。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授韩林院编修,官至少詹事。乾隆四十年(1775)后,先后主讲钟山、娄东、紫阳等书院。治学面颇广,除文史外,兼通文字、音韵、训诂、天文、算学、地理等学科。于音韵、训诂尤多创见,首先注意到声母之研究,证明古无重唇、轻唇和舌头、舌上之分别,其说多散见于《潜研堂文集》及《十驾斋养新录》中。所著有《恒言录》、《唐石经考异》、《经典文字考异》、《声类》等小学方面著作。另有《廿二史考异》一百卷,考订诸史文字、典章、史实;《潜研堂文集》五十卷;《诗集》二十卷等。总共有著作三十多种,达三百卷。
《十驾斋养新录》题名的意义,据《自序》所云,他的祖父曾掇取张子厚咏芭蕉诗句“愿学新心养新德,长随新叶起新知”的意思,题“养新”于读书堂,所以“题曰养新录,不敢忘祖训也”。这书是他晚年七十二岁时才编定。另有《馀录》三卷,则是他死后,小辈们辑录成书的。《养新录》是一部“随笔札记经史诸义之书”。年谱续编亦云:“公弱冠时即有述作意,读书有得,辄为札记,仿顾氏《日知录》条例。”内容大致如下:卷一至卷三,关于“十三经”的札记。卷四,关于“文字”的札记。主要是读《说文解字》一书的札记。此外还有唐宋以来若干俗语、俗字的考订。卷五,关于“音韵”的札记。这一卷虽只二十一条,但其中“古无轻唇音”及“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两条,是关于古声声类研究的创始之作。他根据古书材料,证明“非、敷、奉、微”(轻唇音)在古音中归并于“帮、滂、并、明”(重唇音);“知、彻、澄”(舌上音)在古音中归并于“端、透、定”(舌头音)。卷六至卷九,读史札记。除总述以外,从《史记》直到《明史》都有所论及。卷十,官制札记。卷十一,有关地理的札记。卷十二,有关姓氏的札记。卷十三、卷十四,有关版本目录的札记。卷十五,有关金石之札记。卷十六,有关文学的札记。卷十七,有关术数之札记。卷十八,有关理学的札记。卷十九、卷二十,杂札。《馀录》三卷,上卷为“经”,中卷为“史”,下卷为杂札。
《十驾斋养新录》虽然并非系统之论作,可是,它涉及经学、文字、音韵、史地和文学等诸多方面,而且在各领域时有创见。所以,这部著作,在考据札记类占着较重要的地位。阮元在序言中有极为中肯的评价:“凡此所著,皆精确中正之论。即琐言剩义,非贯通原本者不能;譬之折杖一枝,非邓林之大不能有也。”
有潜研堂本抽印单本、杭州局本、学海堂摘本、1937年商务印书馆本等。上海书店1983年据商务印书馆本影印出版。

☚ 小学考   文学 ☛

十驾斋养新录

也称《养新录》,二十卷,《养新馀录》三卷。清钱大昕撰。钱大昕生平事迹详见《廿二史考异》。钱大昕精通经史百家之书,自少至老读书不辍,每有所得,随笔记录,以成此书。“十驾斋”为作者书斋名,“养新”则是其祖取张子厚《咏芭蕉诗》愿学新心养德,长随新叶起新知”之句,以为读书之堂名。钱大昕因以名其书,以示对先人怀念,不忘祖训。此书主要为考证札记之文,不分门目,仅按编次先后,略加分类以从。前三卷皆论经史,第四卷和第五卷论小学,第六卷至第九卷论史学,第十卷论官制,第十一卷论地理,第十二卷论姓名,第十三卷和十四卷论古书,第十五卷论金石,第十六卷论词章,十七卷论术数,第十八卷论儒术,第十九卷和二十卷为杂记考证之文。类下分条记事,每条均冠以标题。体例、宗旨均与顾炎武《日知录》大体相同,只是内容偏重于人名、地名、官制、音韵、文字、典籍的考证,间及对史书和人物的评论,至于顾炎武经世致用之旨,则一概不提,稍有不同。钱大昕学问渊博,无所不通,凡经义歧异难决者,皆能析其源流,考证精确。对文字音韵训诂、地理民族金石、以及占人爵里、事实年齿,莫不了如指掌。尤精算术,精通中西两法,所言皆有根据。故其书成后,阮元即取以付刊,并为之作序,极为推重。其后又有所得,别记一编,名曰《养新馀录》。钱大昕生前未刊,死后,其子取遗稿誊录清楚,以《十驾斋养新录》体例次序,重新编排,分为三卷,付人刻版发行。后人将两书合刊,一并传世。今有《潜研堂全书》、《四部备要》等版本。1957年商务印书馆重新铅印出版,为最好最为通行版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8: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