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闾道教术语。指守道与逆道的利弊得失,即大慈孝顺闾;明道德大柔闾;孝悌始学化善闾;佃家子谨闾;大不仁之子、无义少年好兵聚奸闾;不和家中、欺老爱少、共食异财闾;悔过弃兵闾;悔过更合善闾;大恶人邪贪败化闾;除过复过悔事闾十种。大慈孝顺闾,“行与天心同,意与地合。上有益帝王,下为民间昌率,能致和气,为人为先法。其行如丹青,故使第一。明道德大柔闾第二: 明经道德,为百姓先,学好道、善聚德,不致盗贼,上有益帝王化之,最真吉矣。孝悌始学化善闾第三: 始学欲为善,心中有庶几,云邪就正,且成仁行未化也。佃家子谨第四: 佃家谨力之,平旦日作,日入而息,不避劳苦,曰有积聚,家中雍雍,以养父母,得土之利,顺天之道,不敢为非,有益县官。”(《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三至八十五)只有大不仁之子、无义少年好兵聚奸闾,不和家中、欺老爱少、共食异财闾不可救也,唯一的就是悔过弃兵、悔过更合善、除过复正悔事才能得成善人。目的是“乐人为善,使不相贼伤、欲令各终天年,还反其道,防绝其本,得睹太平之气也。”(《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三至八十五)继承了儒家人的本性为善之说,使道教富有人伦感情,与人为善,利国利民利己,也是国家平安的道法治国方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