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美
我国古代饮食的风格。所谓“十美”,即指:质、香、色、形、器、味、适、序、境和趣。“质”指食品的质量,包括原料和成品的质地精粹、营养丰富等;“香”指食品的诱人的气味;“色”指食品悦目的色彩,既指原料的自然本色,也指烹制过程及其成品的美色;“形”指食品富于艺术性的造型;“器”指精美适宜的器具,包括灶上和桌上两者,又以后者为主;“味”指饱口福、振食欲的味道;“适”指舒适的吃口;“序”指肴馔品种的合理搭配,上菜的次序,整个宴饮和进食过程的和谐与有节奏的程序;“境”指优雅和谐而又陶情怡性的宴饮环境;“趣”指愉快的趣味和高雅的情调。古代饮食的“十美”风格,充分体现了我国饮食文化的高度发展。它不再把饮食当作一种基本的生理活动来对待,而是从人与食、体与味、情与境等交融合一的高度来处理饮食过程,使之达到了一种极高的审美境界。“十美”风格的成熟在明代。袁宏道的《觞政》和高濂的 《遵生八笺》是我国饮食理论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