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日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日谈》

《十日谈》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意大利作家薄伽丘(1313—1375)的短篇小说集,也是欧洲近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作品。1348年,佛罗伦萨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黑死病,在乡间住了10天,为消遣时间,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10天讲了100个故事,故名《十日谈》。作品题材广泛,主要取材于西方的寓言、传说和东方故事集,也有不少篇章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人真事。经过作者的加工改造,给这些故事注入了新鲜血液,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大都是农民、商人、手工业者、诗人和艺术家,作者通过不同的画面,从各个角度概括了意大利的社会风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品通过四个主要方面的内容,表达了反封建、反教会和“幸福在人间”的重大主题。第一、揭发教会僧侣的恶行败德,撕下他们伪善的神圣外衣。其中有的故事嘲讽了整个教会的腐败和堕落;有的揭露教会推行的愚昧主义;还有的为思想自由的权利而呼吁。第二、赞美男女爱情,反对禁欲主义。其中有的故事对僧侣追求爱情、享受尘世幸福表示同情;有的阐述纯真的爱情是“自然的力量”,是人的高尚要求;有的说明真正的爱情是人生的一种积极因素;还有的称颂了妇女的善良、机智。第三、抨击封建贵族的腐朽愚昧,反对门阀制度和等级特权。其中有的故事揭露了为富不仁的资产者的冷酷无情和奸诈狡猾;有的给作威作福的统治阶级的官吏以无情嘲弄;还有的深刻批判封建门阀制度和等级特权。第四、反映市民群众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生活和斗争。其中有的故事肯定了工商业者的才干和品德,有的赞扬了下层人民的机智和勇敢。由此可见,作品从真诚关心人的幸福和命运出发,呼唤人们向封建教会争取自己的生活权利和精神自由。它向有“人曲”之称,是作者民主思想的结晶。但同时需要指出,有些篇章新旧思想杂陈,高低格调并见。作者在歌颂纯真爱情的同时,容忍了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在赞扬人们机智的同时掺杂了损人利己的行为。

作品艺术上具有独创性。作者变中古梦幻神秘的创作套式为写实方法,不仅叙述事件,而且开始注意塑造人物,刻画心理,描写环境,概括生活,这对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作者还有意识地注意结构技巧,发展“一千零一夜式”的艺术结构,将可以独立成篇的故事串连起来,镶嵌在框形结构之中,形成统一整体,显得整齐完美。作者还创造性地使用“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的方言”,通俗、精炼、生动;另外对比、讽刺、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为意大利的散文奠定了基础。

十日谈

《十日谈》

1384年,在欧洲流行着 一种名叫黑死病的瘟疫,许多人纷纷舍弃财产到郊外避难。佛罗伦萨城有十位青年来到郊外,相约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这十天中的100故事。就构成了《十日谈》的主要内容。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小说家卜伽丘 (1313~1375)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具有强烈的反教会性质。犹太富商杨诺的朋友劝他改信天主教,他决定亲自去考察天主教圣地罗马。他看到了教士们无恶不做,后却改信了天主教。这是因为他认为天主教会如此腐败却不致毁灭,可见有天主保佑。绮斯梦达爱上了父王的侍从,父王嫌其出身低微,强迫他们断绝关系,绮斯梦达不从。后来侍从被杀,绮斯梦达亲吻着侍从的心脏服毒自尽。小教士自小在山上跟随师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下山后惟 一让他动心的竟是美貌的少女。师父骗他那是绿鹅,可小教士还是请求师父允许他带一只 “绿鹅” 上山……
文中许多故事取材于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和东方故事,也有不少反映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这些故事对于中世纪禁欲主义钳制下的人们来说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积极意义。对教会虚伪腐败的揭露,对现世生活和爱情的歌颂,是小说的主题。小说以大故事套小故事的框架结构写成,无论思想还是语言都带有浓厚的市民气息。在欧洲文学史上,首创了短篇小说的形式,对近代欧洲小说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神曲   一仆二主 ☛

十日谈

短篇小说集。薄伽丘作。由100个故事组成。描写新兴市民阶级对禁欲主义的反抗,嘲讽贵族、教士的虚伪和卑鄙,刻画了众多阶层人物形象,反映了意大利当时的社会生活,宣扬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小说发展有较大影响。

十日谈

《十日谈》

是一部经世流传的世界文学名著。它是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卜伽丘的代表作。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以 《十日谈》 作为嘹亮的号角而揭开序幕的。
《十日谈》 以其独特的结构,用100个生动的故事,表达了文艺复兴时期新兴市民阶层要求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的进步思想。作者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无情地揭露了那些披着神圣外衣的天主教神父在暗地里干的可耻勾当。
《十日谈》 在一片悲惨的气氛中开始:欧洲中世纪发生的那场瘟疫,不到几年工夫,死去的人已不计其数。繁华的佛罗伦萨丧钟常鸣,十室九空,人与人不敢接触,生怕感染而死亡,到处是一片触目惊心的恐怖景象。在这场浩劫中,有十个青年男女侥幸活了下来,他们相约一起带着仆人逃出城外,来到小山上的一座别墅。这里是一片青葱,十分可爱。宅内还有地窖,藏满各种美酒,室内都收拾得清洁雅致。10个青年男女就在这赏心悦目的园林里住了下来。他们仿佛忘记了瘟疫的恐怖,重新又来到了幸福的人间,大家轻歌曼舞,每人每天轮流讲一个故事,作为消遣,住了10多天,讲了100个故事。这就是书名 《十日谈》 的由来。
《十日谈》 故事来源非常广泛,分别取材于意大利中世纪的 《金驴记》,法国中世纪的寓言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历史事件,宫闱内幕,街谈巷议以及当时发生在佛罗伦萨的真人真事。卜伽丘在创作 《十日谈》 这部巨著时,一反当时学者多用拉丁文写作的时尚,采用当时不登大雅之堂的佛罗伦萨方言而使他成为意大利民族文学的奠基者之一。在 《十日谈》中,人间百态各色人等,都进入了作者的创作视野,他们有国王、贵族、僧侣、后妃、闺秀、梳羊毛的女工、放高利贷者、贩夫走卒等等,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十日谈》 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它首先讽刺和揭露的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天主教会。在第一天故事 “杨诺劝教” 中,把教皇的宫廷里的丑恶暴露得淋漓尽致。巴黎丝绸商杨诺劝犹太商人放弃犹太教改信正宗的基督教。为此,那位犹太教商人专门去罗马考察了一番,结果,他得出结论: 在教皇的宫廷里,“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不是寡廉鲜耻,犯着 ‘贪色’ 的罪恶,甚至违反人道,耽溺男风,连一点点顾忌、羞耻之心都不存了; 因此竟至于妓女和娈童当道,有什么事要向廷上请求,反而要走他们的门路”。所谓 “神圣的京城”,乃是藏垢纳污之所!
《十日谈》 在鞭挞天主教会时,还大胆地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追求个人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人道,反对神道。作者在第四天开头安排了一个小插曲,充分表达了人性必须从禁欲主义的桎梏下解放出来的人文主义思想。它说的是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着父亲下山进城,生平第一次见到了一群女人。他的父亲生怕儿子出现邪念,不许青年去看一眼女人,并吓唬说她们是 “绿鹅”,是祸水。可是儿子却说,“让我们带一只绿鹅回去吧”。一个连女人这个词都不知道,连女人都从未见过的青年人,当他看到一群活生生的异性人群时,他却可以本能地感到最美、最动人的就是 “绿鹅” 了。他父亲这时才恍然大悟: 原来自然的力量、本能的力量远远强过一切戒律。再如第三天故事第一 “痴女修道”,虽然故事荒诞,带有粗野色情的描写,但也不乏其现实意义: 人性无所不至、不可泯灭。你无法回避,哪怕是逃到荒漠僻野,人迹罕至的地方苦心修行,也无济于事。一旦人性借着一个少女丰满的肉体呈现在哪个可怜的修道士眼前,他就抵挡不住而屈服于人的本能。封建教会鼓吹的禁欲主义道貌岸然,其实那不过是违反人性的骗术、假面具。
《十日谈》 中还有许多故事都是赞扬妇女的善良和深情,赞扬纯洁的爱情。作者在 《十日谈》 中表现的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思想观点,但却运用许多幽默笔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读来使人感到轻松幽默,极富人情味,表明了作者热爱生活,对现实人间幸福的向往。
《十日谈》 也有某些不足,例如它的100个故事所达到的思想境界有高有低,有的差距还很大; 有的故事把旧观念、旧作风当作美德来赞美; 还有一些宣扬了男尊女卑的观点。所以,受到时代的局限,《十日谈》 既是一部富于战斗性的作品,但又是一个新旧杂陈的矛盾体。
不管怎样,《十日谈》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伟人卜伽丘的巨著,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 漂亮朋友   汤姆大伯的小屋 ☛
十日谈

《十日谈》

短篇小说集。意大利薄伽丘著。写1348年在佛罗伦萨发生的一场可怕的瘟疫中,城里10名青年男女相约逃至乡间别墅避难,为排遣忧思,每人每天讲述一个故事,共计10天100个故事。书名即由此而来。这些故事多由该城轶闻趣事、法国中世纪寓言传说、东方及希腊故事等加工改编而成。它们揭露教会的腐败和虚伪,肯定人有享受现世幸福的权利,反对禁欲主义和封建偏见,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战斗精神。但有些故事中过分的情欲渲染及损人利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狭隘化和庸俗化的理解。艺术上以现实生活的生动描摹、严整的框形结构形式,以及巧妙的讽刺手法等显示其特色。是近代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作品。有中译本。

☚ 神曲   斯巴达克思 ☛
0000680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5:2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