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别 | 官称或官署 | 设 置 情 况 与 沿 革 |
中 央 官 | 尚 书 省 | 刑 部 | 尚 书 | 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有刑部尚书卢质。 |
侍 郎 | 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有刑部侍郎任赞。 |
郎 中 员外郎 法直官 | 后唐长兴二年(公元931年)有刑部郎中周知微;后晋天福元年 (公元936年)有刑部郎中郑观,六年(公元941年)有刑部员外郎李 象。后周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有刑部员外郎曹匪躬。后唐长兴 二年(公元931年)敕:“刑部、大理寺宜各置法直官两人,仍召晓 法令者充。” |
司门郎中 员外郎 | 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敕:“过所先是司门郎中、员外郎出 给,今寇盗未平,恐漏奸诈,宜令宰臣赵光逄专判。”(以上均见 《册府元龟》、《五代会要》) |
工 部 | 尚 书 | 后唐有工部尚书任園、赵凤,又范延光任检校工部尚书。 |
侍 郎 | 后梁有工部侍郎杜晓,后周有工部侍郎景范。 |
郎 中 | 后唐有工部郎中李涂。 |
屯田员外 郎 | 贾纬由太常博士改屯田员外郎。 |
水部员外 郎 | 张元镇累迁水部员外郎。 |
政 事 堂 | 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 | 后梁以中书门下两侍郎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后唐以门 下侍郎及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置中书使、枢密 使典领机密,权与宰相等。后晋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 宰相,每兼枢密使;间有特拜中书令及侍中者。后汉亦以中书侍 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后周亦以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为宰相。(见《续通典》) |
御 史 台 | 御史大夫 | 后梁乾化三年(公元913年)姚洎为御史大夫。后唐天成元年(公 元926年)六月,以李琪为特进、行御史大夫,自后不除。(见《旧 五代史·梁末帝本纪》及《五代会要》) |
御史中丞 | 后唐天成间卢文纪为中丞,其时诸道进奏官见中丞之礼废弛, 敕令恢复旧仪,定诸道进奏官见御史大夫、中丞如胥使见长官之 礼。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二月,以御史中丞为清望正四品。 |
侍御史 | 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御史台奏:“按《六典》,侍御史 纠举百僚,推鞠狱讼,居上者判台知公廖杂事,次知西推赃赎三 司受事,次知东推理匦,伏乞今后准故事施行。”敕:“宜依旧 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