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二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二月

十二月

张养浩 小令



全曲六句:4,4。4,4。4,4。六句各四字,平分三段。小令兼用。亦入〔正宫〕。小令须带〔尧民歌〕为带过曲,联套亦须连用。
☚ 蔓菁菜   尧民歌 ☛

十二月

北曲牌。属中吕,也入正宫。《北词广正谱》正格为:四四、四四、七七,共6句5韵。如:“金钗倦整,檀口低声;云鬟半偏,星眼微睁。可搂着怀儿里抱定,觑着这短命牢成。”(无名氏杂剧《云窗梦》)第2格则末句4字。《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正格为:四四、四四、四四,共6句4韵。如:“静巉巉烟霞岭北,响潺潺涧水桥西;光灿灿银河倒泻,高耸耸碧玉盘堆。满山树幽静景致,锦模糊一带围屏。”(元无名氏)并云:“〔十二月〕本四字六句,二十四正字,二十四拍,因其字少拍多,或减之一、二板也可。末二句也有增三字作七字句者,是为近体。”吴梅《南北词简谱》则云:“此词为通体四字句法,末二句各谱作上三下四句法,虽唱时无碍,而论格则不合。”此调逢双须对,首4句也可作连珠对。不能单用,可与〔尧民歌〕合用作带过曲,也可入套曲,入套时常与〔尧民歌〕连用。是常用曲牌。

《十二月》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十二月》



正月里,观罢灯,冤家又要去,

又不知那些儿侍奉不到你!

是神仙,难解你的心腹中的事。

有些跷蹊,好不跷蹊,

黑洞洞的相思,从今又害起。(又)

二月里,绿柳儿垂金线。

有王孙合士女,戏耍秋千。

见顽童,斗百草,闲游闲戏。

好个鸳鸯天,好个春景儿天!

他那里成双,孤单杀了俺。(又)

三月里,桃花开,梨花又稀卸。

莺有声,燕有语,好个时节!

见子规在枝上守,

啼红叶,两泪如血。

我为我的冤家,鸟为谁来耶? (又)

四月里,上小楼,闲游闲戏。

猛抬头,见粉墙,红叶题诗。

一字字,一行行,尽是相思句。

算来都是虚,算来都是虚。

负心的男儿,天也不容你! (又)

五月里,艾葫芦,只在门前吊。

见家家斗龙舟,锣鼓轻敲。

冤家一去无消耗,路远迢遥,

路远迢遥,

阻隔着关山,又并海岛。(又)

六月里,上凉亭,闲游闲玩。

猛抬头,见几个美貌红妆。

那红妆,怀抱琵琶高声唱。

有些猖狂,有些猖狂!

弹断丝弦,琵琶又不响。(又)

七月里,不觉的病儿又要发。

叫丫环,请大夫,快把药来煎。

为冤家得了个相思患,症儿渐渐添。

症儿渐渐添,

两腿酸麻,咳嗽又加上喘。(又)

八月里,到晚来,长吁短叹。

想冤家,在外边,受尽饥寒。

他那里,衣衫破了谁补绽?

出外人儿难。

旅店中的凄凉,起早又睡晚。(又)

九月里,不觉的严霜降。

猛然间,菊花开的满院香。

数归期,只在指尖上。

两泪汪汪,两泪汪汪。

这个月里不来,冤家又是谎。(又)

十月里,有寒衣,谁当早送?

忽听得,窗棂外,起了阵朔风。

见鹅毛片片,只在江湖上冻。

滴水成冰,滴水成冰。

我为我的冤家,身寒又受冷。(又)

十一月里,有灵仙,打我门儿过。

叫丫环,请进来,算算如何!

那先生,抱定了《周易》文王课。

先生莫算错,先生莫算错,

我为我的冤家,先生莫哄我。(又)

十二月里,闲来无事,在门前站。

猛抬头,见喜鹊,闹了一声喧;

忽然间,闪出我冤家面,

好个冤家,好个冤家!

盼你十二个月到今天。(又)



——清·无名氏辑《时兴呀呀呦·满江红》



本篇以每个月风俗、气候、景物的变化,不仅抒发了作者十二个月连绵不断的相思之情,而且有助于人们了解我国的民风、民俗和民情。

“一月里”,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这天晚上叫“元宵”,也叫“元夜”,唐代以来有观灯的风俗,故又叫“灯节。”“正月里,观罢灯,冤家又要去,”当指正月十五日灯节之后,丈夫又要外出了。冤家,是对情郎爱极的反称。 “又不知那些儿侍奉不到你?是神仙,难解你的心腹中的事。”这说明我国封建社会的夫妻之间,往往处于男尊女卑的不平等地位,缺少互相在思想上的勾通和了解。 “有些跷蹊,好不跷蹊”。跷蹊,即离奇。好不,犹言何等。 “黑洞洞的相思,从今又害起。”这“黑洞洞”三个字用得好,不仅把相思的跷蹊形象化了,而且无论从意境或感情色彩上,皆把相思的烦恼和苦闷给人带来的失落感和茫无头绪的恍惚感写活了。

“二月里”,正是仲春季节。 “绿柳儿吐金线”,象征着万物苏醒,展现出一片蓬勃的生机。可是这大好的春色,却只有王孙、士女和顽童才能尽情地享受。所谓“有王孙合士女,戏耍秋千。见顽童、斗百草,闲游闲戏。”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士女,旧称贵族妇女。而诗人感叹的则是:“好个鸳鸯天!好个春景儿天!他那里成双,孤单杀了俺。”鸳鸯天,鸳鸯为雌雄偶居的“匹鸟”,故这里以鸳鸯天喻夫妻相亲相爱的好时光。从人间社会的王孙士女到自然界的鸳鸯鸟,皆得以享受夫妇团聚的天伦之乐,而这首民歌的作者却在忍受着夫妇离别之苦,这叫她怎能不触景生情,发出由衷的感叹呢!

“三月里”,以大自然中“桃花开,梨花又稀卸”,有喜亦有忧,进而以子规啼血,来唤起人们美好的想象。子规,鸟名,即杜鹃。其鸣声甚哀。唐代白居易《长庆集·琵琶引》:“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首民歌的作者由子规的的哀鸣,联想到自己的可怜处境,不禁自言自语: “我为我的冤家,鸟为谁来耶?”作者写子规“啼红叶,两泪如血”,实际上就是对自己孤独、伤感心情的映衬。

“四月里”,以观看当初的“红叶题诗”,字字行行“尽是相思句”,来谴责今天男儿的负心,诅咒“天也不容你”!红叶题诗,本为唐代以来盛传的良缘巧合的故事。唐宣宗时,舍人卢渥偶从御沟中拾到一片红叶,上面题有绝句一首,他就藏在箱子里。后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前往择配,恰巧把题诗者择到。成婚之后,宫女在箱中发现红叶,卢渥方知题诗的就是他的妻子。见范摅《云溪友议》卷十。这里是以此说明他对情郎的一片痴心相爱,换来的却是情郎的负心。对于这种负心的男儿,自然是老天爷也不会容许的。否则,老天爷怎么会成全卢渥和宫女的姻缘呢?

“五月里”,为什么要“艾葫芦,只在门前吊”呢?因阴历五月初五为我国民间的端午节,用艾葫芦吊在门前,被认为可以辟邪除秽。“见家家斗龙舟,锣鼓轻敲。”龙舟,是船的首尾作巨龙形状,为我国民间划船竞赛用的船。习俗在每年端午节盛行龙舟竞渡,据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怀石投江的大诗人屈原。在这“家家斗龙舟”的欢乐时刻,诗人特别感到自身的孤单,因为她的丈夫“一去无消耗”。消耗,即消息。她跟丈夫相距路途辽远,有关山和海岛相阻隔,不能跟人家同样享受阖家“斗龙舟”之乐。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令人倍增其悲哀。

“六月里”,正是天气炎热的时刻,需要“上凉亭”乘凉,在“闲游闲玩”之中, “猛抬头,见几个美貌红妆”。红妆,以女子盛妆,指女子。 “那红妆,怀抱琵琶高声唱。”结果,因情绪过分激动,用力过猛, “有些猖狂,弹断丝弦,琵琶又不响。”琵琶,为拨弦乐器,丝弦一断,自然也就无从发出声响。元末南戏《琵琶记》中曾写赵五娘以弹琵琶沿途卖唱行乞进京寻夫的故事。这里诗人看见“那红妆,怀抱琵琶高声唱”,难免勾起赵五娘寻夫的联想,寄寓着自己对丈夫的相思之情。

“七月里,不觉的病儿又要发。”发的什么病呢?是“为冤家得了个相思患”。这种相思病,给诗人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摧残,以致她被弄得“两腿酸麻,咳嗽又加上喘”,使人不能不寄予深切的同情。

“八月里”,尽管诗人本身已经被相思病折磨得几乎身体不支,然而她关心的却不是自己的健康,而是她的郎君“在外边,受尽饥寒。他那里,衣衫破了谁补绽?出外人儿难。旅店中的凄凉,起早又睡晚。”她这种处处为丈夫着想的炽爱之情,令人不能不为之感动。同时由此还可见她丈夫的身份是很卑贱的,否则又何必耽心他会“受尽饥寒”、 “衣衫破了谁补绽”呢?这显然是属于劳苦大众的爱情。

“九月里”,虽然已是“严霜降”,但是菊花却不怕严霜的摧残,而依然“开的满院香”。这不只是写菊花,而且也是对诗人自身性格的写照,她就是个如菊花一样不怕严霜摧残的坚强的女性。“数归期,只在指尖上。”也就是说,算算她丈夫归来的日期,已经指日可待了。为此,她不禁激动得“两泪汪汪”。如果这个月里不来,那就除非郎君所说的归期又是谎言。

“十月里”,已经是“滴水成冰”的冬天。 “窗棂外,起了阵朔风。”棂(ling灵),窗户上的格子。朔风,北风。“见鹅毛片片”,是指如鹅毛一般的大雪。在这样一个冰天雪地的寒冷天气下, “我为我的冤家,身寒又受冷”,岂不更令人同情?

“十一月里,有灵仙,打我门儿过。”灵仙,指给人卜卦算命的人。 “那先生,抱定了《周易》文王课。”《周易》,亦称《易经》,又简称《易》。相传系周人所作,(一说“周”有周密、周遍、周流之义)故名。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旧传伏羲画卦,文王作辞,说法不一。其萌芽期可能早在殷周之际。《周易》通过八卦形式(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推测自然和社会的变化,也用来给人算命。课,是占卜的一种。她要求算命先生不得算错。在她看来, “我为我的冤家”,凭这份情和爱,就应足以使“先生莫哄我”。

“十二月里”是农闲时刻,故说“闲来无事”。为什么要“在门前站”呢?这显然是在门前翘首盼望着丈夫的归来。我国民间把喜鹊叫看作是报告喜讯。而在她“见喜鹊,闹了一声喧”之际,“忽然间,闪出我冤家面”,使她不禁欣喜地说:“好个冤家,盼你十二个月到今天”。言外之意是,她日日思月月想的夫君,终于盼到了。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不是以一支曲子,而是连续以上述十二支曲子,来抒发夫妇离别之苦和相思之情,这就不仅把人物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且在艺术上也显得多彩多姿。它既有“绿柳儿垂金线”、 “菊花开的满院香”等四季自然景色的描写,又有元宵观灯、端午吊艾葫、斗龙舟等民俗风情的点缀,既有子规啼血、红叶题诗、琵琶传情等传说故事的渲染,又有王孙士女戏秋千、 “好个鸳鸯天”、 “莺有声,燕有语,好个时节”的反衬,既有“我为我冤家,鸟为谁来耶”的奇妙想象,又有对卜卦算命的“我为我冤家,先生莫哄我”的虔诚祈求,既有对“负心的男儿天也不容你”的怨恨和诅咒,又有对“外出人儿难”的挂念和体贴,既有对“黑洞洞的相思,从今又害起”的忧愁和苦闷,又有“盼你十二个月到今天”,终于“闪出冤家面”的喜悦和兴奋,其艺术手法之多样,人物感情之丰富,犹如登黄山而观云海,大有变幻万千、目不暇接之感。

令人感到困惑的是,这组情歌中间存在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如在“七月里”和“十一月里”,两次写到“叫丫环”,既然能够雇佣丫环,可见其并非清贫之家。然而在“八月里”又说“想冤家,在外边,受尽饥寒”, “十月里”又写“我为我的冤家身寒又受冷”,既然在外在家均有饥寒之忧,又可见其绝非富有之人。怎样解释这种矛盾之处呢?如果不是出于文人的窜改,那也可能是出于市井有产者之笔。在“五月里”,不是说她的丈夫“一去无消耗,路途迢遥,阻隔着关山,又并海岛”么?看来她的郎君很像是个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从一月观罢灯就外出,一直到十二月里才回家,几乎整年飘泊在外,给他的妻子不但带来离别之苦,而且为他在外“起早又睡晚”、 “受尽饥寒”而满怀耽心之情。

这首民歌无论从其题材内容或表现形式来看,皆有新的开拓。

古代民歌《十二月》全文、鉴赏和深度意境解读 - 可可诗词网

十二月

 

 七月孟秋秋渐凉,教儿独寝守空房。君在寻常嫌夜短,君无恒觉夜能长。
 八月仲秋秋已凉,寒雁南飞数万行。贱妾犹存旧日意,君何无幸不还乡。
 十月孟冬冬渐寒,为君捣练不辞难。莫怪裁衣不开领,愁君肌瘦恐嫌宽。
 十一月仲冬冬雪寒,戎衣造得数般般。见今专访巡边使,寄向君边着后看。
 十二月季冬冬已极,寒衣欲送愁情逼。莫怪裁缝针脚粗,为忆啼多竟无力。


 这是一组反映征妇相思的民歌,原诗为十二首,因另七首均有阙文,故只选以上五首。
 “十二月”一般是抒情主人公按照月份节令的变化来抒发情怀,每诗的首句标出月份与相应的季节。下文先简析各章的内容。
 “七月孟秋”诗抒写少妇独守空闺寂寞惆怅的心绪。有人译此诗为:“七月,初秋,秋渐凉。您让我独睡,独守空房。君在,妾恨夜太短;君去,妾怨夜未央。”大意虽不差,但味犹嫌不足。“寻常”“恒觉”二词的意蕴未能译出,而此二词又为表意最深沉之语。“寻常”谓丈夫在家时,即使平常时日也嫌夜短,大有爱不够,欢乐无穷的意味,可见夫妻感情之深浓。“恒觉”谓长醒,因刻骨的相思而难以成眠。终夜长开眼,相思何其深?故此二词之意味必须仔细领悟。
 “八月仲秋”诗写少妇看到鸿雁南飞而丈夫未归时的忧伤。“数万行”三字生动精练,言简意丰。既表明大雁连续不断,一行又一行地向南飞翔之景,又暗示出思妇终日观雁之情。鸿雁可自由南飞,而丈夫却不能归来;皆言鸿雁传书,而如许多的鸿雁过去,书信又在何处?可见“数万行”三字的意蕴何等丰富。后两句是征妇在向远方的征人倾述衷肠: 我依旧像当初那样爱你,忠于你,可你为何这样不走运,迟迟不能还乡? “无幸”有的本作 “无行”,皆可通。前者指责的对象为当政者,后者指责的对象为丈夫,但后者也可看作是恨极爱极之语。
 “十月孟冬”一诗表现征妇为丈夫捣制征衣的情景,情寓叙事之中“捣练”乃将布放置砧上捶捣的劳动,在古代是很艰辛而又寄寓着妇女深情的典型劳作,古诗词中多次写到它。后两句意谓:不要责怪我裁衣服为什么不把衣领缝制好,我是担心你又熬困瘦了而嫌衣领太宽。有人认为“不开领”当是 “不锁领”,即领口已开好,只是领上的纽绊未最后缝定而留给丈夫自己去缝以更合体。两相比较,以后者为优。本诗表现出少妇对丈夫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丰富细腻的情感世界。
 “十一月仲冬”诗写征衣做完寻人捎寄的情景。“数般般”是数件征衣而式样不同之义。“巡边使”是到边防巡视的官员。征妇缝制完寒衣还要亲自找人寄送,真太辛苦了。而“寄向君边着后看”是征妇的心理活动,并非寒衣已到丈夫手中。下首诗可印证这一点。
 “十二月季冬”诗中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寒衣尚未寄出,急于送走征衣的愁情煎熬催逼着她的心。她手捧寒衣想:丈夫啊,你千万不要责怪我缝衣的针脚太粗了,只因为思念你经常哭泣而把我折磨得体弱无力啊!一位多愁善感,忠于爱情的弱女子形象跃然纸上,仿佛一尊雕像凸现出来,十分感人。而征衣未能寄出也使整组诗的意蕴更加含蓄有味。是未找到寻边使?是寻边使不给捎寄?还是丈夫的近况不明?均未点出,这更加深了少妇相思的程度,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增强诗的表现力。
 以“十二月”分章叙事或抒情的民歌,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南朝乐府中的《十二月折杨柳歌》即属此种体裁。本组诗也是出现较早的作品。明清时期,此类民歌多了起来。到了近现代,这种民歌也很多,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不断扩大。记得童年时常听父辈的人们中唱一首名叫《扛活难》的歌,记得第一句是“正月里来是新春”,然后逐月唱下去,唱出旧社会中扛长工的农夫们的辛酸,正是“十二月”的形式。可见这一俗文学形式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另外,戏曲中也借用这一形式,如著名评剧《花为媒》中张五可报花名的大段唱词即采用这一形式铺排渲染各种名花的。于此也可看出各种文学样式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十二月【同义】总目录


嘉平大吕杪冬严月除月涂月十二月闭穷稔
下半年各月

下半年各月

七月:相(相月) 瓜时 瓜月 桐月 霜月 凉月 巧月 兰月 兰秋 新秋 初秋 首秋 早秋 上秋 肇秋 孟秋 秋孟 火逝 流火
七八月:阴中
八月:酉(酉仲;月酉) 壮月 桂月 桂秋 正秋 中秋(中秋月) 仲秋 仲商 南吕 大清明
九月:菊月 玄月 季秋 暮秋 穷秋梢秋 晚秋 凉秋 季商 暮商 授衣(授衣月) 建戍 雁宾 青女月 无羊月
十月:阳(阳月;阳止;小阳;岁阳;小阳春) 大月 良月 亥月 建亥亥正 秦正 初冬 上冬 孟冬 开冬 岁雄 寒孟 小春
十一月:辜 冬月 蒹月 葭月 子月旸月 畅月 仲冬 朔月 霜月 习坎 周正 殷正 殷冬 建子 风寒 龙潜月 一之日
得甲的十一月:毕辜
十二月:腊(腊月) 蜡月 除月 涂月冰月 严月 穷纪 穷稔 穷节 暮节 暮序 暮岁 暮冬 冬末 季冬 末冬 浃辰 杪冬 建丑 大吕 二之日

☚ 上半年各月   日 ☛
十二月

十二月

敦煌联章歌辞的一种。是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时间顺序连继歌咏的定格联章体裁。每月一首,一般12首; 也有增补闰月一首而成13首的。这种歌辞由来已久,早在《诗经》的《豳风·七月》中已见端倪; 《乐府诗集》中也有〔月节折杨柳〕13首。可见,它比〔五更转〕、〔十二时辰〕歌调要早。敦煌发现的〔十二月〕歌辞不多,计有《十二月札》、《十二月书仪》、《书仪》、《边使戎衣》、《辽阳寒雁》等五种。较为完整的有存P.3812的《边使戎衣》和存S.6208的《辽阳寒雁》,皆失题,是依内容而拟名,为征妇怀念征夫之作。

☚ 定风波(攻书学剑能几何)   十二时 ☛
十二月

十二月

敦煌联章歌辞的一种。是按照一年十二个月的时间顺序连继歌咏的定格联章体裁。每月一首,一般12首; 也有增补闰月一首而成13首的。这种歌辞由来已久,早在《诗经》的《豳风·七月》中已见端倪; 《乐府诗集》中也有〔月节折杨柳〕13首。可见,它比〔五更转〕、〔十二时辰〕歌调要早。敦煌发现的〔十二月〕歌辞不多,计有《十二月札》、《十二月书仪》、《书仪》、《边使戎衣》、《辽阳寒雁》等五种。较为完整的有存P.3812的《边使戎衣》和存S.6208的《辽阳寒雁》,皆失题,是依内容而拟名,为征妇怀念征夫之作。

☚ 定风波(攻书学剑能几何)   十二时 ☛

十二月

Elul


十二月

December(Dec.)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