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二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地物類 > 土部 > 區劃 > 十二土 十二土 shíèrtǔ 亦稱“十二壤”、“十二野。”同周天十二次對應的吴越、齊、衛、魯、趙、晉、秦、周、楚、鄭、宋、燕等十二地域。《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宜之灋,辨十有二土之名物。”鄭玄注:“十二土分野十二邦,上繫十二次,各有所宜也。”賈公彦疏:“星紀,吴越也;玄枵,齊也;娵訾,衛也;降婁,魯也;大梁,趙也;實沈,晉也;鶉首,秦也;鶉火,周也;鶉尾,楚也;壽星,鄭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如是,天有十二次,日月之所躔也;地有十二土,王公之所國。”又:“辨十有二壤之物,而知其種。”鄭注:“壤亦土也。”賈疏:“此十二壤即上十二土。”《晉書·天文志上》:“班固取三統歷,十二次配十二野,其言最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