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十二、扶余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十二、扶余市 十二、扶余市 扶余故国发祥地 扶余市地处东经124°39′—126°11′、北纬44°45′—45°32′,位于松嫩平原,三面江河环绕,南、西南、西隔松花江依次与德惠、农安、前郭县为邻,北以松花江为界与黑龙江省肇源县相对,东北隔拉林河同黑龙江省双城县相望,东以会塘沟为界与榆树市接壤。总幅员面积5 643平方公里。辖27个乡、8个镇,2个国营农场、7个市区街道,总人口955 435人,其中:农业人口762 454人。境内有汉、蒙、回、苗、壮、布依、朝鲜、满、侗、土家、黎、达斡尔、锡伯等10多个民族。 扶余历史悠久。远在3000多年前,先人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开发创造人类文明。汉朝以前,古貊人生活在这里;西汉时期,此处为貊一夫余人所建部落国家夫余国的属地;南北朝时期,勿吉人灭夫余国并占有此地;辽代曾在这里设宁江州。清康熙年间,曾在扶余设5处驿站,嘉庆五年(1810年)置伯都讷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撤伯都讷厅,设新城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扶余县。1987年,撤县变市(县级)。境内有石油、天然气、石英砂、玻璃砂、耐火土、皮硝等矿产资源。境内江河纵横,松花江、拉林河区境段干流总长384公里,多年平均入境总水量404.89亿米3,境内有2个支流,14个大湖泡,总水面243.2平方公里,是吉林省三大渔业基地之一。地下水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扶余土质肥沃。现有耕地26.6万公顷,盛产玉米、水稻、高粱、大豆、花生、红小豆、烤烟、芝麻等农产品,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是号称“中国绿色长城”的“三北防护林”的重要区域,现有林地42 94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3.7%。草原辽阔,草质优良,全市76.749公顷草原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扶余风光秀丽。有壮观的松花江大桥,城内高楼矗立,鳞次栉比,江面游船浮荡,货轮汽笛奏鸣,岸边杨柳婆娑,游人垂钓,江边公园独具特色,江心岛旅游点正在开发。市内尚有距今900年前扶余国的古遗址、古墓葬、古碑刻多处,而大金得胜陀颂碑又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是旅游的好去处。 扶余地质构造属亚洲东部第二沉降带中的松辽沉降区。在地质过程和外部营力作用下,形成东高西低以河间台地为主的地貌,台地周围沿江河有河谷平原,并多有陡坎与台地相接。气候属东部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炎,四季分明,无霜期135—165天左右,年平均气温4.61℃,年平均有效积温2 778.9—2 945.8℃;年平均日照2 534.1—2 866.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426.4毫米,主要在6、7、8月间。有利的气候条件,为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使扶余成为自古以来的“鱼米之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农村经济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40多年来,全市人民大兴水利建设,修建了松花江和拉林河防洪大堤与民堤,总长达460余公里,治理了3个涝区,建设灌区2个,配套机电井3 087眼,有效灌溉面积达50 887公顷,这些水利设施的兴建,结束了扶余境内洪涝肆虐的局面,旱灾程度得到有效控制。全市农机总动力已达195 673千瓦,有大中型拖拉机3 126台,小型拖拉机10 254台,翻、耙、压、播、插、除茬等系列农机具17 153台(件),田间机械作业量达169 000公顷。农业种子繁育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科研教育培训体系,初具规模。形成了以玉米、大豆、高粱、花生为主的各类品种齐发展的粮食生产格局,奠定了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 农业生产连年丰收。199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了166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比1978年的粮食产量49.9万吨,增长2.3倍多。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2 242公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达到110万吨,商品率达66%,是全国位列前茅的产粮大县。1990年,被国务院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单位。以粮食和粮油产品为主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截止1990年末,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贸易关系,1990年全年外贸出口总额达1.4亿元,其中玉米占80% 以上。199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0.5亿元,比1978年的1.58亿元增长5.6倍,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22元,增长到1990年的791元,增长了5.48倍。1990年末,农业总产值达到11.6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9.6亿元,商品率62.5%;林业产值0.157亿元,商品率17.8%;牧业产值1.69亿元,商品率66.2%;副业产值592万元,商品率99.3%;渔业产值1 584万元,商品率99.7%。改变了单一种粮的经济格局。 乡镇企业方兴未艾。乡镇企业已由1978年的55家,发展到1990年的30 695家;企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1 328万元,增长到1990年的3.71亿元。大洼乡台钳厂生产的“范氏快速夹紧台虎钳”已打入国际市场,远销伊拉克、加拿大等国家。 如果说扶余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奇,那么扶余的发展后劲和巨大潜力更令人振奋。 扶余工业基础雄厚,具备一定规模。现已形成以石油加工、建材、食品、轻纺、矿产、机加、植物油加工、制药等行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主要工业产品有60多种,1990年全市工业产值41783万元,三岔河镇生产的白酒俗有“小茅台”雅称、“人参生命源”可以使人益寿延年,“康利血”片剂填补了国内空白,精制“蜂毒”注射液获国际金奖。市场潜力巨大。市内已建成20多处集贸市场,各乡(镇)也都建立了农村集贸市场,商业网点遍及全市。省内外购物客商络绎不绝,市场贸易,极其活跃,货源充足,购销两旺,日夜不辍。 扶余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通讯快捷。境内早已建成的京哈、长白等4条铁路干线,京哈、长白等国、省级公路干线贯穿全境,县、乡级公路与国、省级干线相连成网,四通八达,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直通边界口岸,具有对俄边贸的优越条件。市内通讯电话设备先进,万门程控电话已并入全国程控网络。 为使资源优势变为全面发展经济的优势,促进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加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市委、市政府提出“强农重工,活商兴教,全面发展、富市裕民,致富奔小康”的发展经济的总体思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并根据市场需求,增大调整产业结构力度,发展适销对路产品。在系列开发上,重点围绕黄牛、肉食鸡蛋鸡、奶制品、鲜鱼、水果、大棚蔬菜、花生、药材等骨干项目,形成产、供、加、销一条龙的生产体系;强化城镇基础建设,使小城镇成为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推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通过放宽政策,充分调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依托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广揽人才、资金和技术,加快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和建设步伐,把扶余建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经济发展试验区。 扶余改革开放,举措大胆,仰慕人才,思贤若渴,民风淳朴,热情好客,市委市政府决定向国内外实行全方位、大跨度开放,以优惠的条件,广泛寻求合作伙伴,热切欢迎海内外朋友有识之士,来扶余洽谈合作,观光考察,投资开发,兴办合资、合作和独资企业,进行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生产和补偿贸易。明日的扶余将建设成为一座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新兴城市和“鱼米之乡”。 ☚ 十一、洮南市 十三、大安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