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九路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九路军

 原为北伐战争时期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第十师。曾一度参加南昌起义。不久投靠蒋介石集团,扩编为第十一军。1930年8月中原大战时编为第十九路军,辖五个师,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副总指挥兼军长。是年冬调至江西“围剿”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调戍京沪。次年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5月《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被蒋介石驱往福建,参加反革命内战。因广大官兵不满蒋介石对内进行战争,对外妥协投降的政策,于1933年10月26日与红军订立《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同年11月联合国民党内李济深、黄琪翔等反蒋势力发动福建事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和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下辖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和七个军。翌年1月在蒋介石进攻和收买下失败,残部退广东,被改编为第七路军。

十九路军

国民党军队。由国民革命军第11军改编而成。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副总指挥兼军长。1930年冬和1931年曾在江西与中国工农红军作战。“九·一八”事变后被调往上海。1932年1月28日, 日本侵略军发动对上海的进攻,19路军进行了英勇抵抗,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的打击。但因蒋介石坚持对日投降政策而遭失败。不久,被蒋介石调到福建进攻中国工农红军。其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和红军作战没有出路,加上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遂于1933年11月公开宣布与蒋介石决裂,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1934年1月在蒋介石军队的进攻下失败,余部被广东军阀陈济棠收编。

十九路军

前身是北伐时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1930年8月被蒋介石改编为十九路军,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副总指挥兼军长。1932年1月28日, 日本侵略军进犯上海时,十九路军在人民的支持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上海停战协定”签订后,被调往福建“剿共”。由于广大官兵不满蒋介石的反共内战政策,于1933年11月蔡廷锴、蒋光鼐同陈铭枢、李济深等在福建组织“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与蒋介石决裂,并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失败后,军队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七路军,取消了十九路军的番号。

十九路军

十九路军

1930年由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改编而成。蒋光鼐任总指挥,蔡廷锴任副总指挥兼军长。九一八事变后该军调往上海。1932年1月28日,日军侵略上海,十九路军在蒋、蔡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坚持抗战一个多月,迫使日军四易主帅,打死打伤日军1万余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十九路军缺少后援,不久,撤离上海,调往福建“围剿”红军。该军将士对蒋介石十分不满,遂于1933年11月,联合反蒋人士,在福建成立了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并与红军订立抗日反蒋协定。蒋介石派张治中率部对十九路军进行围攻,该军官兵失败解散。

☚ 十九信条   “十三全”联谊会 ☛
000000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9:0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