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弥勒县
弥勒,最早是云南古代彝族先民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以后成为部落名,又演变为地名,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设县。弥勒县位于云南省南部,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居南盘江河套之中,处滇越铁路咽喉之地。县城弥阳镇距昆明市公路里程143千米。1999年全县辖6镇8乡,134个行政村(办事处),1055个自然村,辖区内有省属农场和林场各1个。至1999年底,全县总人口47.7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4万人,占总人口的41%,彝族是本县的主要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的28%;农业人口42.43万人,占总人口的90%。全县幅员面积4 004平方千米,有耕地36 247公顷,山多地少,面积在30平方千米以上的平坝(小盆地)有弥勒坝、竹园坝、朋普坝、虹溪坝,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4%。酸性红壤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9%,草场面积占土地面积的33.7%,森林覆盖率18%。县内最高海拔2 315米,最低海拔870米,坝区海拔在1 100~1 500米之间。年均气温17.3℃,最高气温36.1℃,年均降雨量687.5毫米,年日照时数2 176.4小时,无霜期297天,属低纬度高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境内白马河、禹门河、花口河汇集为甸溪河穿越腹地117千米注入南盘江,南盘江绕县境边缘由西向东流过。全县交通便利,国道三那线、昆河线纵贯境内,省道弥泸线、弥盘线、新平线与县道交错,14个乡镇已全部通公路;滇越铁路沿县境西部设有6个车站,形成公路铁路交错纵横的交通网络。
弥勒素有“滇南粮仓”、“甘蔗之乡”、“烤烟之乡”的美称,粮、烟、蔗、畜、林果已形成产业优势,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产区之一。竹园红糖色黄红、味香甜,远销省内外;虹溪烤烟色泽金黄、口感纯正,内在质量上乘,是卷烟佳品的首选原料。弥勒白龙洞是著名旅游景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弥勒农业不断发展,尤其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农村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从1993年开始,实现了一年一个新台阶。1995年,弥勒县农业总产值3.93亿元(1990年不变价),农村经济总收入10.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 019元,粮食总产13.39万吨,烤烟产量2.28万吨,甘蔗产量49.44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