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医疗工作统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医疗工作统计

医疗工作统计

医疗工作统计指医院、门诊部、防治所、保健站等卫生机构的医疗工作统计。其任务是反映医疗工作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医疗机构工作效率等方面的情况,为计划、指导、改进医疗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工作统计要经过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三个步骤。医疗工作统计以医疗机构制定的各种登记簿册、表格和上级颁发的报表文件等作为原始资料,例如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住院卡、住院病人流动日报以及各种登记簿册等。各科室都应认真负责、全面、准确、及时地填写各种登记表册,并按规定时间送交医院统计部门进一步加以整理。资料整理工作由医院统计人员负责。先检查核对从各方面搜集来的原始资料有否错误或遗漏,然后按过渡表的内容要求进行分组整理,把分组整理出来的数字填写到各科过渡表上,一面按规定期限上报,一面汇编全院和分科的系统资料,供分析用。对整理出来的资料要从工作质量、效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任务完成和质量水平等情况,以便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制订以后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医疗工作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诊断及治疗质量统计,病床利用情况统计,门诊工作统计及医技科室统计等几方面。
诊断质量统计 诊断是治疗的前提,有了正确的诊断,才有合理有效的治疗。为了使诊断做到正确、迅速、全面,医务人员必须运用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有关科室的密切配合。诊断质量可通过下列指标来分析。
(1) 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上述指标反映门诊诊断水平,其影响因素有:疾病是否早期,病史是否详细,重要体征有否遗漏,辅助检查设备是否完备以及鉴别诊断水平的高低。
(2) 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


入院诊断是指入院24小时内所作的诊断,能反映入院时的初步诊断水平,影响因素同上。
(3) 临床诊断与尸检诊断符合率:


这是判定临床诊断水平的可靠指标。但实际上由于尸检例数不多,且大多是一些疑难病例,选择性很大,故不能说明全面情况。
(4)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 是判断外科诊断质量的重要依据。


计算上述各种诊断符合率时,均应以第一诊断为计算标准。
(5) 某病入院到确诊的平均天数是反映确诊是否迅速及时的一种指标,它能显示医务人员的工作水平以及有关科室的配合情况。为了切实可行,宜选择若干病种统计。
(6)误诊率与漏诊率:


上述二个指标反映诊断是否全面,可根据需要按科别、按疾病系统或病种计算。“误诊”即错误的诊断,“漏诊”是应诊断而未诊断的疾病。如将疟疾误诊为伤寒,则对疟疾来说是漏诊,对伤寒来说为误诊。
治疗质量统计 治疗质量的高低,决定了治疗结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因此,这是评定医疗质量重要的依据之一。治疗质量主要表现在治疗是否有效和及时。常用指标有:
(1) 治愈率、好转率:


治愈率是反映治疗有效的重要指标。治愈率应在有明确治愈标准的前提下,才有实际意义。好转率对评价慢性疾病的近期疗效有一定意义,也应有明确的好转标准。
(2) 住院病死率:


病死率可以从反面反映治疗质量情况,是比较确切的指标。死亡病人应包括入院后24小时内的死亡数。影响病死率的因素较多,例如收容疑难危重和急诊病人多的医院和科室,病死率就高。在研究病死率时,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3) 抢救成功率:


抢救成功率的高低,不但反映医疗水平的状况,还能反映医务人员政治水平及医疗管理水平。运用这一指标时,应该明确“抢救病人”的含义和“抢救成功”的标准。
(4) 治愈者平均住院日与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治愈病人住院时间的长短,是诊断和治疗是否及时、正确、有效的综合反映。其影响因素有:病种、科别、术前占用床日、慢性病的多少,是否及时组织已治愈病人出院等等。平均住院时间太长或太短都不合理。应当在提高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地缩短住院天数,单纯用提早让病人出院的办法来缩短住院时间,显然不适当。如计算治愈者平均住院日有困难,可计算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作参考。
医疗、预防工作不当统计 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医疗、预防工作不当而给病人增加了不应有的痛苦和损害,显然是医疗质量不高的表现。主要指标有:

(1) 医疗差错、事故发生数及性质分析。


计算无菌手术化脓率时,“化脓”是指缝线周围脓肿及因红肿、血肿、缝合裂开发展为化脓者。
病床利用情况统计 “床位”是医院规模的计量单位,通常根据床位数目来确定医院的人员编制、设备、床位费用和物资分配等。因此,研究病床利用情况,对评定医疗工作效率和合理使用床位具有重要意义。
(1) 平均病床工作日:


平均病床工作日,即平均每张床一年(或一定期)内的工作日数,说明床位的使用情况。平均病床工作日超过期内日历天数说明固定开放病床数不能适应实际需要而经常增加临时床,若此指标低于期内日历天数反映病床有空闲。在通常情况下,病床工作日一年为340日。
(2) 实际病床使用率:


这是表示病床利用程度的相对指标,一般为93%。如超过此比率,说明病床负担过重。若指标超过100%,说明有临时加床。指标过低时,说明病床有空闲。以上两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各科床位分配不合理,未及时调整:病床消毒、隔离时间过长;修理病床不及时;季节性因素等。
(3) 平均病床周转率(次数):


这是衡量病床周转速度的指标,能反映病床的工作效率。要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周转率。分析病床利用情况时,要将病床工作日、病床使用率及周转率结合起来。
❶病床使用率高周转率也高,一般表明医疗质量高,住院时间短;病房管理好,能及时收治病人;门诊与病房配合好,及时组织病人入院;医务人员责任心强,能及时诊断、治疗或手术;各科之间配合好,会诊工作协调;合理动员慢性病人及时出院。
❷使用率高而周转率低的一般原因是慢性病人多,住院时间长;诊断、治疗或手术不及时;动员病人出院不及时;疗效不高,治愈时间慢,拖延住院时间; 科室之间配合不理想或会诊工作不协调。
❸使用率低同时周转率也低的一般原因是出入院不紧凑;对病人的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病人不愿住院。
门诊工作统计 门诊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服务面广,接诊量大。门诊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健康而且有很大经济意义。门诊工作可从下述几方面进行统计。
(1) 平均每日门诊人次:


这反映门诊工作负荷的平均水平,可为制订计划,配备医护人数提供参考。
(2) 平均每个医生每小时接诊人次数:


这反映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个医生每小时的接诊人次数,可作为制订计划的参考。这一指标一般采用分科抽样调查即可,不宜用定期报表方式,以免流于形式。
(3)各科门诊人次构成比:


这可为合理组织各科医务人员力量提供参考
(4) 门诊次数的季节变动:


这可为按季节变动规律,组织服务力量作参考。另外可以对一周内病人就诊的变动规律以及病人在门诊各个环节(挂号、候诊、接诊、取药等)所费时间的构成进行统计研究以指导工作。
医技科室工作统计 医技科室工作统计指药房、放射、化验、理疗等部门的工作量及工作质量统计。这些对加强组织管理和反映医疗工作质量都有一定作用。统计项目要简单扼要,不宜过于复杂。常用指标如下。
(1) 门诊透视(拍片)率:


(2) 住院(门诊)检验率:


其他医技科室,可根据各科特点,分列具体项目,如透视、拍片、检验、输血、处方、制剂、理疗和物理检查等,每日(月)进行登记及统计,计算工作量,作为研究改进工作的参考。
统计指标的综合评价 影响医疗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因素甚多。因此,在分析统计指标时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实事求是精神,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指标要进行综合分析: 评价一个单位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高低,不能以一种或几种指标来孤立片面地做出结论。例如不能单纯从治愈率的提高而得出医疗质量高的意见,应当从诊断水平、治疗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得出较为恰当的说明。
(2) 统计指标应符合可比性的原则: 指标对比应在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进行。较为易行有效的办法是在同一医院、同一科室、同一病种,进行不同时间的对比分析,这样就能在相同条件的情况下,说明事物的变化特征,以促进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当需要在不同单位间比较时应进行标准化处理。
(3)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鉴于对指标的影响因素很复杂,研究一个单位的医疗统计指标时最好分科别、病种进行具体分析。例如在研究诊断符合率、治愈率、病死率时,能选择若干病种进行研究,则较能说明问题。在分析原因时更应慎重。应对影响指标的因素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达到发现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工作前进。
(4) 要在有利于病人和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使用统计指标,如实反映情况。统计指标应当是客观的,不能人为地改变或提高指标水平。例如,不能为了提高周转率而让病人提前出院,也不能为了提高治愈率而放宽治愈标准,更不能为了降低病死率而不愿接受危重病人等。
☚ 门诊机构   分级分工医疗 ☛
000141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7: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