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各国科学技术都有它的优点和长处。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我们都要学习。向外国学习是为了增强我们自己自力更生的能力。开展国际间的科学技术合作和交流,学习、吸收、消化国外的科学技术是发展中国科学技术,推进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医学科学技术国际合作的历史 1957年中国和苏联签订了中苏科技合作122项,其中有关医学方面有自然疫源性疾病,药用植物,抗生素等项目。协作方式主要是相互考察,派遣专家,交换技术资料、种子、菌种等。与东欧各国也签订了双边科技协定。1966年前,中国在医学卫生方面开始与工业发达国家以及第三世界国家交往,参加一些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发达国家偏重于友好往来,与第三世界侧重于援外医疗。1976年以后,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和民间科学技术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合作交流的内容广泛,方法灵活多样。中国对外科学技术合作,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前提下,从实际情况出发,学习、吸收、消化国外先进的和对国内适用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为发展中国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服务。
医学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间医学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 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同美、英、法、西德、日本、意大利、芬兰、丹麦、比利时、希腊、挪威、荷兰、澳大利亚等国政府,签订了十四个协定,其中美、英、法、日本、西德、意大利、比利时等政府协定中均有卫生科学技术的合作项目。中央卫生部与美国卫生和人类服务部签订了医学卫生科学技术合作议定书,同西德卫生部签定了卫生合作备忘录。中美医学科学技术合作包括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肿瘤、心血管病、公共卫生和卫生服务、免疫学、精神卫生、遗传学、药物和食品卫生、计划生育、医学情报等十个领域。中(西)德、中法也各有5~6个项目,包括药用植物、显微外科、器官移植和灼伤等。
(2)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多边科学技术合作:包括
❶推荐中国各学科的医学科学家参加WHO的专家咨询团和顾问委员会,已得到聘任的92名。
❷已有16个领域40多个单位被指定为WHO的合作中心。
❸用WHO提供的奖学金,派进修生到国外进修。
❹在中国举办讲习班或训练班。
❺派考察组到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进行考察。
❻在中国举行国际学术讨论会,包括由中国召开、请WHO有关专家参加的学术讨论会,WHO在中国召开或WHO与中国联合召开的学术讨论会。
❼中国派科学家参加WHO总部或地区办事处召开的专业会议或训练班。
❽邀请国外科学家来华讲学。
❾共同调查,共同合作的研究项目。
(3) 高等医学院校与国外相应院校建立校际联系: 上海第一医学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麻省理工学院医学中心,武汉医学院与西德慕尼黑大学、海得堡大学医学院、埃森大学医学院,四川医学院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北京医学院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医学院,上海第二医学院与法国巴黎第五大学、日本大阪齿科大学,苏州医学院与日本名古屋保健卫生大学医学部等建立了校际联系。其他医学院校也与国外有关院校建立了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关系。校际交流合作的方式灵活多样,如交流资料,互派代表团,帮助建立实验室,提供奖学金,协助提供科研仪器设备,帮助培训干部等。
(4) 民间的医学科技合作与交流: 中国的医学科学学术团体积极开展了民间的科技学术交流,如中华医学会及其专科学会经常组织医学家、派出代表团参加各个专科的国际学术会议,组织医学家出国讲学或派出进修学习,同时也接待外国医学家来华进行学术活动。中国医学科学界还通过友好城市的交往,请来华旅游的医学家在国内参观访问、作学术报告等方式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