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医学正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是中医综合性著作。明虞抟撰于正德十年 (1515)。明《医藏书目》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五年丁丑(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刻本,明万历六年戊寅 (1578) 刻本,日元和八年(1622) 平乐寺刊本, 日万治二年(1659) 吉野屋权兵卫本,196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排印本。
 虞抟(1438—1517)明代医家。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其祖、父皆工医术,幼年曾学习举子业,能诗善文,后因母病而承家传之学,专攻医术,深究《内经》,钻研各家著述,致力多年,临证经验丰富,治病应手奏效,以医术闻名。因“每憾世医,多蹈偏门,而民命之夭于医者不少矣”,故端本澄源,根据《素》、《难》,综横诸说,傍通己意,于晚年七十八岁时撰成《医书正传》 一书,以使后学知所适从。另著有《苍生司命》 一书。
 本书共8卷。约 10万字。其中卷1 为 “医学或问”五十一 条及中风、伤寒两类;卷2至卷6为内科杂病各证近60种,以证分门,每门先设总论,以 《内经》要旨为提纲,继之以历代医家可法之语;次脉法,集录《脉经》要语;次方治,采集诸家之说及虞氏家传经验等。卷7专论妇人科,分月经、胎前、产后 三部分;卷8为小儿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如急慢惊风、疳证等。全书共列述了近百种病证,汇集了一千余方。
 本书系虞氏据《素》、《难》要旨,佐以诸家学说,博收广集,参以已见而成。其主要学术思想有:1.采《内经》要旨,融诸家之长。书中诸病总论,均以 《内经》所论为提纲,脉法采于王叔和《脉经》,伤寒则宗张仲景,内伤杂病则法李东垣,小儿科多本于钱仲阳,其余诸病,悉以丹溪要语及所著诸方冠于其首,次选刘、张、李 三家之方中精粹者列于后,同时综合虞氏家传经验及个人临床体会加以阐述。2、私淑丹溪之学,发挥独具匠心。因其叔祖父曾受学于同邑名医朱丹溪,故对丹溪之学颇为尊崇,书中所论各个病证,都列有“丹溪要语”、“丹溪方法”、“丹溪活套”几个部分,对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的发挥别具一格。在卷1“医学或问”中发挥阳有余是指气中之阳有余和血中之阳有余,阴不足为气中之阴不足和血中之阴不足。论文中还对经典著作以及前辈医学家的其他观点作了纵横评述,发表了个人见解颇多,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3.反对推算五运六气治病,认为“此马宗素无稽之术”,对咒禁、巫术等亦持批判态度。
 总之,本书论述详明,内容丰富,立论中肯,切合实用,颇具影响。日本17世纪有本书的多种刊本印行,说明了本书是 一部流传于国内外,临床有参考价值的医学书籍。

医学正传

一名《新编医学正传》。综合类著作。明虞抟(1438—1517)撰。八卷。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浙江义乌人。家世业医,幼曾习举子业,后继承家学,医术高超,撰有《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虞氏为“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故以《素问》、《难经》为理论根据,兼采历代医家之说,结合临床体会,于正德十五年(1515)撰成此书。共三十九万字。是书首列“医学或问”五十条对医学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次分述各科常见病,以证分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诸证,皆采历代名家之语。伤寒宗仲景,内伤宗东垣,儿科多本钱仲阳,其余诸病悉宗丹溪。并附有家传方、个人验方、验案及心得体会。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等均持批判态度,于理论研究及临床参考均有一定价值。有嘉靖刻本(题为《新编医学正传》,残卷),万历五年(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刊本,一九六五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医学正传

综合性医书。8卷。明·虞抟撰于1515年。此书前列“医学或问”51条,系虞氏对医学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辨析,以申明前人“言不尽意之义”(见凡例)。次分述临床各科常见病证,以证分门,每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诸证,总论则以《内经》要旨为提纲,证治以朱丹溪学术经验为本。脉法采摭《脉经》,伤寒、内伤、小儿病分别宗法张仲景、李杲和钱乙。作者广泛参考诸家学说,结合家传和个人学术经验予以论述。虞氏对咒禁,巫术,以运气推算病期、病证和治法等均持批判态度。建国后有排印本。

医学正传

书名。明·虞搏(天民)撰于1515年。8卷。书前首列“或问”五十一条,阐明前人理论上不到之处。然后分门论证各科疾病。次序是: 论证、脉法、方治。以朱丹溪的学说为基调,间杂以历代各家之言。但对于疾病的总论则以《内经》为纲要,脉法采《脉经》。其中也有不少家传和个人的经验和见解。今有排印本存世。

医学正传

八卷。明虞抟 (1438—1517)撰。虞抟字天民,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义乌(今属浙江)人。世医出身,幼年曾习举业,后弃而专攻医学,其曾叔祖曾受学于同代名医朱震亨。虞氏承其家学,对朱震亨之说亦颇尊崇。医术高明,著有 《方脉发蒙》、《苍生司命》等书。虞氏之学以朱震亨为宗,参以张机、孙思邈、李杲诸家之说。提出了两肾皆为命门之说。认为命门为元气所司,性命所系。肾水和肾火是相互联系的,肾虽为水脏,实有相火寓于其中。首创了使用器械灌肠法。此书又名 《新编医学正传》,成于正德九年 (1515)。时虞氏七十八岁。目的在于“使后学知所适从,而不蹈偏门以杀人,盖亦端本澄源之义耳。” 其基本理论皆宗《内经》、《难经》。全书三十九万字。书中首列 “或问”五十条,对医学上的若干问题进行辨析,以阐明前人未尽之意。然后分述各科常见病,分门论证,每门先论证,次脉法,次方治,所述之证,皆采历代名家之言,伤寒宗仲景,内伤宗李杲,小儿科多宗钱乙,其余诸病,则以朱震亨要语及其所著为主,并选刘完素、张从正、李杲三家之方列之,以备参考,并结合自己心得论述内、外、妇、儿病证近百种,以论、脉、法、察进行介绍,总结出一千多方,包括家传方、个人验方等。虞氏虽与朱震亨同乡,颇受朱氏影响,但并不为朱氏学说及其他医家论点所囿。他认为,“朱氏之书,不过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备耳。若不参以诸贤所著而互合为一,岂医道之大戒哉?”故其论病是以朱氏论述及其方剂冠首,其次则选张从正、刘完素、李杲和作者本人及其他医家所说。书中对运气学说持批判态度,并批判以病者之所生年、月、日,合得病之日期,推算五运六气之法,认为是 “以世之生灵为戏”,“杀人多矣”,劝世人 “勿蹈其覆辙”。此书对理论研究及临床验证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嘉靖刻本 (残卷),万历五年 (1577)金陵三山书舍吴江重刊本,1965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医学正传yīxuézhèngchuán

医书。8 卷。明·虞抟撰于1515 年。此书前列医学或问51 条, 次分述临床各科常见病症, 以证分门, 每门先论证, 次脉法, 次方治。论述以朱丹溪学说经验为本, 对于诸病总论则以《内经》要旨为提纲, 脉法采摭《脉经》, 伤寒、内伤、小儿分别宗法张仲景、李东垣和钱乙。全书还参考诸家学说, 并介绍家传和个人的理论经验。作者对咒禁、巫术和以运气推算病期、病症和治法等均持批判态度。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

《医学正传》系综合性医书。8卷。明·虞抟撰于1515年(正德10年)。作者晚年(78岁时)编集此书,以丹溪治法为主体,兼收诸家之长,折衷各派学说,并附上祖传经验方。首卷有“医学或问”五十一条,用问答的形式讲述个人见解,对经典著作以及前辈医学家的许多论点作了纵横评述,他反对推算五运六气治病,认为“此马宗素无稽之术”。该书按伤寒、瘟疫、杂病及妇儿诸症,列述了近百种病证,收集了一千余方;对于每个病证的介绍,列“论”、“脉法”、“方法”,或附医案,将丹溪治法冠于其首,其次选录刘(河间)、张(子和)、李(东垣)三家或其它医家之说,末附虞氏家传验方。该书伤寒宗张仲景,内伤宗李东垣,儿科多采用钱乙,脉法取自王叔和,诸病疗法以丹溪为主,综合诸家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内容丰富,立论平正不偏,切合实用。该书今存明刊本及日本17世纪的刻本近10种,近代会文堂书局曾石印,建国后人民卫生出版社于1965年又予排印。

☚ 医经溯洄集   韩氏医通 ☛
0001367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0: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