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路梆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

戏曲剧种。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因形成于山西北部而得名。流行于山西北部和河北、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渊源于蒲州梆子。约形成于清中叶,咸丰以后迅速发展。唱腔为板腔体结构,有四股眼(慢板)、夹板(慢二性)、二性、导板等板式。曲牌调式多样,分别用唢呐、丝弦或笙管演奏。音调较中路梆子更高亢激越,富有高原风味。特别注重唱功, 创造了许多花腔(俗称“弯调”)。清末民初曾盛行于北京,对河北梆子有所影响。整理改编的传统剧目有《王宝钏》、《金水桥》、《血手印》、《李三娘》、《访白袍》、《劈殿》等。

☚ 中路梆子   上党梆子 ☛
北路梆子1204梆子戏之一,流行于晋北的忻州及雁北地区。晋语。山西太原〖〗、忻州〖〗。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又名“上路戏”, 与中路梆子(晋剧)、上党梆子、蒲剧并称山西四大梆子,是在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剧种之一。北路梆子大约形成于16世纪中叶,至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19世纪初叶已趋于成熟。300多年来,北路梆子以其慷慨激越的边塞风格,流行于晋北、内蒙古、张家口、包头、呼和浩特等地。
北路梆子是蒲州梆子扩展的产物,是蒲剧北上演出留下的剧种,逐渐与当地语言和民间音乐结合融化而形成的新的剧种。北路梆子老艺人代代相传,有几句顺口溜:“生在蒲州,长在忻州,红火在东西两口(指张家口至包头一线),老死在宁武朔州。”宁武县、朔县一带是山区,许多老艺人上了年纪之后,到这一带搭班混饭,直至老死,可见这一带是北路梆子的重要基地。过去的北路梆子演员中,不少演员是蒲州人,道白也说“蒲白”。即使本地人招收“娃娃班”,也请蒲州老师教戏。虽然北路梆子和蒲州梆子关系密切,渊源很深,但其剧目内容,表演手法,以及音乐旋律都不同于蒲州梆子。北路梆子本身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它的腔调高亢、激越,表演强健有力,音乐节奏直爽慷慨,表现了塞外人民强悍的性格,因而受到晋北人民的喜爱。

☚ 蒲州梆子   上党梆子 ☛
0001442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7:3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