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乌鲁木齐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乌鲁木齐市Wulumuqishi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位于自治区中部、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1.14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835平方千米。总人口 151.9万(1997),其中市区人口136.1万。辖乌鲁木齐县。乌鲁木齐河纵贯市区中部。属温带干旱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1℃,1月均温-15.2℃,7月均温24℃。年均降水量360毫米。乌鲁木齐是新疆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兰新铁路同国内铁路网联成一体。北疆铁路乌苏至阿拉山口段于1990年修通,与哈萨克斯坦的阿克斗卡铁路接轨。有干线和支线公路通往自治区内、外。民航班机可直达北京、上海、西安、兰州、广州等地以及区内的和田、喀什、阿克苏、库尔勒、且末、克拉玛依、伊宁和阿勒泰等重要城市,并与中亚、西亚部分国家通航。有11所高等院校坐落在该市。名胜古迹有鉴湖公园、燕尔窝风景区、革命烈士陈潭秋和毛泽民陵墓、文庙、巩宁城遗址、红山嘴、红庙子等。高山冰场位于乌鲁木齐南郊40公里处的天山山脉中,海拔1650米,与日本的千叶、瑞士的道夫、哈萨克斯坦的麦迪奥等世界著名的高山冰场海拔大体相等。新疆体育中心暨乌鲁木齐南门体育场 (馆) 是新疆惟一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占地10万多平方米。 红庙子/香江/香岛/">香山 ☚ 西疆 红庙子 ☛ 乌鲁木齐市【同义】总目录 乌鲁木齐市红庙子 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北纬43°43′,东经87°36′。人口约167万人,面积11928平方千米(其中市区835平方千米)。汉代为卑陆等国地,唐属庭州,乾隆年间筑城定名迪化,民国23年(1934)设市。新中国成立初属迪化专区,1954年改现名。位于天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2002年生产总值为354亿元。辖7区(沙依巴克、天山、头屯河、水磨沟、新市区、达坂城、东山)1县(乌鲁木齐县)。 乌鲁木齐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总面积12000km2,市区面积835km2。2000年总人口164.38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3.76万;市区人口148.52万,其中非农业人口131.35万。年平均气温8℃,1月均温-11.7℃,7月24.3℃,年降水量336.3mm。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75亿元,人均16729元。工业总产值223.72亿元。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生铁103.81万t,钢材129.15万t,发电量52.22亿kW·h,原煤658万t,纱62967t,布6981.7万m。有耕地3.35万hm2。农业总产值4.75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6.36万t,油料2661t,蔬菜28.1万t,肉类10839t。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全市铁路客运量1233万人次,货运量3694万t;公路客运量805万人次,货运量6437万t。有高等学校11所,在校学生45029人。城市建成区面积140km2。市区铺装道路面积1201万m2,公交营运车辆2824辆,年客运总数6.15亿人次。年供水总量1.5亿t。园林绿地面积6296hm2。旅游景点有鉴湖公园、燕子窝风景区、陈潭秋和毛泽民陵墓、文庙、红山嘴、红庙子等。乌鲁木齐市2003年总人口181.53万,其中市区人口173.3万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08.58亿元,工业总产值329.51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4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3亿元。高等院校11所,在校学生9.8万人。 乌鲁木齐市 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端,环山带水,沃野广袤,是西域著名的“耕凿弦诵之产,歌舞游冶之地”。因此,世居在这儿的人们,把她亲切地称为“乌鲁木齐”,准噶尔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从地理位置看,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城市,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每年6-10月,花木争艳,瓜果溢香是旅游的黄金季节。隆冬时节,满城银装素裹,玉树琼花,自有一番北国情趣。 ☚ 旅游城市/著名城镇 博乐市 ☛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偏北,天山中段北麓,兰新铁路终点,境内地势南高北低,乌鲁木齐河穿过,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1945年设迪化市,1953年称今名,为首府。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面积835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工业有钢铁、石油化学、煤炭、机械、建材、造纸、棉纺、毛纺和食品等。特产贝母、党参、羊毛、长纤棉。有红山、鉴湖和市郊燕尔窝等景区。建有烈士陵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