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庭故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庭故城位于吉木萨尔县城北12公里的北庭乡境内,又称破城子。古城坐落在北麓坡前地带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接壤的平原上,南依天山,北望大漠,扼守东西交通要道。故城东通奇台、木垒、哈密,西经阜康、乌鲁木齐可达伊犁河流域,往南翻越天山可达吐鲁番盆地,向北穿越沙漠至蒙古平原。源出天山的长山沟,在故城南约3公里分为东西两支,当地群众称为东西河坝。该故城呈方形,南北长1 500米,东西宽1 000米,周长4596米。一说城为三重,但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新疆队实测,认为实为内外两重。城墙全部用版筑土夯建成,外城厚达7~10米,这种形式在新疆地区较少采用。现城墙大部已毁,仅北墙一带还较为完整,但内外二重城墙尚可辨别,外城之北还有羊马城。城的四角都建有角楼,城墙外部筑有敌台和较密集马面。现仍可见城垛高台和角楼遗痕20余处,最高的达20余米。内城周长3003米,城墙系夯筑,夯层建于原生土上,夯层大多为0.1~0.15米,护城河较宽,水从今县城附近分两路流水,至故城后绕城东西两侧而行,至城北约5公里的地方聚成一大湖。城外城原四面城墙有城门一座,现仅北门尚存。北庭在西汉初即属车师后王庭,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设西域都护府后,于此地设金满城。唐贞观十四年(640)置庭州,长安二年在庭州设立北庭大都护府,自此北庭城渐具规模。开元二十一年(733)又改设北庭节度使,管辖瀚海、天山、伊吾三军,瀚海军即设在北庭城内。贞元五年(789)北庭为吐蕃所陷,此后回鹘西迁,此地为西州回鹘所据。元代北庭称别失八里,元宪宗元年(1251)设别失八里行尚书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别失八里设都元帅府。明永乐十年(1412),察合台后王室发生内讧,北庭城毁于战火。1988年国务院公布北庭故城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庭故城唐北庭都护府故址。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城北。略呈长方形,内外两重。陆续出土过唐代钱币、铜器、瓷器及大量陶器。外城建于唐,内城建于西州回鹘,毁于元末明初。新疆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庭故城俗称“破城子”。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约二十公里。东汉永平中戊己校尉耿恭曾屯戍于此,时称金满城。突厥时称“可汗浮图”城。因地有五城,突厥语称“五”为“别失”,“城”为“八里”,故亦称*别失八里,或作“别石把”、“鳖思马”。唐为*庭州,后在此置*北庭都护府。九世纪后属*西州回鹘。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在此设别失八里元帅府。城址范围很大,略呈长方形,有内外二城,南北西三面城垣残存,外城周长五千米,为夯土建筑, 厚八至十二米。有马面及护城河。内城居城中偏北,北门尚在,其东北角尚存一高土台, 在此发现唐代铺地莲纹方砖甚多, 估计为唐代一中心建筑所在。清乾隆四十年(1775)在城内发现唐金满县碑、唐造像碑和元造像碑残石。解放后,城内曾陆续出土不少重要文物,如唐代铜质官印“蒲类州印”, 和工艺水平甚高的铜、石狮,刻花石球,葡萄纹铜镜,各种陶器、铜壶以及唐开元通宝钱币等。 北庭故城 026 北庭故城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汉朝称金满城。为戊己校尉耿恭屯戍之地。突厥称“可汗浮图”城。唐朝初期称庭州,后来设置北庭都护府治在此。现存城址主要是唐朝北庭故城遗址。故城城址规模宏大,布局平面略呈长方形,有内、外二城。外城夯土建筑,周长约5公里,城墙尚存南、北、西三面残垣,高约10米,厚8至12米,外有护城河。城内房屋建筑、街市存有遗址、残迹。清朝时期在故城发现了唐碑。解放后,对故城进行了保护,发现了大量的唐代文物,反映了唐朝的强盛与边疆的繁荣。 ☚ 高昌故城 上京龙泉府故城 ☛ 北庭故城位于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约20公里。俗称“破城子”。为唐代庭州金满县和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清代在此发现唐金满县碑、唐造像碑和元造像碑残石。城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1500余米。分内外城3重。中间的一重最小,靠近大城圈北部。城墙用2寸多厚板筑土建成,墙厚7米,城垣破坏严重,现北墙一带还较完整。出土有唐代钱币、唐印、铜器、瓷器及大量陶器。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