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北学

北学

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由于南北割据,经学传授殊途,学术风尚各异,逐渐形成南学、北学之分。北方各国比较重视儒学,《北史·儒林传序》上说:“魏道武初定中原,……始建都邑,便以经术为先,立太学,置五经博士,生员千余有人”。北朝虽战乱频仍,群雄迭代,但是北朝之人崇尚纯朴风俗,未曾沾染清谈、浮华的习气,儒生们延续了东汉古文经学的流波,崇尚郑学,排斥玄学。《周易》、《尚书》、《毛诗》、《三礼》,都用郑玄注,《左传》用服虔注,《公羊传》用何休注,遍说群经,不为孔安国、王弼、杜预的伪传和玄言所迷惑。北朝经师说经,各有师承。北魏孝文帝时,徐遵明是最为博学之人,他深通《周易》、《尚书》、《三礼》和《春秋》,手撰《春秋义章》三十卷,海内景仰; 他讲学二十余年,弟子前后多至万人。著名的弟子李炫撰有《孝经义疏》、《论语义疏》、《毛诗义疏》、《三礼义疏》 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等; 熊安生撰《周礼义疏》、《礼记义疏》。诸儒师资有自,学业成就之后,又各以所著之学开启后学,自立门户。名儒刘献之作 《毛诗序义》,授李周仁,李周仁传李炫,李炫撰《毛诗义疏》。刘炫受《诗》于刘轨思,作《毛诗述议》,自称对《周礼》、《礼记》、《毛诗》、《尚书》、《公羊》、《左传》、《孝经》、《论语》各家注解,都能讲授。南朝经师墨守师法,解经以章句训诂为主,崇尚繁琐考证,在讲明章句训诂以外,不愿妄发新义,学风质朴务实,守成多于创新。他们虽多以专门名家,可惜抱残守缺,琐碎寡要,难以恢宏其业,故《北史·儒林传序》说:“(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在南北朝对峙之时,北方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南方苟安江左,社会相对稳定,学术文化也远比北方进步和发达。历史上先进发达的文化或迟或早总要影响和改变落后文化,然后互相融汇吸收,推动学术文化向更高的境界发展。南学和北学的情形正是这样。经本朴学,非专家莫能解,北人笃守汉学,学风质朴,本来南朝的衣冠礼乐,文采风流,中原士大夫早已心向往之,再加上南人善谈名理,增饰华词,表里可观,雅俗共赏,更教北人倾慕;南朝末年,王弼的《易》学,费甝的《尚书义疏》首先传入北方,于是北人纷纷舍弃旧学,改从南学,甚至闻风南来,这样南北学开始交融。北学的代表人物有徐遵明、熊安生等,所撰经注,辑入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 中。

☚ 谶纬学派   南学 ☛
北学

北学

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经学。《北史·儒林传》序云:“江左(指南朝),《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杜元凯;河、洛(指北朝),《左传》则服子慎,《尚书》、《周易》则郑康成;《诗》则并主毛公,《礼》则同遵郑氏。”北朝经师,大体袭承东汉学风,以章句训诂为主,拒斥老、庄之玄虚。代表人物有徐遵明等。

☚ 左传事纬   卢士琮 ☛

北学

❶周代设于京都的最高学府分东西南北四学及太学,北学为其中之一。

❷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