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京贡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京贡院 北京贡院明清两代举行乡试、会试的场所。位于北京内城东南隅的建国门大街路北。原为元朝礼部旧址,明永乐十三年 (1416年),明成祖朱棣将其改为贡院,并于同年在北京贡院开科取士,因“是时考卜未定,文皇帝(指明成祖)以巡狩御行幄,庶事草创,其所举士,秋试不过数十人,春试率百余人”。(张居正《京师重建贡院记》)据《天咫偶闻》记载,北京贡院于明代时,形制为南向,大门五楹,门外树有三座牌坊,中间一座为天开文运,东边为明经取士坊,西边则是为国求贤坊。牌坊外又围以垣墙,开有四门,谓之砖门。大门内为二门,亦五楹。再内为龙门,喻鲤鱼跳龙门之意。由甬道过明远楼,楼前有一古槐,传说与文运有关,故称“文昌槐”。明远楼后为至公堂、内龙门、聚奎阁。聚奎阁是主考官居住的地方。再后为考官阅卷的会经堂和十八房。东西两旁是几十排低矮的号舍,也即供应试者的考棚。清光绪初年,号舍已不敷用,乃大加拓展,添设新号,南北共有五十六排,九千余间考棚。考棚四角原有四个瞭望亭,后又增建二亭于北,共有六亭。明清两代规定,每隔三年在此会试一次,会试共考三场,每场考三天,共考九天。考试时,考生经搜身后方可进入考场,谨防作弊。考生入考场后,考棚即上锁,每人一间考棚,一盆炭火及灯烛,俟交卷日方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停止科举考试后,贡院渐废。民国时,因政府财政拮据,将贡院内所属官产,逐渐变卖,此地变成废墟。建国后,在原贡院废墟上盖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楼。 ☚ 北京崇文门 华表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