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北京故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殿堂部 > 專殿 >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  běijīnggùgōng

亦稱“紫禁城”。明清兩代的皇宫。座落於北京市中心的南北中軸綫上。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始建,十八年(公元1420年)竣工。明清兩代多次重修、擴建。佔地千餘畝,殿宇樓閣近千間,爲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之古建築群。周圍宫牆長達六里,四隅名有角樓一座。四面正中各辟一門,南名午門,東名東華門,西名西華門,北名神武門。午門爲正門,于城牆上建廡殿式重檐大殿,左右延伸而成五座城樓,故俗稱五鳳樓。門内爲方形廣場,其上金水河横貫,河上跨漢白玉單拱石橋五座。橋北爲太和門,九間重檐廡殿頂。門内宫殿分前後兩部分:前爲外朝,後爲内朝。外朝以三大殿爲中心,東西兩翼爲文華、武英兩殿。三大殿建於工字形三層漢白玉臺基之上。最前者爲太和殿,亦稱金鑾殿,乃皇帝行大典之所。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重檐廡殿頂,高十丈餘,寬約十九丈。殿内有瀝粉金漆柱,蟠龍銜珠藻井,梁枋過飾和璽彩畫,殿正中置金漆雕龍寳座。其後爲中和殿,乃皇帝小憩之所,方形單檐攢尖頂。最後爲保和殿,乃皇帝晏請群臣之所,九間重檐歇山頂。保和殿後爲内朝,即内廷,乃皇帝日常處理政務與后妃等居住之所。主體建築爲乾清宫、交泰殿、坤寧宫及其兩側的東西六宫。東西六宫共十二組院落,均以前後殿、東西廡格局建成。東六宫南爲奉先殿、齋宫與毓慶宫,西六宫南爲養心殿。内廷中軸綫之東有寧壽宫一組建築,俗稱外東路;西有慈寧宫、壽康宫、英華殿等。内廷另有御花園、慈寧宫花園、寧壽宫花園共三座。其内有建築物數十處。故宫收藏有歷代珍贵文物九十一萬件。現辟爲博物院。參閲清·吴長元《宸垣識略·大内》、清·孫承澤《天府廣記·宫殿》。

北京故宫

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文化遗产”项目。位于北京市中心。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24个皇帝的皇宫,当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占地面积72万 m2,现存建筑约980座,其中明代建筑约90座,有屋8700余间,建筑面积15万 m2,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北京故宫兴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基本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1 m,东西宽753 m,周边城墙环绕,周长3428 m,墙高7.9 m,底部宽8.62 m,顶部宽6.66 m,城墙四隅建有角楼,四周辟有四门,午门居南,为故宫正门,北有神武门,亦称玄武门(现为故宫博物院的正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城墙外环以52 m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城墙内总体布局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堂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为两翼,是皇帝处理政事、举行朝会及大型典礼的场所。三大殿共建于一高达8.13 m的3层汉白玉须弥座上,更显大殿之高大气魄。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三大宫为中心,辅以养心殿、东六宫、西六宫、奉先殿、斋宫、毓庄宫、宁寿宫、慈宁宫及花园等,是皇帝起居和处理日常政务,后妃、太后妃、皇子、公主们居住、礼佛、读书、游玩的地方。内廷建筑谨严深密而富有生活气息。总体格局中轴对称,前三殿、后三殿坐落于中轴线上,气势宏伟,豪华壮观。这里的殿宇数为三,南门外金水河上的金水桥为5座,各台阶级数也为奇数,皇帝崇尚阴阳五行学,故取其阳。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当时清点查收的故宫文物达117万多件。1931年“九一八”日本入侵中国东北,出于安全考虑,故宫文物之精品分5批南运。抗日战争胜利后,南运文物部分运回故宫,还有一批被运到台湾(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政府千方百计收集文物,目前故宫收藏的文物接近100万件,其中国宝珍品数以万计,代表着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平。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

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区中心,面积72万平方米,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公元1406—1420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周环高10余米,以特制的“细泥澄浆砖”砌筑的城墙开有四门(东、西、南、北各一),南曰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北称神武门(明时叫玄武门),东西分别叫东华门和西华门。墙外辟宽52米的护城河。城墙四隅建有俗称九梁十八柱、结构奇丽的角楼。宫内有房屋九千余间(建筑面积有1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按照中国宫殿传统的设计形式,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并严格分成前(外朝)、后(内廷)两部分。前者位于南部,占居宫城的大部分,以太和、中和、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辅以两翼的文华、武英二殿,是皇帝举行各种典礼和从事政治活动的场所。后者位于北部,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养心殿、御花园及东、西六宫等,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居住的地方。午门即外朝的开端,是举行颁召及献俘的场所,凹形的城墙上,庑殿式重檐大殿左右伸延,形成五座城楼,俗称五凤楼。门内的内金水桥雕琢精美,形似玉带。太和门座落在白石须弥座上,为九开间重檐歇山顶殿宇式,最初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清初的皇帝曾在这里受朝和赐宴。太和门的左右并列着昭德、贞度二门,三门之间由倒座式庑房相连接。太和门内的方形庭院,是宫内面积最大的太和殿广场。广场北即为外朝的三大殿。太和殿又叫金銮殿,建在三层汉白玉台基上,高35.05米,面积2377余平方米,重檐庑殿式顶,面阔十一间,是皇帝举行登基、寿辰、大婚、册立皇后等大典的所在地,也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是一个四角攒尖,有鎏金宝顶的四方小殿,为皇帝亲临大典前暂坐的地方;保和殿为九间重檐歇山顶,是皇帝赐宴和科举殿试的地方,其形制与规模略次于太和殿。文华殿一组建筑是太子读书处。武英殿一组建筑为皇帝召见大臣之所。内廷从座落在白石雕须弥座上的五开间殿宇式乾清门开始,乾清宫在前,体制上相当于外朝的太和殿,是内廷的正宫,初为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活动的地方。皇帝移居养心殿后,这里便成了举行内廷典礼,引见官员之所。坤宁宫居后。是明代和清初皇后居住的地方。后将西侧作为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侧作为皇帝结婚的洞房。此二宫均为九开间重檐庑殿式顶建筑,但后者比前者进深浅,并于清代改变了门窗样式。两宫间夹立着的三开间攒尖顶方殿,即交泰殿,是内廷的小礼堂。两宫一殿的整个布局与前朝很相似,但体量较外朝三大殿略小。后三宫两侧的东、西六宫是后妃居住的地方,建于明代,清朝多次修建,现在的西六宫还保存着清代后期后妃居住的格局。养心殿为雍正以后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御花园在坤宁门内,其正中的钦安殿是现存的明代建筑,石栏雕刻也是明代遗物。故宫现存历代珍贵文物91万件。196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京城东南角楼   太和殿 ☛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Beijinggugong

明、清两代帝王的宫殿。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宫廷建筑群。从明永乐五年 (1407年)起,明成祖(朱棣)集中了全国匠师、民工、军工30万人经过14年的建设,建起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宫殿群。它位于北京城中轴线上,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高大的城墙围绕四周,城的四角建有形制华丽的角楼,四面辟有高大的城门,城墙外环绕有护城河。全部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庭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这两组宫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最北还有一座御花园。故宫的主要建筑布局沿袭了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三朝”、“五门”的制度,同时结合实际需要作了一定改变。和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设计思想也是体现帝王权力的,它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用于体现封建宗法礼制和象征帝王权威的精神感染作用,要比实际使用功能更为重要。故宫整个建筑群自南面的午门开始,门阙、院落层层推进,庭院空间不一,跌宕有致。各座建筑体型、空间、装饰运用了大小、宽窄、虚实、明暗对应的手法,造成了主次分明、整齐庄重、变化丰富、辉煌壮丽的视觉效果。

☚ 曲阜孔庙   圆明园 ☛

北京故宫

旧称“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建于明永乐四至十八年(1406—1420),后经多次重修与改建,但仍保持原有规模。由大小数十个院落组成,房屋9千多间,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公顷。主要建筑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主,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后部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御花园等,是皇帝处理政务及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但其总体规划又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它进行了大规模修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1: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