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北京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北京人 北京人四幕话剧。曹禺编剧。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1941年12月出版。剧本通过曾经显赫一时的封建士大夫家庭曾家的没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势力必然灭亡的命运。在作者笔下,虚弱自私的老太爷曾皓,软弱无能的曾文清,穷愁潦倒的江泰,虚伪狠毒的思懿,他们性格各异,但都是一群社会的寄生虫。善良、坚韧的姨侄女愫方最终摆脱奴隶地位,逃出牢笼,投奔光明,寄托了作者的理想。人类学家袁任敢父女冲出曾家,摆脱封建束缚,去追求新的生活,在黑暗王国中射出一线光明。作者通过现在的北京人与当初的北京人以及将来的北京人的三重构思,对我国历史文化进行探索和反思,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历史的纵深感。在艺术上,结构熨帖和谐,人物语言简约凝练,并富有诗意;格调清淡幽远,在悲剧形式的遮掩下含有喜剧的色彩。 ☚ 大明英烈传 把眼光放远点 ☛ 北京人 北京人三幕话剧。曹禺著。1940年作。1941年12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文学丛刊第七集。1943年8月东京书店出版(日译本,服部隆造译)。 ☚ 大地回春 自由的兄弟 ☛ 北京人 北京人三幕话剧。曹禺著。1941年11月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剧本描写抗战前北京一个曾经煊赫一时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内部的矛盾和相互倾轧,导致整个家庭的没落,反映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在这个封建家庭里,生活着“一群能说会道的动物”。家长曾皓身体虚弱,精神萎靡,行将就木。他埋怨一切,咒骂着子女们的不孝无能,叹息着家运不昌,毁谤着邻居们的粗野无礼。他非常怕死,相信一切益寿延年的偏方。除了漆寿木和吃补药,他别无所求。他吝啬自私,把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留在身边,永远做他的奴隶。长子文清为不称心的婚姻所苦恼,却又软弱无能,只会在家里抽鸦片,喝茶,玩鸽子,画画,最后自杀身死。女婿江泰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整天只会说大话、空话、骂人,什么事情也不会干。十七岁的孙子曾霆已快做父亲了,却与妻子一直形同路人。大儿媳思懿虽精明能干,但全部心思都用在家庭内部的互相倾轧上。曹禺说:“写《北京人》时,我们诅咒比较明确些了。” (《曹禺选集·后记》)剧本正是通过这个封建家庭主要成员的性格和命运的生动描写,揭示了封建阶级灭亡的必然性,获得了高度的现实主义成就。剧本还写了象征性的“北京人”,借人类学家袁任敢之口,说明人类曾有过令人向往的时代: “没有礼教来拘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没有矛盾,也没有苦恼。”作者寄同情于两个善良的女性愫方和瑞贞,让她们出走, “总希望他们能逃出快要压上盖子的棺材。但是,路在哪里?我非常渺茫。也许在写《北京人》的时候,我朦胧地知道革命在什么地方了,但严格地说,那时我仍根本不懂得革命” (《曹禺选集·后记》)。剧本在艺术上显示了作家独特的风格。 ☚ 忠王李秀成 屈原 ☛ 北京人 1927年首次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内发现。第一个头盖骨于1929年12月由我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发现。解放以来,又陆续发现北京人化石, 共40个以上的个体。据测定北京人的生存年代距今50万年前,属更新世中期。北京人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脊前突且左右相连,嘴部向前,没有下颏;平均脑容量为1 075毫升;身长约156厘米,群居洞穴,狩猎为生;能使用和制造粗糙的石器和骨器,已经知道用火。经过学者们几十年的研究认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的形态特征,虽保留有古猿某些痕迹,但四肢骨的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这是长时期由于双手劳动的结果。“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人类发展史具有极重大意义。 《北京人》 三幕话剧。曹禺著。写于1941年。剧本表现旧北平一个封建世家曾家的没落与崩溃。曾家曾经显赫一时,而今老太爷曾皓行将就木,只想保住自己那口15年里油漆了100多道的棺材,同时不让姨姪女愫芳出嫁,成为他“永远的奴隶”。大少爷文清,沉湎于琴棋书画而毫无实际本领,终因无力谋生与个人情感上的矛盾痛苦悄然自尽。姑老爷江泰,留洋学过理工,仍然百无一用,寓居丈人家成天吹牛皮、发牢骚、闹个不休。大奶奶思懿,两面三刀,精于家庭斗争,但只能加速曾家的破败。在这个腐朽的旧家庭中,只有愫芳和瑞贞逐步觉醒。她们最终勇敢出走,去寻求新生活。剧本着重揭示封建阶级精神统治的破产,从旧家庭由外到内的彻底溃烂,表现封建制度崩溃的历史必然性。剧作具有十分典型的生活化的戏剧特征,在貌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展示出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在相对平静的人物关系中表现尖锐的矛盾冲突;既有淡淡的悲剧气氛,又有讽喻的喜剧特征,一切都象生活那样复杂、丰富而自然。而剧作者对这种生活的评价和对人物鲜明的爱憎,又使全剧自始至终充溢着浓郁的抒情性。剧作标志着作者艺术风格的进一步成熟。 《北京人》3幕话剧。曹禺作于1940年,1941年12月由重庆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1941年10月24日中央青年剧社在重庆首演。描写北平一个炫耀几代、气象轩赫的封建官宦世家,走向衰落的凄凉景象。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德行,各有各的爱和恨,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在曾皓老太爷行将就木之时,或明或暗、时起时伏地暴露、爆发出来了。最后曾氏大家庭分崩离析。曾皓的姨侄女愫方和代表新生一代的孙媳瑞贞,终于逃出了黑暗王国,走上新的人生道路。 北京人 007 北京人1927—1937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一些猿人遗骸化石。1949年后,又在这里进行了考古发掘,前后发现了完整和比较完整的6个猿人的头盖骨以及40多个男女老幼猿人的肢骨、牙齿等。同时,还发现了几万件石器、大量的灰烬和100多种动物化石。通过对他们进行各种科学考察和测定,清楚地复原了他们的形貌,他们上肢基本和现代人相似、下肢也较接近,已能直立行走。他们体质上还留有很多猿类特征。已经知道用石料打制各种类型石器,没有经过加工和磨光,属于旧石器早期。他们已懂得用火。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猿人遗址,距今约60万年。 ☚ 蓝田人 丁村人 ☛ 北京人 148 北京人三幕话剧,曹禺作,写于1940年。该剧以20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为背景,以破落的大官僚家庭曾府为中心,一方面写出这个大家庭死气沉沉的生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猜忌、仇视、勾心斗角的关系,形象地揭示了这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走向崩溃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则通过来自另一世界的研究“人类学”的学者袁任敢父女充满生气的生活和他们的乐观、不受旧礼教束缚的思想性格,以及他们最后引渡曾府两个叛逆者出走,给黑暗王国带进一线光明。全剧寓意深刻,富于哲理,艺术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风格隽永,人物形象鲜明、生动。 ☚ 雾重庆 屈原 ☛ 北京人 北京人Beijingren也称“北京直立人”、“北京猿人”。全称为“中国猿人北京种”。1927—1937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发现了非常丰富的猿人化石及其石器、灰烬等遗存。1949年以后,又继续进行发掘工作。到目前为止,一共发现6具完整和比较完整的猿人头盖骨和40多个老少猿人的肢体、牙齿等。据古地磁法鉴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40—50万年以前。北京人的身躯和现代人相似,平均高度比现代人偏矮,男人约1.62米,女人约1.52米,上身微微向前倾斜。其头骨特征是:头顶部低平,前额后倾,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颏,牙齿硕大。北京人的脑容量高于蓝田人,低于现代人,约为850—1225毫升。已开始使用语言。北京人已掌握了比蓝田人更熟练的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的技术,他们会用敲击或砍砸的方式打制出各种不同类型的石器工具,如制成砍砸器以砍树;制成刮削器和尖状器以剥兽皮、割肉、削木棍等。北京人遗址中还发现了高达6米的灰烬,有的灰烬中还有被火烧过的兽骨和石块,这说明北京人已能保存火种并用火驱散寒冷和烧熟食物,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时代。火的使用对人类体质尤其是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共同劳动、共同抵御野兽的要求使北京人结合起来,过着群居的生活,一般是几十个人结成一群。这种群体是他们的社会组织,是最早的人类社会。北京人的婚姻关系是原始乱婚。北京猿人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材料最丰富的猿人遗址,对研究人类发展史有很大价值。 北京人 ☚ 蓝田人 山顶洞人 ☛ 北京人 《北京人》作者曹禺。创作于1940年。1941年10月在重庆由中央青年剧社首演,导演张骏祥。
剧中还描写了在这种家庭中,人们的感情的重负。 《北京人》的艺术创作已经没有了过去曹禺剧作的火一般的浓烈,而出现的是隽永与淡远,只是人物的刻画依然精细入微。曹禺的剧作中的人物都是以深刻的描写取胜,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 日出 战斗里成长 ☛ 北京人话剧。曹禺著。写于1940年。以抗战前北京一个没落的封建世家为题材,通过对家人亲戚之间相互倾轧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必然性。全剧浑然一体,含蓄细腻。 北京人 北京人著名猿人化石,也叫“北京猿人”,旧称“中国猿人”、“北京中国猿人”、“北京直立人”等。1927年首次发现于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的是两颗牙齿化石,1949年12月2日我国古生物学家裴文中第一次发现了完整的头盖骨,经地磁性测定,其绝对年代在50万年以前,地质年代属更新世中期。1949年以后,经陆续发掘,至今已发现北京猿人化石有: 头盖骨6个、头骨碎片14块、下颌骨15块、股骨7段、胫骨1段、肱骨3段、锁骨1根、月骨1块、牙齿153颗,可代表男女老幼40多个个体。其头骨顶部低平,前额后倾,眉嵴前突目左右相连,骨壁厚9.7毫米,平均脑容量1075毫升; 其身高约156厘米。这些特征多与猿类接近。下颌骨特征: 齿槽缘前倾,颏部后缩; 舌面有棘状突起,齿列齐平,与人类接近。四肢骨大小、形状、比例和肌肉附着点,尤其是上肢骨,基本上具有现代人的形式。使用的石器,打制粗糙,并有骨器,一器多用而未分代。群居六处,以狩猎为主,有木炭、烧骨、灰烬等用火痕迹,属旧石器时代初期。伴生动物化石多有哺乳动物,主要有剑齿虎、三门马、肿骨鹿等,有30%现已灭绝。由伴生动物及花粉孢子分析,当时那里气候较现在温暖湿润。“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人类发展演化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甲骨文 北辛文化 ☛ 北京人bei jing ren【考古】Peking Man 《北京人》bei jing renBeijing Men→曹禺 (Cao Yu) 北京人Peking man 北京人Peking Man 北京人亦称“中国猿人”、“北京猿人,系晚期猿人或直立人。1921年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洞穴中。迄今发现的北京人化石计有:完整和比较完整的头骨6个,头骨碎片12件,下颌骨15件,牙齿157个,股骨断片7件,胫骨一件,肱骨3件,锁骨、月骨各一件。它们分属于四十个以上的个体。这些化石还表明,北京人的肢骨比头骨进步,这种不平衡现象,证实了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的科学论断。北京人已经能够制造多种类型的石器,而且型式比较固定,加工部分也比较精致,生产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猿人洞穴堆积里还发现了大量的用火遗迹,有的灰烬层厚达六米,表明他们有了长期用火的经历。北京猿人遗址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参考图3—6)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