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目标设计huaxue jiaoxue mubiao sheji
根据化学教学大纲,按照化学教学目标分类所给出的理论框架,确定某一具体的教学活动阶段的目标。当教学目标按照知识内容和学习水平双向分类时,教学目标的设计为:
❶划分出适当的教学单元;
❷ 确定单元内每个知识点的学习水平。
划分单元时,一是要使单元内的教学内容相对完整; 二是要利于实施形成性评价。单元的教学时数要适中,一般可以将3个教学周左右的教学时间作为 一个教学单元时数的基数。时限太长,不利于及时反馈; 太短,又会增加形成性评价的次数,降低教学效率。在3周左右的教学时数内,教材中一般的“章”可以作为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个别内容较多的章可以分为二个单元,以利于保持知识结构的相对完整性,便于使教学目标的设计和传统的备课结合起来。
对于教学单元中各个知识点学习水平的确定,一般要考虑到的因素有: 该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 该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培养能力的作用,即知识的智力价值; 学生接受该知识的学习基础及其他教学条件; 该知识点在解决常见化学问题中的作用或使用的频度。例如,一般化学事实、化学用语、物理性质等多属于“记忆”水平; 一般化学概念、原理等,要让学生记住,弄懂,知晓其来龙去脉,应划归“理解”水平或更高层次; 对于一些重要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重要的化学理论等,则要划归“应用”水平。对那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开拓思路、激发兴趣的知识点,宜划归较高层次;有些知识点,学生难以一次在较高层次掌握,则可以在目标体系中多次出现,即先在低层次出现,然后逐渐在高层次出现,如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教学就是这样处理的。
教学目标的表述,目前还没有一定的格式、常用的有文字叙述式和双向表格表示式。教学目标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选用适合的表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