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匏Báo《中国古今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或音,其注引《奇姓通》 云: “汉有匏敏,为山阳令。” (按: 此字当音páo,本指匏瓜,即瓢葫芦,当是指物为姓。) 匏Páo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 《姓氏词典》 引 《元和姓纂》 亦收,未详其源。 匏páo葫蘆之屬。班固《東都賦》:“器用陶匏,服尚素玄。”瓠,葫蘆製的瓢。 匏 匏páo❶植物名。见《草木篇》〔匏〕条。 ☚ 瓠犀 盛 ☛ 匏 匏páo瓠瓜。《邶风·匏有苦叶》一章: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济,渡口。《本草纲目》李时珍〔释名〕: “苦匏,苦壶卢。”〔集解〕: “瓠即匏也。有甘苦二种。甘者大,苦者小。”《大雅·公刘》四章:“执豕于牢,酌之用匏。”匏,指用匏作的酒杯。郑 《笺》: “以匏为爵。”参见 《草木篇》〔瓠〕 条。 ☚ 瓠 豜 ☛ 匏读音p·ao(ˊ),为ao韵目,属ao—iao韵部。薄交切,平,肴韵。 上一条: 泡 下一条: 跑 匏《广韵》薄交·肴;bú‖páo葫芦的一种。即瓠:~仔bú'ǎ(瓠瓜)。《诗·邶风·匏有苦叶》:“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毛亨传:“匏謂之瓠。”宋·苏轼《前赤壁赋》:“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 ![]() ![]() 匏páo匏páo匏笙。《禮記·郊特牲》:“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貴人聲也。” 鄭玄注: “匏,笙也。”陸德明《經典釋文》:“匏,步交反。”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匏 匏 páo 亦稱“瓠”、“壺”、“壺盧”、“瓠瓜”、“匏瓜”、“瓠匏”。葫蘆科植物瓢瓜之果實。扁圓球形,嫩時淡緑色,熟後外皮變硬,近於白色。主治水腫,腹脹,黄疸,淋病。始載於先秦典籍。《詩·邶風·匏有苦葉》:“匏有苦葉,濟有深涉。”舊題吳越·大明子《日華子本草·菜部·瓠》:“除煩止渴,治心熱,利小便,潤心肺,治石淋,吐蛔蟲。”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壺盧》:“古人壺、瓠、匏三名皆可通稱。〔釋名〕瓠瓜、匏瓜。”明·蘭茂《滇南本草·瓠匏》:“肚腹痛,發腹中風濕痰積,有風濕積食之。”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稱謂部 > 樂器總稱 > 匏 匏 páo 古代八音之一,指笙竽之類,以匏作底座,列端部施簧之管於其内,因而得名。《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國語·周語下》:“匏以宣之,瓦以贊之。”韋昭注:“匏,笙也。”《釋名·釋樂器》:“笙,生也;象物貫地而生也。竹之貫匏,以瓠爲之,故曰匏也。竽亦是也。”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譬陶匏異器,並爲入耳之娱。”《爾雅翼·釋草》:“匏在八音之一,古者笙十三簧,竽三十六簧,皆列管匏内,施簧管端。”清·顧炎武《日知録》卷五:“今之大樂,久無匏土二音,而八音但有其六矣。”宋·范仲淹《松風閣》詩:“此閣宜登臨,上有松風吟。非絃亦非匏,自起簫韶音。” 匏páo〖名词〗 匏páo❶ 一种葫芦。《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有苦叶,济有深涉。” 匏*paoDECB 〖匏〗 粵 paau4〔刨〕普 páo 葫蘆瓜的一種,可以做成飲器。蘇軾《前赤壁賦》:「舉〜樽以相屬。」(〜樽:以匏製作的酒器。)匏吹奏乐器。多为葫芦壳制做,故亦称葫芦头。匏有两种,一种无指孔,仅有一吹孔,将咔侵插入咔唱,形成一种特殊音色;另一种在匏体上开六个指孔 (前4后2),顶端一吹孔,可以奏出完整曲调。多用于辽宁鼓乐的咔戏。 匏páo(匏瓜) gourd; calabash 匏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