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包法利夫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法]福楼拜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福楼拜



本书成书于1857年。作者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包法利夫人》是其第一部长篇小说。作者用了将近5年的时间推敲每一个字句,写成了这部被人认为是完美无缺的小说。小说原稿不分章,直到付印前夕,为了便于阅读,作者才作了分章安排。小说发表后,立即轰动了法国文坛。但是这部作品很快受到了当局的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诽谤宗教。公诉状要求减轻发行人和印刷者的处分,但却要求对“主犯”福楼拜进行“从严惩办”。幸赖律师塞赖的声望和辩护,福楼拜才免于处分。在今天,《包法利夫人》划时代的地位已经十分确定。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李健吾翻译的《包法利夫人》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1837年的一个夜晚,富裕的田庄主人卢欧老爹摔伤了腿,查理·包法利医生到乡间去急诊,卢欧老爹的女儿爱玛长得十分秀丽,包法利医生不由心生爱慕,此后便不时去看她。包法利的妻子对包法利管束甚严,知道此事以后醋性大发,但不久便去世了。包法利随即向爱玛求婚。这时的卢欧老爹已濒于破产,只得把女儿嫁给不要嫁妆的包法利医生。

婚后的爱玛对婚姻生活大失所望。她原是在修道院里接受的教育,因不满修道院枯燥、阴暗的生活,偷读了不少描写浪漫爱情的作品,并时常憧憬富于刺激性的爱情生活。谈吐平板、见解庸俗、毫无雄心的包法利打破了爱玛的爱情幻想,使她处于极度的苦闷之中。9月末的一天,附近有个侯爵邀请包法利夫妇参加舞会。舞会的奢华和放纵让她着迷,她一直跳到凌晨才恋恋不舍地回到家里。舞会上的情形在爱玛心中久久挥之不去,她时常以回忆这次舞会作为消遣,但也就更加不能容忍百无聊赖的生活了。她的脾气日益乖戾任性,抱怨当地气候不好,一个劲地催促丈夫搬家。

包法利终于从道特搬到了永镇。爱玛遇到了一个叫赖昂的青年实习生,两人一见如故,谈了不少有共同兴趣的话题。此后,他们经常见面,逐渐熟识起来。赖昂对爱玛表露了好感,但因为年轻而行动不免畏缩。爱玛也不敢有越轨行为。为解除心中恼闷,爱玛开始关心家务,并按时上教堂忏悔,但反应迟钝的神甫令她的心情更加烦躁。而赖昂为了摆脱痛苦,便离开永镇到巴黎求学去了。

时光荏苒,生活愈加沉闷。一天,附近庄园的一个地主罗道耳弗来包法利家看病,觉得爱玛长得标致,又发现包法利很蠢,便想勾引爱玛。恰好永镇举办农展会,罗道耳弗便带着爱玛去参加。两人在会上谈情说爱,罗道尔弗用一番花言巧语很快俘获了爱玛的心。深谙风月之道的罗道耳弗过了6个星期以后又才露面。果然,爱玛顺从地成了他的情妇。两人频频幽会,爱玛的感情已经狂热,要罗道耳弗带她私奔。然而,罗道耳弗不过是一个逢场作戏的人,他已厌倦了爱玛的身体,决定去卢昂另找一个情妇,他给爱玛留下了一封信后便不辞而别。爱玛遭此打击大病了一场,病好后,她想痛改前非,开始重新生活。



《包法利夫人》电影剧照



包法利为了让爱玛散心,带她到卢昂去看戏,凑巧在剧场遇上赖昂。分别了3年的赖昂已经十分老练,他决心不放过这次良机,两人终圆旧梦。回到永镇后,为了同赖昂相会,爱玛以学钢琴为名,每星期都去卢昂一次,沉湎于淫乐之中。为此,她从服装商人勒内那里赊购了大量服饰,债务越积越多。狡猾的勒内有一天发现了爱玛的秘密,上门逼债,要她用房产清偿,爱玛不得已只好同意。但卖房子的钱也很快就用光了,她不断借债,不断典卖,把家产挥霍一空。勒内上门逼债未果,就告到法院,把包法利家的东西全部扣留起来。

陷入困境的爱玛向赖昂求助,但赖昂却用谎言稳住她,然后躲得无影无踪。她想到了罗道耳弗,以为他念及旧情可能会帮她一把。二人见面重叙旧情,但当爱玛提出要借3000法郎的时候,跪拜在她膝下的罗道尔弗却冷冷地站了起来,很镇静地告诉她说没有钱。从罗道耳弗家出来的爱玛,觉得天旋地转,万念俱灰。她一路跑到药剂师的家里,打开储藏室,抓了一把砒霜便吞了下去。

爱玛在痛苦的挣扎中离开了世界。包法利非常伤心,为清偿债务,他变卖了全部家产。在经历过多的打击之后,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也去世了。

知名篇章

以下选自上卷第9章。爱玛参加舞会回来以后,对巴黎浪漫生活充满向往和幻想。这是理解爱玛性格的关键片断。

她买了一张巴黎地图,手指指指点点,游览纸上的京城。她走到大街,逗留在每个角落、街与街之间、表示房屋的白方块前面。最后,她看累了,闭住眼睛,又见煤气灯在黑地随风摇曳,马车的车凳哗啦一声,在剧场廊前放下。

她订了一份妇女刊物《花篮》,又订了一份《沙龙仙女》。她一字不遗,读完赛马、晚会和初次公演的全部报道,关怀一个女歌唱家的初次献唱、一家店铺开张。她知道时装新样式、上等裁缝的地址、树林和歌剧院的日程。她研究欧仁·苏的小说关于家具的描绘;她读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的小说,寻找想像的愉快,满足本人的渴望。甚至于用饭,她也带了书看,同时查理一边吃饭,一边同她谈话。她一读书;总要想到子爵。她虚构了一些他和小说人物的关系。但是以他为中心的圆圈逐渐扩大,他有的这种圆光也离开他的脸,到更远的地方,照亮别的梦想。

所以在爱玛看来,巴黎比大洋还大,一片绯红氛围,光芒四射。芸芸众生,动乱无常,不过物以类聚,景因情异,还是可以区别开的。爱玛在这方面,仅仅看到两三种,便以为代表人类全部活动,其实尽有不同,只是都让这两三种形象遮住罢了。一种是外交家社会:客厅四面全是镜子,椭圆桌面蒙一条金丝天鹅绒桌毯,人在周围,穿了后摆长长的袍子,踩着闪亮的花地板,这里有重大的秘密,有用微笑来掩饰的忧灼。其次是公爵夫人社会,面色苍白,四点钟起床:妇女们、可怜的天使!裙子的下摆镶一道英吉利花边;男子们,外表平平,有才而不为人知,追寻欢乐,马跑死了也不在乎,夏天到巴登避暑,临了,四十岁左右,娶一位女继承人拉倒。最后是饭馆房间:一群文人和女演员,五颜六色,过了半夜来用饭,烛光辉映,纵声狂笑……

(选自《包法利夫人》,李健吾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的生活的寂寞,她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

人类语言就像一只破锅,我们敲敲打打,希望音响铿锵,感动星宿,实际只有狗熊闻声起舞而已。

她的脸色仿佛天空,一阵风刮走了乌云。黑压压的忧郁思想,似乎走出她的蓝眼睛,整个脸熠熠闪光。

阅读指导

《包法利夫人》的副题是“外省风俗”,暗示出作品广泛的概括意义。小说描写了爱玛悲剧性的一生,并以独特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爱玛的悲剧是由社会造成的。修道院违背常情的宗教生活和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戕害了爱玛稚弱的心灵,使她对爱情生活充满虚妄的遐想,这正是她后来堕落的种子和温床。待她走出社会以后,单调沉闷的外省环境和缺乏精神生活的家庭不能满足她的感情要求,而淫糜享乐的社会风气进一步腐蚀了她的心灵,并终于在罗道耳弗的引诱下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爱玛是被无法偿还的巨大债务和一次次的爱情幻灭引向灭亡的,小说通过爱玛的悲剧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罪恶,又有力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精神生活的空虚,因而爱玛的悲剧带有极大的普遍性。

在艺术上,《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独特艺术风格的充分表现。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几个典型,但与巴尔扎克注重性格特点的刻画所不同的是,福楼拜更注重精神气质的描绘。爱玛的耽于幻想,包法利的浑浑噩噩,郝麦的讲求实际,都是从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特点去表现的。这种精神气质是环境的产物。因此,福楼拜刻画的仍然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但这种人物和巴尔扎克的人物已经不同。在描写环境方面,福楼拜也不像巴尔扎克那样独立成章,大段描写,而是将环境描写融合到情节的叙述中,与人物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福楼拜的这种手法较之前人无疑更为高明。在遣词造句上,福楼拜是一个大师,小说中的名句不胜枚举。另外,在叙述角度和小说结构上,福楼拜都有很大的创新成就。这种种特点使福楼拜成为一个近乎完美的小说家,并使他成为现代小说的先驱。

阅读建议

反复阅读小说中关于农展会的那部分描写,学习福楼拜在几个层面上来回切换的叙述手法。包法利夫人服毒自杀的描写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名篇,据说福楼拜在写作这一部分时自己竟也有中毒的感觉,读者可以注意欣赏。



法国街头雕塑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福楼拜(1821—1880)著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纯朴的心》,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他1857年发表的第一部作品。这部小说的情节围绕描写包法利夫人爱玛的悲剧而展开。爱玛是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从小丧母,13岁被父亲送到专门训练青年女子进入贵族社会的修道院寄宿学校受教育。在森严幽闲的修道院中,她偷读了很多浪漫主义作品,头脑中充满无名的伤感,心灵上激起爱情的波澜。当她读司各特的历史小说时,对古代贵妇人的生活,更是一往情深。与自己出身完全不相称的贵族教育和脱离实际的作品的影响,使爱玛变成一个耽于幻想、多愁善感、追求刺激、渴望爱情的少女。然而,社会地位决定她不可能实现自己玫瑰色的梦。她由父亲作主嫁给一位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做续弦。查理是一个无能、懦弱、安于命运的人,他从不看书,精神生活极度贫乏;他对一切都逆来顺受,甚至在发现妻子与人通奸后,也不敢对妻子和其情夫有任何不满的表示。婚姻使爱玛感到理想的破灭。跟查理在一起生活,体味不到她从小说中所感受到的那种“欢愉、热情和迷恋”。平庸、空虚、无聊、单调的市民生活和那风花雪月、浮华绮丽的梦想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她对婚姻感到厌倦,对丈夫产生厌恶,渴望能有一个风度潇洒,谈吐风雅的男子来满足她感情上的饥渴。正当苦闷傍徨时候,她参加了渥毕萨舞会,这是她生活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舞会向她打开了一面贵族社会之窗,上流社会的生活使她更加向往“巴黎式的爱情”,终于背着丈夫,先是与小地主罗道夫私通,既而又和一个律师的秘书赖翁偷情,而她也就从多愁善感、罗曼蒂克,最后走上任情放荡的地步。为了满足自己物质上的虚荣心和给“爱情”增添浪漫色彩,她甚至不惜向布商勒乐举借高利贷,以至债台高筑。而勒乐又乘危逼债,终于将她一步步逼上死路,被迫服毒自杀。爱玛因生活的平庸、空虚而痛苦,她极力要摆脱那种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拼命寻求出路,但她的理想和寻求出路的方式同样是庸俗的,她始终生活在幻想中。她的死是她生活道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将她引向堕落的深渊。由于作品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的社会,表现了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和教会的思想倾向,被第二帝国的司法当局控以“亵渎宗教和伤风败俗”的罪名,福楼拜以及发表《包法利夫人》的编辑、出版商都受到法院传讯。这恰恰说明《包法利夫人》的社会意义。今天,通过这部小说认识法国这个“令人作呕、令人厌倦、令人堕落、令人麻木”的黑暗年代,和当时社会的庸俗、空虚、猥琐的丑恶本质,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茶花女   娜拉 ☛

《包法利夫人》

法国作家福楼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1856年。讲述一个在修道院受贵族式教育的农村姑娘,奉父命接受的婚姻与追求的浪漫爱情完全不同后,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她日益堕落,最后以自杀告终。小说出版后,曾被官方以诽谤宗教、败坏道德诉之于法庭。最后控告没有得逞,反使福楼拜名声大振,成为评论家赞扬、读者喜爱的名家。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长篇小说,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著。《包法利夫人》写法国内地一个富裕农民的女儿爱玛悲剧的一生,是福楼拜的代表作。
爱玛生在田园之家,少女时期在修道院读书。在闭塞的修道院里,爱到中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沾染了爱好虚荣的习气,追求“浪漫主义情绪”和“风雅生活的理想”。不久,父亲作主把她嫁给了医生包法利,平庸、老实的丈夫不能满足她罗曼蒂克的情欲需要。在一个偶然机会里,爱玛遇到了年轻又有共同爱好的法院见习生赖昂,两人一见倾心,但不久后分手。
爱玛在失望中又找到了新的情人、健壮的乡下地主罗道耳弗。但罗道耳弗是一个自私的伪君子,他不肯为爱玛丢弃田产、家业,竟不辞而别。罗道耳弗的离去,使爱玛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包法利带妻子去卢昂散心,凑巧又遇见了她当年的情人赖昂。两人旧情重温,骑马、喝酒、看戏,过着放荡的享乐生活,因此负债累累。她把包法利的积蓄和财产都送进了高利贷者手中后,迫于无奈去找罗道耳弗借钱,但被拒之于门外。此时,赖昂已对爱玛冷淡。绝望的爱玛服毒自杀。包法利已经破产,不久也潦倒而死。
作品寓深沉的感情于冷静的剖析之中,通过女主人公悲剧的一生,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自私、贵族的无耻和教会的虚伪,真实地描绘了小市民生活的庸俗和幻想的破灭。它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不朽杰作。

☚ 茶花女   悲惨世界 ☛

包法利夫人

长篇小说。福楼拜作。1857年发表。通过爱玛为摆脱不幸婚姻的桎梏,追求“巴黎式”不切实际的爱情而导致毁灭的悲剧,抨击了法国外省贵族、地主、市侩、高利贷者的恶德丑行,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鄙俗、猥琐的社会风习及小巿民的庸俗性。作者善于借助环境和人物动作来刻画人物,大量采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是著名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是法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优秀长篇小说。
《包法利夫人》 是福楼拜从1852年起,花费4年时间完成的一部长篇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家以简洁而又细腻的笔触,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外省生活,通过塑造一个富有激情的小资产阶级女子爱玛的悲剧,对丑恶现实摧残、扼杀人们的精神提出了愤怒的抗议。女主人公包法利夫人爱玛是一位热情、浪漫的农村姑娘,她美丽、大方、对婚姻充满幻想。按当时中上层资产阶级的习惯,她被送进修道院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在狭隘闭塞的修道院生活中,她只有靠读小说寻求乐趣,这些诱人的爱情故事使爱玛看得入迷。爱玛幻想自己是书中的女主人公,一心巴望出了修道院后能找到一个充满诗意的情人。但是,实际生活远非爱玛想象的那么美妙,她很快发现她满怀激情嫁的丈夫包法利医生只是一个胸无大志、感情贫乏的庸人。爱玛在家庭生活里找不到幻想中的激情,就到社会上去寻找 “巴黎式的爱情”。一个偶然的机会,爱玛认识了地主罗道尔弗,在这个情场老手的引诱下,爱玛成了他的情妇。罗道尔弗是逢场作戏,而爱玛却对此倾注了全部感情。为了摆脱爱玛,罗道尔弗去了外地,爱玛的感情受到致命的打击。不久,爱玛又在卢昂遇到了赖昂。这个沉醉在浪漫主义幻想中的青年早就有意于爱玛,正处于感情低谷中的爱玛和他一拍即合。他们常常偷偷幽会,爱玛的趣味越来越低,情欲也越来越强。包法利的财产和积蓄经爱玛之手,源源不断地流入了高利贷者的腰包。慢慢地,爱玛那炽热的、无法控制的感情使赖昂生厌,赖昂开始竭力挣脱爱玛的感情,爱玛又一次陷入痛苦的深渊。在高利贷者的逼迫之下,她吞下了砒霜,完成了自我毁灭的进程。
《包法利夫人》 取材于当时一则真人真事。福楼拜的父亲有个学生叫德拉马尔,其续弦夫人古杜瑞郁纵情声色,甚至举债供养情夫,最后债台高筑,服毒自杀,德拉马尔不久也自杀而死。福楼拜在创作这部小说时不仅严格忠实事实,除人名、地名有所更动以外,尽量避免任何虚构。而且借助环境、社会的多侧面的描绘,深入挖掘了爱玛悲剧的社会根源,对资本主义社会修道院的贵族式教育和贵族的纨绔子弟、庸俗卑劣的小市民、冷酷的金钱关系及充满肉欲的 “爱情” 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 悲惨世界   茶花女 ☛
000064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