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包弹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包弹bāotán

批评也。刘克庄《溪庵》诗:“~靡靡萧萧制,指摘深深款款诗。”玩此诗,包弹与指摘作对,似乎包弹二字平用,俱为动辞。以视《野客丛书》所云包拯为台官,严毅不恕,朝列有过,必须弹击者,则其义异矣。疑包弹为当时之熟语,遇有批评指摘义时用之,或未必与包拯有关。张镃《夜游宫》词《咏美人》:“你待~怎开口。暖底雪,活底花,嫩底柳。”袁去华《诉衷情》词:“忔憎模样,别没~,只欠心坚。”王之道《浪淘沙》词:“余馥尚能消酒恶,谁敢~。”《董西厢》一:“德行文章没~,绰有赋名诗价。”又一:“也没首饰铅华,自然没~,淡净的衣服儿扮得如法。”

包弹

包弹

批评。张镃《夜游宫》词,咏《美人》:“你待包弹怎开口,暖底雪,活底花,嫩底柳。”亦作褒弹、褒谈、保弹、弹包、弹剥、团剥、亸剥。

☚ 他谁   去 ☛
包弹

包弹

犹云批评。张镃《夜游宫》(鹊相庞儿谁有):“到老长厮守,不吃饭、也须唧𠺕。你待包弹怎开口。暖底雪,活底花,嫩底柳。”袁去华《诉衷情》(荷花风细竹娟娟):“歌扇底,舞裙边。旧因缘。忔憎模样。别没包弹,只欠心坚。”

☚ 句   处 ☛
包弹

包弹bāo tán

批评,挑剔。王之道《浪淘沙·和鲁如晦》:“满城风雨麦秋寒。余馥尚能消酒恶,谁敢包弹。”(2—1157)袁去华《诉衷情》:“歌扇底,舞裙边,旧因缘。忔憎模样,别没包弹,只欠心坚。”(3—1506)

☚ 绊惹   包羞 ☛

包弹pɔu213 t‘24

指责:领导~你了?简称“剥” [pɣ53]:她让她妈给剥了一顿。《西厢记》 卷一: “苦爱诗书,素闲琴画,德行文章没~,绰有赋名诗价。”

包弹1342缺点;瑕疵;破绽。冀鲁官话。山东淄博、桓台〖〗。闺女家爱打扮,算不上什么~。河北南皮。1932年《南皮县志》:「~,瑕疵也。俗于物有暇疵者曰~。」胶辽官话。山东安丘〖 〗。自己有~,就别怕别人批评。官话。元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折:「德行文章没~,绰有赋名诗价。」元乔吉《金钱记》第一折:「这娇娃是谁家!寻~,觅破绽,敢则无纤掐。」◈ 王楙《野客丛书》:「包拯为台官,严毅不恕。朝列有过,必须弹击。故言事无瑕疵者曰没~。」毛病;身上较大的残病。冀鲁官话。山东淄博、桓台〖〗。也作「包瘫」。胶辽官话。山东安丘〖〗。你身上准有~,赶紧去找个大夫检查检查。批评;指摘;评议。西南官话。云南:你不要~我喽。云南昆明〖 〗。你有做好掉,人家当然要~‖工程质量高,哪个还会~?云南楚雄〖〗。你要是学习好,~你什么?云南昭通〖〗。姜亮夫《昭通方言疏证・释词》:「昭人谓有所指摘、批评、责备、挑剔皆曰~。按此为唐末五代以来民间通语。昭人用此词,义主贬损。」云南腾冲〖〗。这件衣裳做得好,不有~场了‖不要瞎~。云南新平〖〗。你莫事情还有扯清就拿着人~。云南曲靖〖 〗、大理〖〗、保山〖〗、蒙自〖〗、文山〖〗、思茅、临沧〖〗。吴语。浙江杭州。清光绪二十四年《杭州府志》:「事多褒贬曰~。」◈ 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五:「~,过有批评指摘义时用之。」《西湖二集》:「如今你素无文名,若骤然中了一个进士,毕竟有人议论~着你。」唐李商隐《义山杂纂・上・不达时宜》:「筵上~品味。」宋刘克庄《溪庵诗》:「~靡靡萧萧制,指摘深深款款诗。」
指责

指责

诋(诋诃;诋呵;诋诽) 攻 诛 病訾 说话 开销 非议 校责 击难 镌责 谤怒 诟病 诟疾 诟厉 罪诟 指切 指点 抵摘 疵议 褒贬(落人~) 包弹 言斥挥斥
指责﹑批评:非长是短
指责和批评:贬裁
指责和责问:非难
指责和怨恨:谤怨
指责时政:诋时
当面指责:面刺 面触
 当面指责或奚落:抢白
互相指责:相尤
 众人争相指责:十手所指
忌妒指责:嫉病
批评,指责:贬责
讥讽指责:讥责
 讥责丑恶的事物:讥恶
 婉转地讽刺指责:软钉子
议论纷纷,抱怨指责:责有烦言
贬责,指责:贬斥
讪谤指责:讪短
毁骂指责:謷訾
揭发指责:诀谪(~弊端)
攻击指责:挞责 攻诘 矛戈
 攻讦指责:讦斥
呵斥指责:诋谯
众所指责:指目
 被众人指责批评:哗咎 纷纷指责 千人所指 千夫所指 众口交谪
任意指责人:东怨西怒
错在自己,反而指责对方:倒打一耙 倒打一瓦 翻打一耙
胡乱批判指责:胡批乱判
过分指责:溢恶
大加指责:觥责
恶意指责:攻击
蛮横不讲理地加以指责:横加指责
(用语言指摘或责备对方:指责)

☚ 指摘   指责缺点 ☛
包弹

180.包弹(p387.1)

首项书证题作: 《义山杂纂·上·不达时宜》。
按:失题时代、作者:唐·李商隐。义山,其字也。

☚ 包   化州橘红 ☛
0000018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8:4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