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包公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包公祠 包公祠开封包公祠是专为纪念中国北宋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复重建的,坐落在七朝古都开封城内风景如画的包公湖西畔,是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纪念包公的场馆,是中外游客来中国河南旅游必选的景点,还是国家旅游局开发建设的中原旅游区的最主要景点、河南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 ☚ 嵩阳书院 关林 ☛ 包公祠 140 包公祠在合肥市包河公园香花墩,为纪念北宋著名官吏包拯的祠堂,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祠为四合院,占地200平方米。祠内有包拯塑像,表情冷静严峻,显出浩然正气,陈列包拯墓出土文物和有关资料。内外匾额楹联繁多。墓旁亭内有井,名“廉泉”。香花墩四周环水,风景优美,为旅游佳地。 ☚ 教弩台 黄山 ☛ 包公祠 包公祠在安徽合肥包河中的小岛香花墩上,是纪念北宋包拯的专祠。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为清代重修。香花墩曾是包拯读书处。明弘治年间太守宋光明见其风景幽雅,遂将一座古庙改建为包公书院。祠内有包拯塑像和石刻像。祠旁有亭,亭内有井名廉泉。香花墩四面环水,一桥径渡,杨柳盈岸,菱荷满池,为游憩佳境。包河内生红花藕,传言藕内无丝,“无丝”乃包拯铁面 “无私” 的谐音。 ☚ 杜公祠 苏公祠 ☛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位于合肥市风光秀丽的包河香花墩,纪念北宋名臣包拯的祠堂。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职。为官清正,执法严峻,不畏权贵,民称包青天,谥孝肃。祠系明弘治元年(1488)改建而成,初称包公书院,清代多次重修。现存殿宇系清光绪年间重建。1953年后又几经修葺。建筑为具有徽派风格的封闭式三合院,白墙高耸,松柏夹峙,庄严古朴。主建筑有享堂及厢房。享堂正中塑有包公古铜色坐像,壁上有清代石刻立像。右侧有碑刻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祠堂两厢陈列包氏家谱、包公墨迹、遗物、史料等,其中以1973年出土的包拯墓志铭尤为珍贵。祠东有廉泉亭。历来文人学士多有题咏。清人宋衡诗:“孝肃祠边古树森,小桥一曲倚城阴。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祠东有彰述包公廉正为民故事的石刻和雕塑,附近有包拯墓园及仿古园林建筑浮庄。 ☚ 1. 合肥市 廉泉亭 ☛ 包公祠 包公祠位于市政府后院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曾任开封知府、龙图阁直学士等职。为官廉洁正直,执法严峻,政绩卓著,史称其“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宋史·包拯传》)。祠原在明代开封府大厅后边,成化九年(1473)移置府门外。明末河水淹城,祠亦圮坏。清顺治七年(1650),知府丁时陞重建包公祠于府前,康熙二十五年(1686)重修。嘉庆十五年(1810),知府刘书元于东辕外建二贤祠,并祀包拯、欧阳修。清代开封府衙东西两牌坊,一书“包严”,一书“欧宽”,以示包拯、欧阳修各自的为政风格。1927年祠废。现为开封市政府办公地点。 ☚ 宋开封府遗址 州桥遗址 ☛ 包公祠位于安徽合肥市南门。相传是包公幼年读书处。包河中央的香花墩上建有祭祀包拯的专祠一孝肃祠(即包公祠)。堂正中有包拯塑像。祠三面环廊,四周临水,风景优美。 包公祠 包公祠全名“包孝肃公祠”,位于合肥风光秀丽的包河香花墩,是纪念北宋名臣包拯的祠堂。包拯(999—1062),庐州合肥人,曾任龙图阁直学士、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职。为官清正,执法严明,不畏权贵,民称“包青天”,谥孝肃。包公祠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48),原为“包公书院”,清代多次重修。现建筑系清光绪年间重建,祠后有李鸿章《重修包孝肃祠记》。1953年后又几经修葺。祠为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封闭式三合院,白墙高耸,松柏夹峙,显得庄严古朴,主建筑有享堂及厢房。享堂正中塑有包公古铜色坐像,壁上有清代石刻立像。右侧有碑刻包拯《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祠堂两厢陈列包氏家谱、包公墨迹、遗物、史料等,其中以1973年出土的包拯墓志铭尤为珍贵。祠东有廉泉亭,亭中有井,传说贪官污吏饮此井水则头痛;故称廉泉。包公祠历来为游览胜地,文人学士多有题咏。清人宋衡有诗:“孝肃祠边古树森,小树一曲倚城阴;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祠东新建有包公廉正为民故事的石刻和雕塑,附近有包拯墓园及仿古园林建筑浮庄。祠周绿水泛波,菱荷飘香,杨柳拂岸,景色宜人。 ☚ 陈铎祠 禹王宫 ☛ 包公祠 包公祠在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公园香花墩,为纪念北宋包拯而建。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仁宗时任开封府尹,官至枢密副使。为官清正,俗称“包青天”。祠始建于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清光绪初年重修,20世纪40年代又重修。原为包拯读书处。祠由白墙青砖构筑的封闭式三合古院组成。主要建筑为包公享堂。堂内有包拯塑像,壁嵌黑石包公刻像。横梁上悬有“节亮风清”、“色正芒寒”、“庐阳正气”匾额。祠旁亭内有井,名曰“廉泉”。祠内陈列有包拯墓出土文物及其他历史文物。 ☚ 教弩台 东、西梁山 ☛ 包公祠纪念北宋包拯的祠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畔。面积4000平方米。始建于1984年。包公湖一带是包拯任北宋开封府尹时府衙所在地。现有正殿一座和两座配殿。殿内有包拯塑像,并陈列包拯的生平事迹。碑亭内有包公手书“龙马负图处”和“开封府题名记”等碑。祠旁有台、榭、阁与多处曲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