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勾勒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勾勒 勾勒国画技法之一。指用线条勾描物象轮廓,勾勒后,大都在轮廓内着色。与“没骨”相对,成为中国画的两大技法,通常用于工笔花鸟画。也有称用笔顺势为勾, 逆势为勒; 单笔为勾,复笔为勒;或称左勾右勒的。 ☚ 十八描 双勾 ☛ 勾勒 勾勒本是中国画的技法之一,主要指对描绘对象的轮廓线条的刻画。后移之论诗词创作中对于人物意绪情节场景的勾画交代。勾勒之法对长调慢词尤为重要。长调慢词须依感情脉络和景地线索铺叙描写,指示词意的来龙去脉,就须在紧要处勾勒提缀。词家之长于勾勒,以清真为最。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勾勒之妙,无如清真,他人一勾勒便薄,清真愈勾勒愈浑厚。”勾勒使词意清晰,但过于清晰则成发露,便无浑厚之致,清真用勾勒之法,能辅之以词意的顿挫、用笔的顺逆、章法的回环往复,富于变化,故能愈勾勒而愈浑厚。 ☚ 铺叙 白描 ☛ ![]() ![]() ![]() ![]() 勾画;勾绘;勾勒ɡōuhuà ɡōuhuì ɡōulè【同】 都是动词;都有用简洁的线条或文字描画、叙述事物的意思;都可用于画面、文章;兼用于书面语和口语。 勾勒ɡōulè用简单线条画或用简洁文字写 勾勒gōulè❶ 〈动〉用线条勾画轮廓:勾勒出面部轮廓。 勾勒gōulè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简单的笔墨描绘大致情况。 勾勒gōulè【释义】 勾勒 勾勒用极简约的笔墨对描写对象作轮廓式的大致勾画,使之形象鲜明、特征突出的一种描写方法。原作“钩勒”,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用线条钩描物象轮廓的一种基本技法。以用笔顺势为钩,逆势为勒而得名。借用于文学写作,对于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展现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创造某种特定气氛或意境,常可起到以少胜多的重要作用。罗贯中《三国演义》用“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短短二十余字,勾画关羽相貌特征和英雄气概,特点突出,简洁传神。茅盾的《风景谈》中对猩猩峡外沙漠的描写:“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的一片,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就是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融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几句话便把读者引入猩猩峡外的无名沙漠,且又突出了这沙漠平旷、单调、干旱、沉寂的特征。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十字,勾勒出祖国边陲壮丽、开阔而又微带荒凉、单调的画面,创造出一种雄浑而又淡远、壮美而又旷大的意境。 ☚ 皴染 摹声 ☛ 描摹 描摹描(描摸;~图;~画;~本;~贴;~花;素~) 摹(摹写:摹状;~本;绘摹;翻摹) 临(~画;~仿) 影(影写) 邈真 邈掠 状貌 ☚ 很快地写画 登记、开列 ☛ 勾勒 勾勒画工笔重彩画先淡墨勾线,着色后再用重墨或重色,顺原线重勾一遍的画法。 ☚ 写意 勾填 ☛ 勾勒 勾勒goule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用笔的顺势为勾,逆势为勒;也有人称单笔为勾,复笔为勒。勾勒一般是指用线条去勾描物像的轮廓。勾勒完后,大都要填上颜色,在基本技法上,与“没骨”、“点簇”正好相对,通常用于工笔画和花鸟画。 ☚ 笔锋 没骨 ☛ 勾勒 勾勒Goule工笔重彩画技法之一,与“勾填”、“没骨”相对照。勾填为勾线后,将颜色填入墨线轮廓内,使色不遮盖墨线。勾勒则是先勾浅色墨线,着色后,再用重的墨线或色线依原线重勾一遍。重勾者称“勒”。 ☚ 吴装 皴法 ☛ 勾勒gōu lè用笔作记号。《素问经注节解·凡例》:“是集或有谓余当载原文,但于应节解处,各记勾勒,庶使读者备索源流,知经文所以节。”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