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募Mù

罕见姓氏。《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亦收,未详其源。
南北朝时有募泰始。

当前位置:主页 > 汉字大全 > 通假字 >

 《说文》:“募,广求之也。”《墨子·号令》:“募民欲财物粟米,以贸易凡器者,卒以贾予。”募,徵集。通“膜” mo
[例一] 《素问·奇病论》:
“治之以胆募俞。”注:“胸腹曰募,背脊曰俞。”募通“膜”。
[例二] 《灵枢经·百病始生》:“或著于肠胃之募原。”募原,即“膜原”,胸膜与膈肌之间的部位。
募,明母、铎部;膜,明母、铎部。明母双声,铎部迭韵,属双声迭韵通假。
  • 上一篇:勝
  • 下一篇:勦

读音m·u(ˋ),为u韵目,属u—ü韵部。莫故切,去,暮韵。
❶招募;徵集。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m·o(ˊ),为o韵目,属e—o—uo韵部。
❶[募俞]人体上的穴位,在前部的叫募,在背部的叫俞。

上一条: 下一条:
{}5924见「募棺吊」

募mù

广泛征集(财物或人员等)
 △ ~集|征~。
【注意】下边不要写成“刀”。

广泛征求:~兵︱~化︱~集︱~捐︱~款︱筹~︱劝~︱化~︱征~︱招~︱应(ying)~。

募mù

征集:募捐│招募。

募mu

募兵 募筹 募股 募化1 募集 募捐 募款 募缘 募助化募 劝募 应募2 招募 征募3 募兵制 募捐赈灾 应募从戎

募mù

〖动词〗
征召,招收,招兵(3)。《晁错论贵粟疏》: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如果向全国广泛征召,凡缴纳粮食给官府的,可得到封爵。《吊古战场文》:荆韩召募。——楚国和韩国招兵去对付敌国。《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招收有本事捕蛇的,抵消他的租税。

募mù

广泛征集,征招。《汉书·苏武传》:“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士斥候百余人俱。”(斥候:军中侦察人员。)柳宗元《捕蛇者说》:“~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

C4BC
征集:~捐/招~新兵。

募集

募集

募(捐募)
募集捐款或物品:募捐
用劝说的方式募集:劝募 诱率
征求募集财物或兵员等:征募
 征募民众:募民
 召集,征募:追集
 雇佣征募:顾募
计划募集:筹募
挑选募集:选募
(到处征集:募集)

☚ 征发   招募 ☛

募mù

莫故切,去暮。
❶征集,召募。《史记·商君传》:“~民有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❷招兵。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后还到扬川更~。亦复不过三千人。”

〖募〗 粵 mou6〔霧〕普 mù

徵求,招募。許慎《說文解字》:「〜,廣求也。」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河中石獸》:「僧〜金重修,求石獸於水中。」

❶与膜通。《灵枢·邪客》: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详膜条。
❷募穴。《难经·六十七难》: “五脏募皆在阴,而俞在阳者。”详募穴条。

❶募穴。《难经·六十七难》: “五脏募皆在阴,而腧在阳者”。
❷膜。《灵枢·邪客》:“人有募筋” 。

募mù

募集。如:募捐,募款,招募,募兵制。

募mù

❶募穴。《难经·六十七难》: “五脏募皆在阴, 而俞在阳者。”
❷膜。《灵枢·邪客》: “人有募筋。”

募mù

Ⅰ  (募集) collect; enlist; raise; recruit: 招 ~ enlist; recruit; ~ 款 raise funds [money] Ⅱ (姓氏) a surname: ~ 迁 Mu Qian
◆募兵 recruit soldiers; 募化 (of Buddtist monks or Taoist priests) collect alms; 募集 raise; collect; 募捐 solicit contributions; collect donations; pass (round) the hat; pass the hat round [around]; whip-round

募 (mù) 当为幕 (mù)

【募】膜原。
例1 其间日发者,由邪气内薄於五藏,横连募原也,其道远,其气深,其行迟,不能与卫气俱行,不得皆出,故间日乃作也。(《素问·疟论》)
译文 疟疾隔一天发作的,是由于疟邪向内侵迫五脏,横逆连累膜原,侵入的途径较远,潜伏很深,蔓延的速度较慢,不能与人体卫气的运行同步,不能同出于体表,所以隔一天发作。
例2 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之外,募原之间,留著於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灵枢·百病始生》)
译文 邪气滞留不除,转移留止在肠胃的外面——即胸腹部的膜原之间,或留着在血脉中长久地稽留不除,就停止而成为症积。
例3 地有林木,人有募筋。(《灵枢·邪客》)
译文 地面上覆盖有森林树木,人体广布有筋膜。
例4 卫气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故循皮肤之内,分肉之间,熏于胃募,散于胸腹。逆其气则疾,顺其气则愈。不与寒湿风气合,故不为痹。(《太素·卷二十八·痹论》)
译文 卫气是饮食物变化生成的精气,它在人体中运行急疾流利,不能在血脉中运行,因循行在皮肤与肌肉间隙之中,温煦全身各处的筋膜,弥散在胸腹腔隙中。治疗如果搅乱卫气运行就会使疾病加重,调顺卫气则疾病就可痊愈。卫气如果不与风寒湿等邪气相结合,就不产生痹证。
募,当作幕,幕与膜同。《史记》作幕。《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案扤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精易形。”“揲荒爪幕” 即分别清理胸膈,揉按筋膜。揲 (shé蛇),分揲,用手分别点数成束成批的物品,意为分别清理。荒通肓,心脏与隔膜之间,此指胸膈。爪,用如动词,意为揉按。幕同膜,筋膜。《灵枢·邪客》: “人有募筋。” 《太素·卷五·人合》募作幕。《素问·平人气象论》作 “膜筋”。《太素·邪论·邪客》: “寒气客于肠胃之间,募原之下,而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举痛论》募作膜。《甲乙》卷九第六: “脾与胃以募相连耳。”《素问·太阴阳明论》募作膜。
膜同幕。《释名·释形体》: “膜,幕也,幕络一体也。”《说文·肉部》: “膜,肉间胲膜也。” 《素问·痿论》: “肝主身之筋膜。”张景岳注: “盖膜犹幕也。凡肉理藏府之间,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 (《类经》卷十七第七十一)古音幕、膜皆属明母铎部,通于幕覆义,幕、膜语源同。丹波元简 《素问识》说:“膜本取义于帷幕之幕,膜间薄皮遮隔浊气者,犹幕之在上,故谓之幕,因从肉作膜。”

☚ 害   淖 ☛

金文;篆mù

[力(意符)+莫(聲符)→募(《説文》:“募,廣求也。從力莫聲。”募,廣泛徵求〈招募、募集、募捐、募款、募兵、徵募〉。)]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所以要取寶的,必用重價募著舍性命的下水。”

*

(12画)

【提示】艹,3画,宋体是一横两竖,楷体第三笔是撇;旧字形4画,中间一横断为两笔。日,中间一横宋体与左右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募mù

12画 艹部 广泛地征集(钱、物、人员等):~捐|~集|~化|招~。

募()


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35,戰國至秦
冗募歸,辭曰日已備,致未來,不如辭,貲日四月居邊。

樓蘭殘紙·孔紙21.11,漢晉
……募人……

漢印文字徵
募五百將。

漢印文字徵
陷陳募人。

豆盧實墓誌,隋
募徒豪富,用充都邑。

王思訥墓誌,唐
君亦占募從戎,隨廣陵以深入。
《説文》: “募,廣求也。从力莫聲。”

☚ 劾   劦部 ☛

募mù

古代形声字。从力,莫声。韵变如莫幕墓暮例。广泛征求,征召义。如:募捐|应募。

募★常◎常


mù形声,从力,莫声,本义为征集、征求,引申为招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0: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