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统计láo dòng tǒng jìстат стика (учёт) труд 劳动统计有关劳动工资方面的各项统计的总称。它是国民经济统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劳动统计的基本任务是:调查、了解和反映劳动工资情况;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有关的统计资料;为制定劳动工资政策,编制、检查劳动工资计划以及加强劳动工资管理等提供依据。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有:城乡劳动力资源与分配、职工人数、城镇待业人员及安置、劳动生产率、工人工时利用、工资、劳保福利、技工学校、职工伤亡事故等。我国的劳动统计,按所有制划分为全民所有制单位、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等。全国劳动统计指标和报表,由国家统计部门统一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基层单位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统计上报。劳动统计工作除统计报表外,还包括劳动统计分析,即在取得劳动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和情况相结合的方法,对劳动工资的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劳动统计/社会劳动力资源/社会劳动力资源平衡表/劳动就业率/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社会劳动者总数/社会劳动者构成/职工人数/劳动时间利用率/劳动时间平衡表/劳动生产率计算法/劳动生产率指数/实物劳动生产率/劳动的技术装备程度/工资总额/劳保福利费用总额/工伤事故频率/职业病发病率 ☚ 计划生育率 劳动统计 ☛
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运用统计理论与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劳动力的人数、构成、利用、变动等数量方面状况的工作。社会经济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 (1) 劳动力资源统计,要了解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数、就业人口数、待业人口数及其社会构成、民族构成、城乡构成、地区构成、产业构成、职业构成、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等情况。(2) 劳动力分配统计,要了解固定职工,临时职工、季节工、计划外用工、新招工人、大专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及变动趋势。(3) 劳动时间利用统计,要了解职工的出勤率、出勤时间利用率及劳动定额、工时定额、产量定额、停工时间等情况。(4) 劳动利用效果统计,要计算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消耗率、前者通常以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产品价值 (有时是劳务价值) 或产品数量来衡量,后者反映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费的劳动时间。(5) 劳动保护统计,要了解自然资源环境、工作环境、“三废”治理、职业病防治等情况及职工伤亡的规模、性质、原因。(6) 工资福利费用统计,要了解职工工资总额及其构成、职工福利及其构成、职工家庭人口、货币收入、消费水平及其构成。 ☚ 劳动统计 社会劳动力资源 ☛ 00007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