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动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动脉dòngmài❶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的血管。 动脉dòngmài喻指重要的铁路干线。例如:“去年6月15日,成渝铁路开工了,西南的经济动脉,从这天起开始了跳动。”(《新观察》1951.7.19页)“这条铁路,将沟通大西南、大西北,与国内主要干线相衔接,成为全国铁路运输线的动脉。”(《新观察》1952.14.18页)“到今天18点,我国的钢铁大动脉——全国铁路已累计运输货物14.72亿吨,提前13天完成全年运输任务。”(《人民日报》1992.12.19) 动脉dòng mài❶ 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动脉”为日语词,产生于1773年,后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如1851年合信《全体新论·脏腑功用论》:“脾质甚软,可大可小,其用大率集聚往来余剩之血,为动脉宽间之地也。”1874年丁韪良等《中西闻见录》第28号:“当其音响之际,则与两手腕之动脉适相通,是以知其脉之动也。” 古代名物 > 人體類 > 其他部 > 脈象 > 動脈 動脈 dòngmài 亦稱“行脈”。指脈搏滑數有力,應指跳突如豆,然搏動之部位較狹小,節律不够均匀之脈象。其稱始見於魏晉典籍,今沿稱。晉·王叔和《脈經》:“動脈見於關上,無頭尾,大如豆,厥厥然動摇。”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二酉綴遺上》:“聶政之姐乃抱政尸而哭,絶行脈而死。” 静脉←→动脉jìng mài ← → dòng mài静脉:将血液送回心脏的血管。 循环器官 循环器官心脏:心(心腑;~房;~室;~肌;~包;~尖) 火宫 火脏 黄中 ☚ 器官1 呼吸器官 ☛ 路线 路线交通路线:线 另见:道路 交通 通道 ☚ 通道 路况 ☛ 动脉 动脉象征某种组织系统的重要流通渠道。 ☚ 躯干 腹背 ☛ 动脉❶脉象之一。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搏动部位较局限,节律不匀。见于惊恐及痛证。《脉经》:“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伤寒论·辨脉法》:“阴阳相搏,名曰动。” 动脉artery由心脏输送血液到机体各部的血管总称。哺乳动物直接起始于心室的血管有主动脉和肺动脉。动脉常与静脉伴行,其壁较厚,可分为内层、中层和外层3层。按口径大小,常又将动脉分为大动脉、中动脉和小动脉3种。大动脉中层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又称弹性动脉;中动脉中层含有多层平滑肌,又称肌性动脉;小动脉仅含薄平滑肌,受植物性神经控制作舒缩活动,调节血流和血压。 马的全身动脉 1. 面动脉 2. 颈外动脉 3. 颈总动脉 4. 臂动脉 5. 正中动脉 6. 指总动脉 7. 指外侧动脉 8. 枕动脉 9. 颈内动脉 10. 臂头动脉总干 11. 肺动脉 12. 主动脉 13. 肋间背侧动脉 14. 腰动脉 15. 髂内动脉 16. 髂外动脉 17. 股动脉 18. 胫前动脉 19. 跖背外侧动脉 20. 趾外侧动脉 动脉❶脉象之一。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搏动部位较局限,节律不匀。见于惊恐及痛证。 动脉 动脉dongmai根据血管内血流的方向,把 从心脏运送血液到机体各部分的一类血管总称为动脉。动脉管壁都由内层、中层和外层组成,管壁较厚。内层内表面为单层扁平上皮,表面光滑; 中层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组成; 外层主要由结缔组织组成。人体中直接起始于心脏的动脉有两条大干,即肺动脉和主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肺动脉把全身返回心脏含二氧化碳较多的暗红色静脉血由右心室送到肺脏。主动脉把含氧较多的鲜红色动脉血从左心室送到全身。按管径大小不同,动脉又可分为大、中、小三种。大动脉的中层厚,环行平滑肌和弹性纤维发达,能随血量的增减和血压的高低而胀缩;中动脉的中层管壁平滑肌很发达; 小动脉的肌层较薄。在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动脉作舒缩运动,可调节血流和血压。由于动脉管壁的弹性作用,才保证了血液在血管中的连续流动。动脉管壁组织随年龄而变化。老年人动脉弹性减退,对血压的调节能力降低。所以,人在老年时的血压较年轻时的血压高。 ☚ 脉搏 静脉 ☛ 动脉artery从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器官的血管称为动脉。动脉按其口径大小可分为大、中、小动脉。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外膜3层构成。从左心室发出的动脉以及其所有分支都运送着动脉血,即含饱和氧的新鲜血;从右心室发出的肺动脉,却为静脉血。动脉主要把氧及各种营养物质运至全身各器官和组织(肺动脉除外),供组织新陈代谢用。动脉发生的疾病有脉管炎、动脉硬化、痉挛、血栓形成、栓塞及破裂等。某些动脉疾病后果十分严重,尤其发生在心、脑部位的动脉硬化和破裂,更为严重。 动脉将血流从心脏运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分为大、中、小三类:大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接近心脏,管壁弹性大,能适应心脏收缩时的强大血压而弹性扩张,当心脏舒张时,弹性回缩又可维持连续的血流。中动脉有比较丰富的平滑肌,收缩或舒张可改变管径,调节分布的血量。小动脉的舒缩,可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内膜增厚,弹性减退,脂类物质逐渐沉积,易产生动脉硬化及高血压。 动脉 动脉从心脏运送血液到身体各部位的血管的总称。起于左心室的动脉称主动脉,起于右心室的动脉称肺动脉。动脉管径随其分支由大逐渐变小,一般分大、中、小、微四种动脉。大动脉的管壁厚而坚韧,含有弹力纤维,富有弹性。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属大动脉),内血量增加,压力增大,管壁扩张,将心脏收缩释放的一部分能量转化为弹性势能暂时贮存。心室舒张时,管壁回缩,将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向前流动,故大动脉起着“弹性贮器”的作用,称弹性贮器血管或弹性血管。中动脉将血液运输到各器官组织,其管壁平滑肌的舒缩,可改变血流阻力,调节血流量,故又称分配血管。小动脉的口径小,数量多,其管壁平滑肌的舒缩可改变外周阻力,故称阻力血管。微动脉口径的改变可调节流入毛细血管的血流量,称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动脉管壁由内膜、中膜、外膜组成。内膜最薄,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组成。内皮邻管腔,由单层内皮细胞组成,表面光滑,可减少血流阻力。内膜下层含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成纤维细胞。内弹性膜由弹性蛋白组成,膜上有小孔,称窗膜。中膜较厚,由环状排列的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外膜疏松,由结缔组织和少量弹性纤维组成,内含营养血管壁的小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 血管系统 血压 ☛ 动脉artery是将血液从心室运往全身的血管。其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构成。内膜和中膜以内弹性膜为界,中膜和外膜以外弹性膜为界。动脉管壁的结构可因管径的粗细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动脉dònɡmài❶脉象之一。脉形如豆,厥厥动摇, 滑数有力, 搏动部位较局限, 节律不匀。见于惊恐及痛证。《脉经》: “动脉见于关上, 无头尾, 大如豆, 厥厥然动摇。”《伤寒论》: “阴阳相搏, 名曰动。” 动脉 动脉动脉是从心室输送血液到全身毛细血管的血管。连接心室的大动脉管径最大,管壁最厚。随着动脉的一再分支,血管逐级越分越细,管壁相应变薄,最后成为靠近毛细血管的小动脉而接毛细血管。动脉可根据管径大小和管壁构造的不同分为大、中、小动脉。大动脉壁主要由弹性膜构成,又称为弹性动脉。人的主动脉、肺动脉、头臂动脉以及锁骨下动脉和颈总动脉皆属于大动脉,富有弹性。当心室收缩射出大量血液时,大动脉管壁扩张,增大血容量,缓冲心搏压力; 心室舒张时,大动脉管壁回缩,起辅助的泵作用,使血液不间断地向远处流动。中、小动脉壁内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又称肌性动脉。人的肱动脉、股动脉以及肾动脉等都属于中动脉。管壁富含平滑肌,具有较强的收缩力。能使管腔明显地缩小或扩大,从而调节分配到全身各部和器官的血流量。动脉管径在1mm以下的属于小动脉,管壁仅具有完整的平滑肌层。小动脉的收缩或舒张,不仅调节局部的血流量,而且决定血流外周阻力的大小,对正常血压的维持有很显著的作用。 ☚ 心包 肺动脉干、肺动脉 ☛ 动脉 动脉动脉为由心脏输送血液到毛细血管的一系列口径不等的血管。动脉的构造特点是管壁较厚,管腔相对较小,管壁富有平滑肌或弹性组织。从最大动脉到最小动脉,其管径大小和管壁的构造是渐变的,其间没有截然的分界。根据管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功能,可将动脉分两类:一类是弹性动脉,管壁弹性大,有多层弹性膜,新鲜时管壁显黄色。另一类是肌性动脉,由弹性动脉分出,管壁的主要成分为平滑肌,管壁收缩性强,能主动改变管径调节血流量,以应所供应的部位和器官的需要。这些血管的大小相差很大。根据管径的大小,也可将动脉分为大、中和小三级,大动脉多属于弹性动脉,中和小动脉属于肌性动脉。 图1 大动脉结构(低倍光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平滑肌 4.弹性膜 5.营养血管 肌性动脉 为输送血液到全身各部的血管。管壁由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组成。管壁平滑肌丰富,平滑肌的舒缩控制管径的大小,调节血流量。除属于弹性动脉的大血管外,大多数动脉属于此类。肌性动脉的管径约为0.3~10mm。肌性动脉常分为中动脉和小动脉,但两者结构也是渐变的。中动脉是解剖学中能为肉眼辨认并有名称的动脉,管径大于1mm。小动脉管径小于1mm。管径小于300μm的称微动脉(参见“微血管”条)。肌性动脉大多管壁较厚,约是管径的1/4。 ❶内膜:内层是内皮,为单层鳞状上皮。肌性动脉的内皮细胞间有缝隙连接和紧密连接。受各种因素(如糖尿病、尼古丁、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和5-羟色胺等)刺激时,连接松解或细胞间隙变宽,使脂蛋白和其它大分子物质易进入管壁。内皮下层随血管变小减薄,由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和少许平滑肌组成。某些动脉的内皮下层有纵行平滑肌束。内弹性膜为一或二层较厚的弹性膜,明显易见(图2); ❷中膜:相当厚,主要为环行平滑肌,较大的动脉有10~40层(图2),小动脉减到2~4层(图3)。下肢动脉平滑肌比上肢动脉多。肌纤维间有弹性膜、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近年的研究表明,弹性动脉和肌性动脉的中膜不含成纤维细胞,此膜内的结缔组织成分(纤维和基质)是平滑肌细胞产生的。 ❸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或略薄,由较致密的结缔组织组成,有纵行或螺旋状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有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和少许纵行平滑肌。在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的动脉有较连续的一层弹性膜,为外弹性膜。外膜内含营养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图2 中动脉的结构(低倍光镜) 1.内皮 2.内皮下层 3.内弹性膜 4.中膜5.平滑肌 6.外弹性膜 7.营养血管 8.外膜 图3 小动脉、小静脉、小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低倍光镜) 1.小淋巴管 2.毛细淋巴管 3.毛细血管 4.小静脉 5.小动脉 不典型动脉 一种类型的动脉过渡到另一类型的动脉时,管壁构造常是渐变的,具有不典型的结构。有些中等大小的动脉,如腘动脉和胫动脉,管壁呈现弹性动脉的结构。有些较大的动脉,如髂总动脉和髂外动脉,颈外动脉和腋动脉,管壁的构造又象肌性动脉,中膜常有较多的平滑肌。由腹主动脉分出的几个内脏动脉,中膜分二层,内层主要为平滑肌,外层主要为弹性组织。 特殊动脉 有些部位和器官的动脉,因受局部因素或其它因素的影响,管壁构造呈现明显的特点。冠状动脉因血压较高,管壁较厚并富有弹性组织,内膜厚并含纵行平滑肌,中膜环行肌外还有纵行肌。由于同样的原因,下肢动脉同上肢相应大小的动脉相比,中膜有较多的平滑肌。肺动脉因血压较低,管壁较薄,中膜内平滑肌和弹性膜较少,也没有内弹性膜。脑和脑膜的动脉,因有颅骨保护,没有外来的压力和张力,管壁很薄,但有很明显的内弹性膜。常受屈伸动作影响的动脉,管壁常有成束的纵行平滑肌;有的在内膜中(枕动脉、掌动脉、子宫动脉);有的在中膜中(阴茎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肾动脉);有的在外膜中(舌动脉、脾动脉、肾动脉)。阴茎和外阴的动脉,于青春期后内膜和中膜增厚,内膜尤其厚,含较多的纵行平滑肌。子宫和卵巢的动脉于月经周期和妊娠期中管壁结构有明显变化。胎儿脐动脉内膜只有内皮,没有内弹性膜,中膜含弹性组织少,平滑肌发达并分二层,内层纵行,外层环行。冠状动脉、甲状腺动脉、肾动脉、脾动脉、颅内动脉和鼻粘膜的动脉分支处,常见内膜增厚凸入腔内,形成纵向的内膜垫。内膜垫是否为正常的结构,见解不一,有人推想它或许起调节血流的作用。 ☚ 循环系统 静脉 ☛ 动脉strong and rapid pulse 动脉dòng màibouncing pulse; rapidpulse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