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劝百讽一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劝百讽一 劝百讽一语出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讽一,犹驰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扬说见《法言·吾子》:“或问: ‘赋可以讽乎?’曰:‘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此就赋的作用而言,指辞赋创作,旨在讽谏;既要讽谏,必推类而言,极尽丽靡之辞,专为广大虚幻之言。即便末篇归于正道,即“曲终奏雅”,然览者但得浮华之美,早掩其讽谏之意,赋家创作之目的亦适得其反。此为扬雄晚年对辞赋作用的认识。 ☚ 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 书画辞赋,才之小者 ☛ 劝百讽一 劝百讽一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风(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这是班固对扬雄批评汉赋失去讽谏作用的文学观点的概括。“劝”,勉励。“讽”,讽谕。扬雄根据亲身的创作体会,批评汉赋内容上铺陈事物,形式上浮华靡丽,只能对帝王歌功颂德,而无益教化。在他看来,尽管汉大赋都留个“讽谕”的结尾,还是改变不了“歌颂”的基调,客观上起着对帝王勉励的作用。汉武帝好神仙,司马相如作《大人赋》以讽谏,结果武帝反而有飘飘欲仙之意,就是扬雄所举的一个典型例子。从一定意义上说,扬雄的看法正击中了汉赋的思想内容上的根本缺点。但在今天看来,汉赋是汉朝一代文学的代表,它反映了那个大一统帝国的历史风貌和时代精神,也表现了当时汉民族的社会理想和审美风尚,所以就思想内容而言,也不应对汉赋作简单的否定。 ☚ 精诚由中,其文感人 曲终奏雅 ☛ 劝百讽一语出《汉书·司马相如传赞》:“相如虽多虚词滥说,然要其指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讽谏何异?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奏雅,不已戏乎!”这是班固对扬雄批评汉赋失去讽谏作用的文学观点的概括和评价,他先引司马迁对司马相如赋有“引之节俭”的讽谏指归的评价,然后对扬雄批评司马相如赋无讽谏作用的看法提出异议。扬雄是汉代大辞赋家,早年醉心于辞赋,对司马相如推崇备至,“每作赋,常拟之为式”。后来,他的观点发生了根本变化,他从尚用的文学观出发,发现司马相如的赋内容上铺陈事物,形式上讲究辞藻靡丽,“华无根”“过以虚”,“文丽用寡”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得出“靡丽之赋,劝百讽一”、“讽乎! 讽则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劝也。”这样的赋只能对帝王歌功颂德,而无益于讽谏教化。“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汉书·扬雄传》)同样“孝成皇帝好广宫室,扬子云上《甘泉颂》,妙称神怪,若曰非人力所能为,鬼神力乃可成。皇帝不觉,为之不止。”欲讽反劝,动机和效果相反,所以扬雄批评“靡丽之赋,劝百讽一”。班固对汉赋的观点同扬雄不同,他认为汉赋“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两都赋序》),对汉赋的作用作了很高的评价,同时批评扬雄“劝百讽一”的观点是“不已戏乎!”“劝百讽一”较符合汉赋的实际,班固对汉赋作用的认识过于夸大,但他对扬雄批评汉赋缺少讽谕作用的观点用“劝百讽一”来概括,是较为准确的。不过,从当时看,汉赋的“劝百讽一”亦有一定意义。 劝百讽一quàn bǎi fēng yī诱行恶事的话多,而谏止恶事的话少。指意在讽谏,但词藻华丽,过多铺张,而适得其反。《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已戏乎。” 劝百讽一quàn bǎi fěng yī劝:鼓励。讽:用委婉的语言批评。批评了一个,却鼓励了一百个。原指文章意在规劝,但因过分讲求词藻,结果却适得其反。 劝百讽一quànbǎi-fěnɡyī同“讽一劝百”。 劝百讽一quàn bǎi fěnɡ yī鼓励了一百个,只规劝了一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风一。”意指司马相如之赋,过于讲究词藻,过于铺张,虽意在讽谏,却适得其反。劝: 鼓励。讽: 指用委婉的语言规劝。 劝百讽一quan bai feng yi劝:鼓励。指启发人作恶的地方多,告诫人警惕的地方少。 劝百讽一quànbǎi-fěngyī〔并列〕 劝,勉励。讽,劝谏。勉励极多,劝谏仅占一点。语本《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 劝百讽一quàn bǎi fěng yī劝:劝告。讽: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指责。即想劝告一百人,结果一个也达不到目的。《汉书·司马相如传赞》:“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原指文辞奢靡,达不到讽劝目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