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剧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剧说

剧说

戏曲论著。清焦循作。六卷。摘录并分析评价唐宋以来一百六十六部书籍中有关戏曲的论述,主要探讨剧目题材、脚色起源、表演艺术等问题。所摘引原书一部分已佚。

☚ 藤花亭曲话   花部农谭 ☛
剧说

剧说

戏曲论著。清焦循著。六卷。系从古今杂著中爬梳大量论曲、论剧资料汇辑而成。卷首所列“引用书目”共一百六十六种,实际上还不止此数。在引述资料过程中,略叙己见,主要追索剧目题材、脚色起源、演出资料等。所摘引原书有一部分今已不存。《剧说》流传的版本主要是近人董康辑刻《读曲丛刊》所收本。另北京图书馆藏有《剧说》作者手稿本六卷,但不如《读曲丛刊》完整。《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系用《读曲丛刊》本为底本并据稿本校勘。

☚ 论曲绝句三十二首   花部农谭 ☛

剧说

戏曲论著。清焦循撰。焦循(1763—1820),字里堂,别号雕菰楼主人。江苏甘泉(今属扬州)人。早年随阮元游幕于山东、浙江等地,后闭门家居,以著述为务凡十余年,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均有研究,是当时著名经学家。著述四十余种,共三百余卷。焦循幼年即嗜戏曲,至老不衰,其戏曲专著有《曲考》(今不传)、《剧说》和《花部农谭》。

《剧说》完成于1805年,辑自一百六十余种书籍,其中多为罕见的珍本,为古典戏曲研究汇集了丰富的史料。焦循在卷一论及《剧说》的成书过程时说:“乾隆壬子冬月,于书肆破书中得一帙,杂录前人论曲、论剧之语,引辑详博,而无次序。嘉庆乙丑,养病家居,经史苦不能读,因取前帙,参以旧闻,凡论宫调、音律者不录,名之曰《剧说》云。”可见焦循并非简单地辑录前人的资料,其中“凡论宫调、音律者不录”则表达了他的选编原则。全书六卷,广泛著录了中国古代的演出体制、表演形式、演员技艺、戏曲本事、故事流变以及作家、演员的生平、创作轶事等多方面的史料。焦循在选录的同时,还不时杂以己见,或评说,或引申,也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思想。如《剧说》开卷第一则,著者在引用了《乐记》、《左传》、《史记》等古优史料后,又与当时的戏曲表演加以对比,认为“优之为技也,善肖古人之形容,动人之欢笑,与今无异耳”。这种追索的视角和戏剧史观对后世颇有影响,王国维的戏剧史研究就吸收了焦循的观点。《剧说》是一部辑录前人成说并加以整理评说的考据论著,其引用之广博远远超过了以往各种曲话,对戏剧史研究大有裨益,历来为戏剧史研究者所重视。

有《读曲丛刊》本、《曲苑》本、《重订曲苑》本、《增补曲苑》本和《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剧说

剧说

清·焦循撰。六卷。此书辑录散见于各书中的论曲、论剧之语,成于嘉庆十年。卷首有“引用书目”一项,罗列征引古籍书目一百六十多种。全书内容广泛,涉及到戏曲演变、脚色起源,题材本事,表演艺术,演员轶事,社会效果,以及对作家作品的评价等,其中亦间附焦氏己见。书中所征引的丰富资料,有不少是引自罕见珍本中的史料,对研究古代戏曲发展史和戏曲理论批评史,有重要地参考借鉴价值。有《读曲丛刊》本、《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

☚ 诗学纂闻   花部农谭 ☛

剧说

曲论。清焦循(1763—1820)撰。六卷。循字里堂,江苏甘泉(今江都县)人。多年从阮元在山东、浙江各处作幕宾。嘉庆六年中举人,因母病不应礼部试,母丧,闭门著书。名其居曰“半九书塾”,筑书楼曰“雕菰”。著述颇丰。《剧说》成于嘉庆十年(1805),约八万四千字。首列“引用书目”一百六十六种。中有不少罕见珍本,为研究古典戏曲汇集丰富的参考资料。作者辑录散见于各书的论曲、论剧之语,加入个人见闻?评述议论而成是编。论述常有独到之处。如谈《水浒》人物在不同书籍中之各种记载,对于研究小说《水浒传》及《水浒》戏均有价值。有《曲苑》本,一九三九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

剧说

剧说

戏曲论著。清焦循撰。焦循(1763—1820),字里堂,别号雕菰楼主人。江苏甘泉(今属扬州)人。早年随阮元游幕于山东、浙江等地,后闭门家居,以著述为务凡十余年,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之学均有研究,是当时著名经学家。著述四十余种,共三百余卷。焦循幼年即嗜戏曲,至老不衰,其戏曲专著有《曲考》(今不传)、《剧说》和《花部农谭》。
《剧说》完成于1805年,辑自一百六十余种书籍,其中多为罕见的珍本,为古典戏曲研究汇集了丰富的史料。焦循在卷一论及《剧说》的成书过程时说:“乾隆壬子冬月,于书肆破书中得一帙,杂录前人论曲、论剧之语,引辑详博,而无次序。嘉庆乙丑,养病家居,经史苦不能读,因取前帙,参以旧闻,凡论宫调、音律者不录,名之曰《剧说》云。”可见焦循并非简单地辑录前人的资料,其中“凡论宫调、音律者不录”则表达了他的选编原则。全书六卷,广泛著录了中国古代的演出体制、表演形式、演员技艺、戏曲本事、故事流变以及作家、演员的生平、创作轶事等多方面的史料。焦循在选录的同时,还不时杂以己见,或评说,或引申,也留下了不少有价值的理论思想。如《剧说》开卷第一则,著者在引用了《乐记》、《左传》、《史记》等古优史料后,又与当时的戏曲表演加以对比,认为“优之为技也,善肖古人之形容,动人之欢笑,与今无异耳”。这种追索的视角和戏剧史观对后世颇有影响,王国维的戏剧史研究就吸收了焦循的观点。《剧说》是一部辑录前人成说并加以整理评说的考据论著,其引用之广博远远超过了以往各种曲话,对戏剧史研究大有裨益,历来为戏剧史研究者所重视。
有《读曲丛刊》本、《曲苑》本、《重订曲苑》本、《增补曲苑》本和《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本,收入《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八),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 藤花亭曲话   花部农谭 ☛

剧说

戏曲论著。清焦循作。共六卷,完成于嘉庆十年(1805年)。纂集了汉唐以来近200部书籍中关于戏曲的杂录,并加分析评价。主要探讨剧目题材,戏曲流变、表演艺术等问题。为研究古典戏曲汇集了丰富的史料。

剧说

六卷。清焦循(1763—1820)撰。焦循,字理堂,江苏甘泉人。乾隆时举人,未应礼部试。著名经学家。书前有作者自序,曰:“乾隆壬子于书肆中得一帙,杂录前人论曲论剧之语,嘉庆乙丑取前帙参以旧闻,凡论宫调音律者不录,名之以《剧说》。”本书取材一百六十多种有关戏曲记载的书籍,为研究古代戏曲汇集了颇为丰富的资料。卷一叙述古今杂技、散乐之制; 卷二至卷五记述元以来戏曲作家及杂剧、传奇曲目; 卷六记述有关戏曲旧闻及俳优杂事。书中考订故实,皆有所本;叙述作家始末,亦颇详赡。然亦偶有张冠李戴之误。稿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有《读曲丛刊》本。此后的《曲苑》、《重订曲苑》、《增补曲苑》、《国学基本丛书》、《中国文学参考资料小丛书》均收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单行本 《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据稿本做了比勘。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