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剧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剧坛 剧坛重庆《国民公报》副刊。周刊。1943年5月21日创刊,同年6月18日第5期后停刊。主要撰稿人有曹禺、凤子、江村、李嘉等。主要刊登戏剧理论、演技研究等。第1期刊载的曹禺《悲剧的精神》一文,就悲剧精神的真实含义作了解释,并对民族传统宣传中暴露出来的消极方面进行了批判,提出“悲剧的精神是绝对积极的、热烈的、雄性的”。关于演技讨论的主要论述有凤子《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齐天英《刻板的表演方法与演员的基本训练》以及莱因哈特原著,李嘉翻译的《论演员》等。此外,还刊载了江村、方殷等人就剧坛情况或戏剧演出发表的各种短评,如《思想的泡沫》、《过期戏票》等。 ☚ 电影与戏剧 影与剧 ☛ 剧坛 剧坛上海《前线日报》副刊。周刊。1945年9月12日创刊,同年11月11日第6期后未见刊出。抗战胜利后上海最早出现的戏剧副刊之一,内容着重于新时期戏剧运动的讨论。主要撰稿人为顾仲彝、罗明等。顾仲彝《今后剧本题材之商讨》,丰西泽《 “胜利戏”与“建设戏”》两文,提出了随着形势变化,戏剧要从抗战宣传转为宣传建设,把“建设性的题材”作为演剧工作的努力方向。大卫《复兴业余剧运》,卢怀云《今后的业余演出》等文则强调了业余剧团在剧运中的作用,对上海沦陷时期各业余话剧团体的活动作了详细的回顾。戏剧理论研究也有一定篇幅,主要有罗明撰写的《导演论》、《戏剧的社教效能》,还刊载了宿洋节译的《美国底英教授对我国话剧(的)意见》此外,还刊登了一些传统戏剧研究的论述,有黄匀《花鼓戏史料》等。 ☚ 每周影剧 影剧世纪 ☛ 剧坛jùtán〈名〉 戏剧界。 剧坛jùtán〈名〉戏剧界。 剧坛jùtán指戏剧界。例如:“剧坛演出情况热闹非凡,在各个剧院、剧场里,有京剧、越剧、甬剧、锡剧、沪剧、话剧等各个剧种近40个剧团参加演出。”(《文汇报》1959.2. 11)“目前,广东剧坛上已经出现反映广州起义的话剧《惊雷》、粤剧《粤海忠魂》、舞剧《珠江赤潮》等新节目。”(《人民日报》1978.2.9) 文体界 文体界坛(文~;乐~;歌~;舞~;曲~) ☚ 阶层 派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