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剧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剧场

剧场

古代观演场所。随表演艺术之发展,历代名称不一,形态各异。最早的观演场所是广场,《诗经· 陈风》:“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宛丘”指中间低四周高的空地,表演者在中间空地呈伎,观者四面围观。与“宛丘”相反,先秦典籍中尚有“灵台”的记载(《诗经·皇矣》),“灵台”为广场上升出地面之高台,亦设“钟鼓”,但灵台非专门用于表演,兼有瞭望、祭祀等用途。先秦乐舞表演亦有在室内者,《尚书》“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即指此种形态,但有无特定的观演区域尚不得而知。观演场所有明确称谓,见诸文献的始于汉代,称之为“观”,如“平乐观”即是人工修筑的百戏观演场所,其中演出区是广场,张衡《西京赋》:“临迥望之广场,呈角觝之妙戏。”《读史方舆纪要》亦谓“观在未央宫,阔十五里。”而观众区已有临时之建筑,《西京赋》:“大驾幸乎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一般认为,“张甲乙”即指在广场上张设临时看棚,以甲乙顺序名之,故云。称剧场为“戏场”较早见于隋代,《隋书·音乐志》:“绵亘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唐代剧场见诸典籍者渐多,元稹《哭女樊四十韵》:“腾踏游江舫,攀缘看乐棚。”“乐棚”或指专供演出的临时建筑,除“乐棚”外,唐代亦沿用旧名称剧场为“戏场’,但“戏场’之设,以寺庙为多,钱易《南部新书》云:“长安戏场,多集于慈恩,小者在青龙,其次荐福、保寿。”专供歌舞表演者则称“歌场”,敦煌曲《皇帝戚》辞第一首:“新歌旧曲遍州乡,未闻典籍入歌场。”段安节《乐府杂录》亦有“每有歌场,辄入独舞”的记载。广场演出亦盛,常非月《咏谈容娘》:“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描述广场演出场景非常真切。唐时舞台称“歌台”或“舞台”,剧场见诸画面者则有敦煌壁画,其中“净土变”描绘剧场形式当有一定现实依据:池中筑台,四周设栏,中设地毯,毯上两舞者对舞,两旁则为乐队。
宋元是古代剧场的发展时期,民间商业性剧场开始形成,又随着戏曲艺术之成熟,观演场所渐趋完善。此时期演出场所呈多元发展:民间诸色路歧人于“执政府墙下空地”、“教场”、“街市”等处撂地为场(见《都城纪胜》“市井”);酒楼茶馆等或专设“厅院”,“命妓歌笑”,或“筵前歌唱”(《东京梦华录》卷二);私家宴乐亦多用伎乐;节庆期间,宫内外还多设乐棚、露台。宋元剧场之主体是城市勾栏和乡村神庙。勾栏常与瓦肆、瓦舍等并称,或径称勾肆,然勾栏乃瓦舍之一部分,瓦舍是宋元公众市场或游艺场,勾栏则是其中专供演出之场所。勾栏又称“棚”,起于北宋,盛行于两宋都城。其剧场形式至元渐趋完备,为:一面设门,供观众出入;内有戏台和观众席,戏台高出地面,围以栏杆,戏台前部为表演区,后为戏房;处于戏台正对面之观众席称“神楼”,两侧称“腰棚”。勾栏是古代最早成熟之剧场形式。宋元乡村演剧大多在神庙,故戏台亦称庙台,庙台由“露台”演化而来,先是在露台上架设顶盖,称“舞亭”或“舞楼”,以后则砌上后墙,使舞台从四面观变为三面观;有的戏台又加砌山墙,山墙且向戏台前方延伸,三面观又渐变为一面观(当然,宋元庙台仍以三面观为主)。神庙剧场形式是戏台座南朝北,面向神殿,中间广场为观众观看之地,但无固定之观众席。神庙剧场以酬神为名,非为日常营业演出场所。勾栏与神庙剧场是宋元时期城乡对峙之剧场形式,在剧场发展史上均有较高地位。明清时期,固定演出场所逐步增多,形式亦更趋完备。主要剧场形式有神庙剧场、厅堂剧场、宫廷剧场和营业性戏园。神庙剧场有较大发展,城乡庙台之多不可悉记,舞台形式渐重装饰、采光和音响效果,有的在观众区还设置固定观众席,如福建南平县樟湖娘娘庙,从舞台两侧向前延伸形成两层看楼,直与正殿相接。明清家乐盛行,家庭饮宴演出形成了特定的厅堂剧场,其基本形式为:厅中三面设席,中间铺红氍毹为舞台,一面则通外厢,供乐队和戏房之用,眷属观演,则用帘子隔开,名曰“隔帘观剧”。有的家庭也构筑戏台,如查楼即本为明巨室查氏私人戏台。明清宫廷剧场亦颇兴盛,尤以清宫剧场最为奢华,戏台或于庭中,或于室内,有的还筑于水池中,称“水座”,其中有上中下三层之大戏台更为古之未有;三层分别称“福台”、“禄台”和“寿台”,巍峨壮观,然实际效用不大。营业性戏园是明清最重要之剧场形式,有酒楼兼戏场和茶楼兼戏场两种,称“戏园”、“戏馆”和“茶园”。尤以“茶园”更为重要,形式一般为“其地度中建台,台前平地为池,对台为厅,三面皆环以楼”(包世臣《都剧赋序》),“池”为池座,是普通观众席,“楼”为楼座,乃官僚士绅或眷属之席位。另外,明清时期还有临时性演剧场所,尤以乡村为盛,这类剧场为唐宋“乐棚”之延续,或于广场,或于街衢,临时搭台演剧,故多称“草台”。
营业性戏园代表古代剧场之最高成就,亦是传统剧场之终结。清末民初,一种新的剧场形式在上海、北京等地率先出现,如上海“满庭芳”、北京“第一舞台”等。这种剧场形式取消茶座,地面有斜坡,注意灯光音响,且容量较大,舞台也采用镜框式。此种剧场之出现表明剧场形式已从古代向近现代过渡发展。

☚ 小令   优伶 ☛

剧场jùchǎng

演出戏剧、歌舞等的场所。

剧场jù chǎng

供演出戏剧、歌舞等用的场所。1871年王韬《漫游随录》:“剧场四周,宾客毕集,士女如云,簪裾会盍,履舄错交。由日耳曼来演剧者,大小约有百余人,各皆矫健绝伦,采焕容发。”1882年《曾纪泽日记》:“戌初二刻,率两女儿往小倭匹拉剧场听歌,省斋为主人也。”1900年沈翊清《东游日记》:“建筑学列品室有宫室、厦屋、剧场、寺塔等小模并泥塑人物及建筑各种利器。”

娱乐场所

娱乐场所

演出场所:剧院 剧场 戏院
演戏之所:梨园 优场
表演杂技、戏曲的场所:戏场 排场 场屋
歌舞场所:舞榭歌台 歌台舞厅 歌台舞榭 歌榭舞楼 歌楼舞榭 歌楼舞馆 舞榭歌楼 舞台歌榭 舞亭歌榭 舞馆歌台
古代歌舞场所:秦楼楚馆 秦楼谢馆 楚馆秦楼
跳舞的场所:舞池
跳舞用的大厅:舞厅
吟诗和作诗之所:诗屋 诗场
唱歌场所:歌厅
旧时色情场所:红粉青楼
供客人饮食娱乐的场所:
各种娱乐场所:三瓦两舍 三瓦两巷 三瓦四舍
酒馆戏园等热闹场所:酒旗戏鼓
宋元时杂剧和各种伎艺演出的场所:勾栏勾阑
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灯红酒绿 灯红绿酒 灯红酒碧 酒绿灯红 红灯 绿酒 红灯绿醑 绿酒红灯

另见:娱乐 行乐 表演 唱歌

☚ 娱乐场所   游息场所 ☛
剧场

剧场

亦称“戏院”、“戏团”。是戏剧或其他表演的建筑物,通常包括设有边副台与悬吊布景空间的舞台、供演员用的化妆间以及通常设有楼座包厢座的观众席。它以舞台和观众席位为主体,分露天、室内。我国西汉时演出戏的广场是露天的雏形。唐代寺院中的“戏场”,为后世“庙台”的前身。宋元时称剧场为“勾栏”,清代宫廷剧场的舞台并装有机械设备;民间戏场俗称茶楼或茶园,设备简朴。现代世界著名的剧场有巴黎的国立歌剧场、维也纳的皇室剧场、纽约的首都剧场(Metropolitan theatre)、伦敦的Cliseum the-atre、柏林的皇室剧场、俄国的皇家剧场等,都以美术的建筑著称。我国的一些剧场,又作开会的礼堂。二者兼备。

☚ 音乐厅   电影院 ☛
剧场

剧场

戏剧、歌舞等表演艺术的演出场所,也叫戏院、戏园。一般分为露天剧场和室内剧场两大类。两类剧场都由演出舞台和观众席组成。我国剧场的历史也很悠久,早在西汉时期演出百戏的广场就已具有露天剧场的雏形。唐代寺院中的“戏场”为后世“庙台”的前身。宋元时期把剧场称作“邀棚”或“勾栏”。那时已有专业剧团在演出了。到清代,剧场的发展很快,宫廷剧场的舞台已有一些机械装置了。但民间的剧场设备简漏,仍是一块“守旧”,一副桌椅,一般称作茶楼或茶园。在欧洲,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就已建立起可容数万人的扇形露天剧场,每年举办戏剧节进行演出活动。16世纪初出现的建有镜框式舞台的室内剧场是现代剧场建筑的前身。

☚ 剧团   随笔 ☛

剧场

theatre (Brit.);theater (Am.)

剧场

theatre
露天~open-air theatre;amphitheatr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2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