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训练
前庭训练或前庭习服(habituation):训练是针对前庭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眩晕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侧前庭受损后,或迷路性眩晕长期反复发作后,虽两侧的前庭传入冲动仍不平衡,但前庭核处可以达到新的张力平衡而“习服”,患者不再感到眩晕。在“耳石病变”或“嵴顶沉石症” (cupulolithiasis)等前庭局限性病变时,改变体位激发的眩晕也有可能被前庭核所逐渐“熟悉”而不再出现激发性眩晕。两侧前庭破坏后,由于视觉和本体感觉的代偿,也可使平衡功能逐渐接近正常。适当的训练可促进这一习服和代偿过程,而使部分患者的眩晕缓解。
前庭训练只适用于病变已处于稳定状态而不再发展的眩晕患者。如位置性眩晕、耳毒性药损害、迷路破坏性手术后、镫骨手术后、颞骨横行骨折、颅外伤后眩晕以及病毒性或化脓性迷路炎等病变已稳定而仍有严重眩晕者均可进行前庭训练。凡前庭兴奋性时常变动,如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导致眩晕的疾患尚在活动或发展中者,均不宜进行这种训练。
选择病例时应先详细询问病史,以了解眩晕发作情况,是否为某一体位或动作所激发。作冷热试验以明确两侧前庭功能是否对称,作旋转试验和位置试验以了解习服或代偿情况。选择训练方法时应先让患者作一些运动和改变体位的活动,以了解哪种情况会激发眩晕。然后根据激发眩晕的动作或体位来安排训练:
(1) 患者坐床上:
❶分别向上、下、左、右看; 跟随视靶(如训练者的食指)重复上述动作;注视眼前50cm至10cm间来回移动的视靶。
❷先开眼看远处并缓慢地转动头部,前俯后仰及左右转动,然后闭眼重复转动头部。
❸先开眼,后闭眼作头和肩部向左向右旋转、向前弯腰、躺平、坐直、向左向右翻身等动作。
(2) 患者坐凳上:
❶弯腰俯身从地面拾取物件并坐直。
❷在从坐位站直的同时向左向右旋转上身(头、颈、肩及躯干),坐下时转回向前;先开眼,后闭眼作上述动作。
(3) 患者站立:
❶先开眼后闭眼作体操中的转体运动、侧弯腰运动和全身运动。
❷先开眼后闭眼作头部顺时针和反时针方向的旋转运动。
(4) 扩大在运动状态中的平衡功能:
❶开眼和闭眼上楼下楼。
❷开眼和闭眼作脚跟抵脚尖的直线步行。
❸结合抛球和接球,投环等进行头与躯干、肩、颈的旋转及屈伸动作。
❹进行羽毛球、飞碟等运动。
训练中,每个步骤须重复5次以上,每日训练2~3次。根据患者能够支持的程度,逐步增加训练内容。50%以上的患者于作前庭习服训练2周后,眩晕可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