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前出塞九首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唐组诗名。五古。杜甫作。见《杜诗详注》卷二。乐府旧题有《出塞》、《入塞》,杜甫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创新而作,故郭茂倩将它们收入《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汉横吹曲》。作于天宝十一年(752),一般认为是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诗中通过一个士兵的遭遇,叙写征战之苦,揭露唐玄宗的穷兵黩武。诗共九首,前后连贯,如同一首,又各有侧重,可以独立成篇。一首叙初发时辞别父母情事,二首言途中之事,三首写路上心情之烦乱,四首叙路上被驱迫而叹,五首诉说初到军中情事,六首写为当时黩武而叹,七首言严寒天气筑城戍守之事,八首写其英勇作战,九首批评争功邀赏者。整组诗以士卒的现身说法,形象地表明作者对当时拓边政策的看法,写得朴实流畅,颇为感人。明张綖曰:“李杜二公齐名,李集中多古乐府之作,而杜公绝无乐府,惟此前后《出塞》数首耳。然又别出一格,用古体写今事,大家机轴,不主故常,昔人称‘诗史’者以此。”(《杜诗通》卷二)其中尤以第六首最为著名:“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四句运用谚语,排比而出,强调“擒王”之意,黄生说:“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杜诗说》卷一)后四句亦即第一首“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之意,以直接议论揭示全诗主旨,表达反黩武的政治观点。张远曰:“大经济语,借戍卒口中说出。”(《杜诗会粹》) ☚ 兵车行 丽人行 ☛ 前出塞九首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杜甫 ←上一篇:漫成一首 下一篇:前出塞九首·其六 → 诗词简介:诗,唐·杜甫作。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后迁居河南巩县, 系唐中叶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先后两次写《出塞》。故加“前”、“后”以示区别。《前出塞》九首。因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有感而作,意在讽刺当局的开边黩武, 但在写法上又不局于一时一事, 而是以大开大阖、高度概括的手法,用将士熟知的语言,把战争生活、将士的思想、诗人的意趣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第六首更是脍炙人口:“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前四句似谣似谚, 通俗形象, 极富民间文化的特色, 后四句慷慨陈词,直抒胸臆, 其恢宏正论跃然纸上。全诗先扬后抑, 先行辅笔, 后行主笔,于奔腾的气势中自然地流出“拥强兵而反黩武”的题旨, 以致成为流传千古的名篇。
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唐杜甫的五古组诗。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作于长安。《出塞》原为汉乐府《横吹曲》曲名,系歌咏边塞战斗生活的军歌。杜甫借古题写时事,作有《出塞》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前出塞九首》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皆以士卒申诉口吻出之,讽刺了玄宗的一意开边,穷兵黩武,表现了士卒的征战之苦。九诗连章而成,一气贯通。仇兆鳌《杜诗详注》卷2: “首章,叙初发时辞别室家之情。二章,叙在道时,轻生自奋之语。三章,中道伤心,而为自解之词。四章,在途驱迫而叹。五章,初到军中而叹。六章,为当时黩武而叹。七章,为戍边筑城而叹。八章,见其有敌忾之勇。九章,为冒功邀赏者发。”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丽人行 ☛ 前出塞九首 前出塞九首唐杜甫的五古组诗。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作于长安。《出塞》原为汉乐府《横吹曲》曲名,系歌咏边塞战斗生活的军歌。杜甫借古题写时事,作有《出塞》多首,先写的九首称《前出塞》,后写的五首称《后出塞》。《前出塞九首》写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皆以士卒申诉口吻出之,讽刺了玄宗的一意开边,穷兵黩武,表现了士卒的征战之苦。九诗连章而成,一气贯通。仇兆鳌《杜诗详注》卷2: “首章,叙初发时辞别室家之情。二章,叙在道时,轻生自奋之语。三章,中道伤心,而为自解之词。四章,在途驱迫而叹。五章,初到军中而叹。六章,为当时黩武而叹。七章,为戍边筑城而叹。八章,见其有敌忾之勇。九章,为冒功邀赏者发。” ☚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丽人行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