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700年~前1601年夏·廑~桀
文化孔甲于东阳山作《破釜之歌》为东音之始。 孔甲有《基盂》铭26篇(汉书艺文志)。
政法
前1700年~前1601年
文化
前1700年~前1601年
自然科学汉穆拉比时期有了医生职业,并有外科、眼科的分工。汉穆拉比法典明文规定,对医生一次成功的外科手术应付2~10舍克勒白银的报酬,相当于一个工匠1年的收入,但手术失败要将医生的手砍掉。在解剖学上,巴比伦人知道有心、肝、肾等器官。文献记载的病有胃肠病、呼吸器官病、风湿病、眼病、耳病、皮肤病、心脏病、肾脏病、泌尿生殖器病、妇科病和精神病等,关于病状描述有发热、发冷、恶寒、冷汗和形象化的半身不遂等。在治疗上使用多种药物及采取涂抹、压布、按摩和灌洗等方法。当时除了科学的医术外,两河流域也盛行用魔术咒语治疗疾病,医学保护神叫宁基什吉达,标志是绕在权标上的一条蛇,这个医学象征一直为后世所沿用。
前1700年~前1601年夏·廑~桀
自然科学《竹书纪年》中,有“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这为我国记载中最早的流星雨。
工程技术灰陶及其烧制技术发展。质料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极多,黑陶(包括黑皮陶)和棕陶次之,红陶极少发现。 种类:作炊器用的主要是罐、甑; 作饮器的有盉和觚;作食器用的有豆、簋、钵、三足盘;作盛器用的有瓮、盆、缸。 花纹:绝大部分陶器的表面饰印篮纹、方格纹与绳纹。部分食器和盛器为素面磨光,再拍印一些回纹、叶脉纹、漩涡纹、云雷纹、圆圈纹、花瓣纹等。此外,还发现有浅刻的一些形象生动、雕工精细的动物形图案,浅刻有龙纹、蛇纹、兔纹和蝌蚪纹及裸体人像的形象图案。 印纹硬陶技术产生。在江西、湖南和福建等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出现印纹硬陶。江西清江筑卫城有器表拍印着叶脉纹的硬陶片 (据14碳测定,距今4000年)。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泥质或夹砂陶器细腻、坚硬,燃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而且在器表又拍印以几何形图案为主的纹饰。制陶工具主要有纺线用的扁圆形带孔陶纺轮,捕食用的两端带有凹槽的陶网坠,制陶用的蘑菇状陶抵手和狩猎用的陶弹丸等。 釉发明。制陶中人们发现在用于挂陶衣的黏土稠浆中,加入一些石灰或草木灰等物质时,烧制出的硬陶表面呈现光滑的一层,即釉层。石灰、草木灰都是含较多氧化钙、氧化钾之类的碱性氧化物。加入这些物质,熔点下降,在1 200℃高温烧制中陶衣完全熔融,并与坯体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光滑明亮的玻璃层。经过反复实践,发明了釉料。 铜的冶炼从熔炼自然铜开始。由于自然铜常常夹杂在铜矿石中,人们逐渐懂得可以采用贮藏较丰富的铜矿石来炼铜。锡、铅等其他几种金属也逐步炼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在此基础上渐次发展起来。 油漆和颜料技术产生:漆器是将漆树汁经处理后涂饰在物体表面,由于漆受热的作用,形成一层高聚物薄膜,即漆膜。漆器起源于虞夏。《韩非子·十过篇》说虞舜受天下,“作食器,……流漆墨其上”;又说“禹作为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禹贡·夏书》有“济河惟兖州,……厥贡漆丝”。禹时作祭器,朱黑对应,是色漆的开端。 “夏桀作琼宫瑶台,殚百姓之财”(《竹书纪年》),说明夏代已开始兴建相当规模的宫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