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邵循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邵循正1909—1973

福州侯官(今福州)人
历史学家。曾任西南联合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编著有《中国历史概要》、《中国史纲要》、《邵循正论文集》等。
字:心恒

邵循正

现代已故史学家:邵循正(1909—1973) 张寄谦 中国历史学年鉴(1985)第261页


邵循正

邵循正史学成就探源——写在《桑馨集》出版之际 张寄谦 近代史研究1994年6期

邵循正1909——1973

字心恒,福建福州人,1909年(清宣統元年) 生。幼年入私塾。1924年入福州英華書院。1926年初,考入福州協和大學;同年夏,入清華大學政治系,習國際法與國際關係。1930年入清華大學研究院,改習歷史。1934年初,由清華大學派往法國留學,入巴黎法蘭西學院、東方語言學院,習蒙古史。次年轉入德國柏林大學研習蒙古史。1936年回國,被聘爲清華大學歷史系講師。1937年抗日戰争爆發後,随赴長沙臨時大學、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歷史系專任講師、副教授、教授。1945年秋,抗戰勝利後,赴英國,任牛津大學訪問教授。1946年冬回國,任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並在北京大學歷史系兼授中國近代史。1950年任清華大學歷史系主任。1952年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2年至1958年,任該所史料編輯室主任,爲中國史學會主持编輯《中法戰争》、《中日戰争》叢刊。曾任全國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四届委員。1972年參加二十史 《元史》部分標點整理工作。1973年4月27日病逝。終年64歲。著有《中法越南關係始末》、《<元史>拉施特<集史>蒙古帝室世系所記世祖後妃考》《刺失德丁<集史>忽必烈汗紀譯釋》《刺失德丁<集史>蒙哥汗紀》 (未刊殘稿)、《刺失德丁<集史>鐵穆耳汗紀》 (未刊殘稿)、《辛亥革命前五十年間外國侵略者和中國買辦化軍閥、官僚勢力的關係》等。

邵循正1909—1973

元史、蒙古史学家。汉族。福建省福州市人。祖父光绪年间(1875—1908)任贵州布政使。少年时家境中落。1924,年入福州英华学院,1926年初考入福州协和大学,复考入清华大学政治系。1930年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改学中国近代史,受教于陈寅恪,研究生论文为《中国越南关系始末》。比较早的研究近代中外关系史,并开始钻研蒙元史。1934年初,被清华大学保送去欧洲留学,先后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东方语言学院从伯希和等人学习蒙古史、波斯文,次年入德国柏林大学,攻读蒙古史。193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历史系任教。通晓英、法、德文,学过梵、蒙古、突厥、女真、满等各民族语言。发表有《有明初叶贴木儿帝国之关系》、《元史·剌失德集史蒙古帝室世系所记世祖后妃考》,并翻译布洛舍刊波斯文《史集》成吉思汗继承者部分。1950年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到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中国近代史和元明清史,任中国近代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曾参加中国史学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工作,出版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等。曾任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与翦伯赞、胡华合著《中国历史概要》。1956年中苏蒙三国发起合编蒙古史,出席了乌兰巴托会议,次年又出席莫斯科会议。曾在北京大学开设元史的选修课。1962年参加纪念成吉思汗诞生八百周年大会,1972年参加标点《元史》的工作。逝世后,1985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邵循正历史论文集》。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3:5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