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刻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刻符

刻于符节上的文字。秦书八体之一。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秦书有八体: 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参见 【秦书八体】。

刻符

秦书八体之一。 指用刀刻在符节上的文字。因书写工具是刀, 所以不能象篆书那样宛转自如, 但字体基本属于篆书。

刻符

刻符

秦书八体之一。刻于符节上的文字。字体属篆书,因为是用刀刻的,不能宛转如意,故笔画较为平直。如今传的《新郪虎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 小篆   鸟虫书 ☛
刻符

刻符

(一)刻在陶器上的符号。也叫“陶符”。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六千年)的陶器上曾发现多种这类刻画的符号,其中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上有线条或线条交叉等形状的刻符。20世纪80年代在甘肃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文化遗址出土文物中,也发现有十余种以直线或曲线并列的符号,有人认为这类陶符就是最原始的文字。实际上它们只是用于识别或记事的简单符号,不能仅凭其中几种形体与甲骨文中的一些字形体近似就认为它们是原始汉字。系统的汉字不是直接由它们产生出来的。在文字产生以后,一些陶器上也仍然有刻画符号。但是,这种原始的刻符也有可能导致了后来某些个体汉字的诞生。如汉字中用于记数的指事字一、二、三、四(甲骨文作)等数目字,就可能来源于原始刻符。1982年在河南安阳苗圃北地发现刻着数字符号的殷代石器,上面的符号就与这类陶符十分相似。
(二)秦书八体之一。许慎《说文解字·叙》:“自尔秦书有八体……三曰刻符。”是指战国末期刻于符节上的文字。如传世的“新郪虎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字体为秦篆)。这只不过是把当时通行的文字施用于符节而已,并非一种特殊的文字。

☚ 八卦   陶符 ☛

刻符

秦书八体之一。指刻在符节上的文字。其字体为篆书。笔画平直,体势谨严。传世的有《新郪虎符》、《阳陵虎符》等。

刻符

又称刻符书、刻符篆。秦书八体之一,为第三体。秦代专用于符节上面、用以作为取信之凭证的一体篆书书体。始见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符,指符节,是古代朝廷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时用作凭证的东西,主要用铜、竹等材料制成。其用法为,刻上文字,然后分成两半。平时一半由朝廷掌管,一半由外任官员或将帅掌管;用时朝廷派员持其半符到官员或将帅处合符,以验证真伪,决定授命与否等事宜。历史上曾有人认为刻符与摹印乃是一“体”,又有人认为刻符是用于玺印的篆书,据此可知这些认识都是站不住脚的,刻符应该就是刻在符节上的篆书书体。从流传至今的《新郪虎符》和《阳陵虎符》等实物资料上看,刻符体很有特点:若观半符,其字都是半个;合符以后,才得完整。合符后的完整刻符体,笔画较为平直,体势亦较严整,与其应用性质的严肃性很相一致。刻符是在小篆的基础上变化而成的。因是一种专门实用的书体,对后世产生了较为长久的影响。只是后世刻符一类的文字,不一定都用篆书。

刻符

⇒見【書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7: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