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刺五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刺五加药名。见《中药材手册》。又名刺拐棒、老虎獠子。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 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et Maxim.) Harms的根及根茎。分布河北、山西及东北地区。辛、微苦,温。入脾、肾、心经。功能补肾强腰,益气安神,活血通络。治肾虚体弱,腰膝酸软,小儿行迟,脾虚乏力,气虚浮肿,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健忘,胸痹疼痛,风寒湿痹,跌打肿痛。煎服:6~15g。本品含多种刺五加苷A、B、B1、B4、C、D、E、左旋芝麻素、多糖等。本品作用与人参相似,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如抗疲劳作用,减轻寒冷、灼热、X线照射等对机体的伤害,延迟肿瘤发生,阻止肿瘤转移,减轻抗癌药物毒性。对实验性糖尿病能降低尿糖或血糖等。有人认为本品可作为人参的代用品。 刺五加manyprickle acanthopanax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Harms,五加科,五加属。落叶灌木。生于森林或灌丛中。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等省;朝鲜半岛及日本、俄罗斯也有分布。枝、叶柄有刺。掌状复叶互生,小叶纸质,5枚,稀3~4枚,椭圆状倒卵形或矩圆形,边缘有锐尖重锯齿。伞形花序;花萼5微齿裂;花瓣5枚,紫黄色;雄蕊5枚,花药白色;子房下位,5室。浆果状核果球形或卵球形,黑色,有5棱和宿存花柱。茎和根皮药用,可代五加皮浸酒,作强壮剂,祛风、化湿。种子油可制肥皂。 刺五加 刺五加产于敦化。刺五加根皮入药,称“五加皮”,为强壮剂,有祛风、除湿、健胃、利尿之效。治阳痿、筋骨疼痛、四肢不遂及气腹痛等症,并用以制五加皮药酒。此外,可做兽药,治牛风湿症及猪喉风等。还可配制农药杀虫剂。根含皂甙素,种子可榨油。 ☚ 木通 五味子 ☛ 刺五加acanthopanax root又叫刺拐棒,系五加科植物刺五加的根、根茎、茎、叶。内含皂甙、黄酮类、香豆精、鞣质、多糖等。本品有镇静、止咳、祛痰、扩张血管、降血脂、降压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脑血栓、神经官能症、白细胞减少症等。制剂有刺五加浸膏、刺五加糖衣片。 刺五加 刺五加也叫五加参。是黑龙江省出产的一种珍贵药材,已被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中。刺五加和人参一样,药性平和,补而不燥,远在东汉的《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刺五加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意志,久服轻身”的作用。药理分析和临床证明,刺五加可调节人体机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抗病能力。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冠心病、风湿关节痛等病有显著疗效。目前,刺五加制品有:五加参袋泡茶、五加参冲剂、五加参片、刺五加酒等,畅销国内外。以刺五加为配料可烹调多种药膳,也颇受欢迎。 ☚ 三花五罗 雪雀 ☛ 刺五加cìwǔjiā药名。见《中药材手册》。又名刺拐棒、老虎撩子。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的根及根茎。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辛、微苦, 温。入脾、肾、心经。功能补肾强腰, 益气安神, 活血通络。治肾虚体弱, 腰膝酸软, 小儿行迟, 脾虚乏力, 气虚浮肿, 食欲不振, 失眠多梦, 健忘, 胸痹疼痛, 风寒湿痹, 跌打肿痛。煎服: 9 ~ 27克。本品含多种刺五加苷A、B、B1 、B4 、C、D、E, 左旋芝麻素及多糖等。能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力, 如抗疲劳作用, 减轻寒冷、灼热、X 线照射等对机体的伤害, 延迟肿瘤发生, 阻止肿瘤转移, 减轻抗癌药物毒性等。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尿糖或血糖。 刺五加 刺五加刺五加,又名刺拐棒、老虎镣子。古本草中只有五加皮而无刺五加之名称,但其根皮在东北及河北亦作五加皮使用。为五加科植物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Rupr. et Maxim.) Harms的根及根茎。春、秋两季均可挖取,去净泥土,晒干。 ☚ 灵芝草 蜂蜜 ☛ 刺五加acanthopanax (root)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