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别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别驾 别驾官名。汉置,是州刺史的佐吏。也称别驾从事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专车,故称别驾。 ☚ 燕、代 长史 ☛ 别驾 别驾中国古代笑话。昔有官苏州别驾者,过墓道,指石人日仲翁。或作诗讥之日:“翁仲如何唤仲翁,只因窗下少夫工l如何做得院林翰,只好苏州作判通。”余邑印公少鹤亦官别驾,其门人张三涯于印前述此语,印闻之谔然。张乃起谢日:“师勿见嗔,门人说是苏州通判。”本朝邢公讳宽,当放榜前一日,梦至御前,上命力士持爪扑之,头破血流,直至于踵。明日所司呈卷,拟孙日恭第一,宽第二。成祖眼眊,将曰恭二字,读为一字,乃判日:“本朝只许邢宽,岂宜孙暴。”遂以朱笔点宽姓名,朱浓,自上透下,遂如梦中流血之象。先是邢宽未第时,其郡守调之曰:“刑春元如不酸醋。”盖讥宽也。宽及第,乃报郡守诗日:“邢宽只是旧邢宽,朝占龙头夕拜官。寄语黄堂贤太守,如今却是螫牙酸。”一时竟传其语。 ☚ 吹喇叭 邑丞通文 ☛ 别驾 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为司隶校尉或部(州)刺史的佐官。协助其巡察京城或郡县。由于随同巡视时,别乘传车以行,诸州置别驾,总揽众务,职权甚重。当时记者以为职居刺史之事。后世州郡不甚分别,故别驾也为郡官。隋唐以后别驾职能渐降,逐渐成为冗职。 ☚ 长史 治中 ☛ 别驾 别驾官名。见“长史(2)”。 ☚ 司马 制置使 ☛ 别驾官名。汉代始置别驾从事史,为刺史佐吏,当刺史巡视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后诸州皆置别驾,总理众务,职权甚重。唐代曾改别驾为长史,后复与长史并置于州及都督府,号称上佐,诸处各一人,官品自正四品下至从五品上,但职任已轻。后远州别驾常作为官员的贬降之职。 别驾官名。汉设。州刺史的佐吏。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专车,故称别驾。隋、唐曾改别驾为长史,后又复原名。宋改置诸州通判,以职守相同,故通判也有别驾之称。参阅 《文献通考 ·职官十六》。 别驾【同义】总目录 别乘上纲别驾 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为州敕史的佐官。每当敕史巡视辖境时,别驾另乘驿车随行,因而得名“别驾。”魏晋以后承汉制,诸州均置别驾,处理总务,职权甚重。当时论者称之为判史之半。隋唐改称“长史”,唐中期以后诸州以别驾、长史并置,但职权已轻。宋于诸州置“通判”,近似于别驾之职,后世因此沿称通判为“别驾”。 别驾汉及三国时州牧、刺史的佐吏。亦即别驾从事史的简称。州牧、刺史巡行辖区时,佐吏别乘传车随行,故称别驾。 别驾 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官,为剌史的佐吏。刺史巡视所辖区城时,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魏、晋以后均承汉制,诸州置别驾,总理众务,职权甚重,隋、唐改为长史,唐代中期以后,诸州及中、下都督府仍以别驾、长史并置,但职任已轻。宋于诸州置通判,其职近似别驾。《旧唐书·职官志》: “上州: 刺史1员 (从三品),别驾1人 (从四品下),长史1人……” ☚ 别奏 别将 ☛ 别驾汉及三国时州牧、刺史的佐吏。“别驾从事史”的简称。州牧、刺史巡行辖区时,佐吏别乘传车随行,故称别驾。 别驾bié jià官名。别驾也称别驾从事,是州刺史的佐官;刺史巡视辖境时,其别乘驿车随行,故称别驾。汉设别驾从事;魏晋沿用汉制,各州都设别驾。总理众务,职权甚重,当刺史之半;隋设郡丞,唐初改隋之郡丞为别驾,后又改称长史。到唐朝中叶以后,别驾、长史并置,但职权任务都已轻了许多。宋朝不置别驾而设通判,其职权任务类似别驾,因此,后世称通判为别驾。参看《文献通考·职官·总论州佐》。 别驾官名。❶西汉置,为司隶校尉及诸州刺史属官,全称为别驾从事(史)。刺史行部时,别乘传车侍从导引,主录众事,故称别驾。位在诸从事之上,秩百石。选用本州人,由刺史自行辟署。东汉沿置。魏、晋以后品秩渐高,但职权渐为其他僚佐侵夺。南朝及北朝前期仍由刺史自辟,北朝后期渐改由朝廷任命。隋唐时期为府、州上佐之一,曾屡次与长史互改名称,或同时并置,名义上为府、州长官副职,通判列曹事务,但实际上品秩虽高,却无所职掌,多用以安排贬谪大臣。 别驾官名,汉代始置,称别驾从事史,系州部刺史的主要属官,总管其幕府事务。因随从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而得名。魏晋以后沿置,为州部要职,时人称其任居刺史之半。隋唐曾改称长史,唐中叶以后则与长史并置,职任渐轻。宋置诸州通判,职守与此近似,故后世亦称通判为别驾。 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为司隶校尉和部刺史的属吏。司隶校尉和部刺史巡察辖区政务时,别驾别乘传车从行,总领行部事务,故以别驾为名,秩百石。魏晋以后诸州均承汉制置别驾,总理州府总务,职权甚重,当时论者称其职居州刺史之半。三国魏蜀吴与晋代称别驾从事,南朝宋称别驾从事史,齐梁陈称别驾从事。魏晋之世,别驾虽职权极重,然论其身份,仍为百石吏,须举秀才方能腾达。东晋时别驾已为品官,扬州别驾常用五、六品者为之,宋齐用人益重,外州亦然,不仅限于京师所在的扬州。北魏前期,承汉魏之制,别驾由刺史自辟;后期则由朝廷敕用。司州别驾从事史,秩从四品上,州事多由其副署,有时或特派兼行郡事。北齐于司州及诸州亦置别驾从事史,北周惟称别驾。隋沿置,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罢郡,以州统县,改别驾为长史。唐武德初诸州复置别驾,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改别驾为长史。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又置别驾,而长史如故。唐代别驾,上州从四品下,中州正五品下,下州从五品上,秩高俸厚,无具体职务。中宗时诸州别驾均以宗室为之,玄宗就是由潞州别驾入定内乱而取得帝位的。唐代于中、下都督府亦以别驾与长史并置。中叶以后,诸州与中、下都督府,其别驾与长史二职,有时复不并置。五代因唐制,府、州均置别驾。至宋代,府、州别驾名为上佐官,实为散官,无职掌,有时以特恩授士人,有时以犯过失的官员充任。另于诸州置通判,为知州的副职。明清时以别驾为通判的别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