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别毛永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别毛永嘉》别毛永嘉
愿子厉凤规,归来振羽仪。 嗟余今老病,此别空长离。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 这是徐陵晚年写给好友毛喜的一首伤别诗。因毛喜曾任过永嘉太守,故诗题名为《别毛永嘉》。 诗的前四句,诗人以勉励和喟叹的语气,抒写了他与挚友道别时的依依深情:诗人希望自己的朋友能砥砺名节,恪守风范,处处为人做表率,在政绩上有所建树;诗人勉励朋友同时又为离别而感伤,喟叹自己既老又病,深恐这次离别会变成永诀。诗人没有正面去描写他们离别时的具体情貌,只是于勉励与喟叹之中,表现出他与毛喜之间深厚的友情。 诗的后四句,诗人借用了两个典故,进一步抒写他要与毛喜离别时内心深处无限的感伤。 “白马君来哭,黄泉我讵知”,诗人将自己和毛喜的友情比作后汉的张劭与范式之间的挚情一样。相传范张两人友情甚笃,后张劭死,范式梦见他来告别,并告之葬埋的日期,于是范式当即乘素车白马前往灵前哭吊。在此,诗人用这个典故暗示自己大去之日已近,一旦死去,即使毛喜也象范式那样赶来哭吊。 他在黄泉之下也不能知道了。 “徒劳脱宝剑,空挂陇头枝”,诗人又将自己与毛喜比作春秋时的徐君与延陵季子。春秋时吴国的延陵季子出使晋国,路经徐国时,徐君看中了季子所佩带的宝剑,季子知道了他的心意,便暗自决定等出使归来将宝剑留给徐君。但是,当季子归途再经徐国时,徐君却已死去,季子为了表示忠守信义,就将宝剑挂在了徐君墓前的树枝上。在此,诗人同样是用典故暗示自己等不到毛喜归来便会死去,而待毛喜归来之日,即使他也能象季子对待徐君那样待他,他也不能知道了,岂不也会象季子将剑空挂陇头一样枉然徒劳吗?其情感之深沉苍凉,确实感人至深。 徐陵的这首诗与他其他的诗作在风格上很不一样,没有丝毫的雕饰之气,辞藻也不华丽,充满真情实感,而且身世也写得很悲凉,所以很被后人所称道。 别毛永嘉
这是一首留赠友人之诗,是徐陵辞别永嘉内史毛喜时所写。他们是老同事,相处甚笃,此次徐陵辞官先归,深感自己年老多病,这次分手恐成永别,故特留赠此诗。 毛喜(515—587),字伯武,荥阳阳武(今河南原阳)人,少好学,善书法。陈后主至德元年(583)授毛为信威将军、永嘉内史。毛在永嘉郡期间,政绩佳善,深得郡民拥载,赴京途中病故。
诗首两句,对毛喜的为人,徐陵以老友身分先作规劝和勉励:要他认认真真地“厉风规”,以便在日后归里时辉辉煌煌地“振羽仪”。风规,犹言风教、风纪,也即风致规范。羽仪,表率,古代用鸿鸟之羽为物之代表,后转用为规范、师表之意。这是说,希望你树立规范,回乡里成为众人之表率 接着的两句,“空长离”,怕是永别了。这里的“空”,假借为“恐”。这是说,可叹哟,我如今既老又病,这次辞别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白马”两句,前句引入东汉范、张典实。《后汉书·范式传》载(大意):范式与张劭为友,张死,式梦见张来告别,并示知下葬日期。范即素车白马前去奔丧,未到,丧已发引。张柩车到坟边,忽然不能动,范赶到执绋引柩,柩车才动。范式为其植下坟树乃去。诗人用“白马奔丧”之典,意在说,你纵然素车白马赶来吊哭,而在黄泉下的我怎能知晓。讵,岂,哪里。 最后两句,又是用了春秋季札“脱剑挂技”的故事。季子出使晋国路经徐国。徐君爱季子所佩宝剑,望能转送给他。季子原想自己从晋返徐后再解剑相送。当季子再经徐国时徐君已逝,便将剑挂上墓地树上而去(详见刘向《新序·节士》)。这里的陇头枝,即墓上树枝。作者借此曲说明,自己不能领受友人挂剑坟头的殷殷心意了。
徐陵虽然以宫体诗名世,但此诗却是一首难得的情真意切的佳作。它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对挚友的深切情谊,表现得十分关切与坦诚。同时,也流露了自己期望与友人重聚想见的殷殷之心。诗中虽然引典用事,但不仅自然贴切,毫无堆砌之嫌,而且诗歌因此丰富了诗意和加深了诗情。余冠英在绍介此诗时说得好:“这诗四十字象是一笔写下,貌虽排偶实则单行,在陈、隋作品中,特别显得气格高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